最近對蝦氣泡病頻發,如何有效應對?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颱風、暴雨、連續陰雨天后,天氣突然放晴,有不少的養殖朋友發現塘口裡有個別對蝦出現肌肉白濁的問題,還有部分的對蝦出現遊塘、身體發紅、偷死等現象,仔細觀察會發現在腮部有微小的氣泡產生,這是典型的氣泡病。

最近對蝦氣泡病頻發,如何有效應對?

01

氣泡發生的原因

氣泡病的原因就是因為水體中溶氧過於飽和,蝦體內的氧氣由於無法快速的溶解到水體中,使氧氣以氣態形式存在於蝦體內,最終形成氣泡病;水體中溶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水體溫度高溶氧就低,溫度低溶氧就高,蝦體內的溶氧也會隨著水體的溶氧變化而變化,水體溶氧高蝦體內的溶氧也會高,水體溶氧低蝦體內的溶氧也會低,當溫度低時水體中溶氧就高,蝦體內的溶氧也會高,但是天氣突然放晴後,水體的溫度隨之快速升高,溶氧就會下降,溶氧就會馬上飽和,水體中氧氣逸出水體,釋放到空氣中,蝦體內的溶氧也會升高過於飽和,這些溶解氧就會以氣體的形式溢出體外,最終形成氣泡病。所以多數氣泡病都是雨後睛天發生的,特別是養殖初期水位又比較淺的池塘發病率更高。

02

氣泡病發生時的症狀

氣泡病發生時,主要發現為鰓部和表皮下存在氣泡,患病嚴重的蝦體內,氣泡十分清晰,但多數情況下需要藉助放大鏡或顯微鏡放大後才能觀察到。在鰓部積聚的氣泡使鰓部變得異常蒼白,患病初期個別症狀會快速異常的遊動,接著呈現木僵狀態。嚴重時,病蝦在水面呈頭胸部高、腹尾部低的狀態漂浮。更多的情況是在睛天中午到下午的時間對蝦發生短時間的遊塘,遊塘的蝦沒有明顯的“白鰓白尾”症狀,或者見不到遊塘,發病蝦“趴邊”或少量上浮,剛剛死亡的對蝦或還沒有死亡的病蝦明顯發現全身肌肉“白濁”或尾部“白濁”。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很容易繼發的細菌感染,尤其是弧菌的感染。

最近對蝦氣泡病頻發,如何有效應對?

03

如果發生氣泡病時,要積極應對

1、潑灑解毒碧水安,降低水體表面張力,使過飽和的氣體快速溢出水面,同時開動增氧機,增加氣體交換;

2、潑灑芽孢桿菌,增加耗氧;降低水體中的溶氧,中和水體過於飽和的氧氣;

3、抗應激,提高免疫力,使用VC和健漁新能源全塘潑灑或是拌料飼餵,提高抗應激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