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彩繪,獨樹一幟的裝飾藝術

青瓦白牆,古樸中透露著典雅,這就是白族民居。白族民居彩繪,則是青瓦白牆中的點睛之筆。精彩紛呈的彩繪,與淡雅的建築主題色調相互協調映襯,為雅緻的的民居增添了幾分美術感,清新明豔,賞心悅目。

白族民居彩繪,獨樹一幟的裝飾藝術

白族民居


  追溯歷史,白族建築彩繪早在南詔、大理國時期便得以廣泛應用。而這項技藝是工匠在建造王宮、寺廟的過程中,對建築進行了一定的裝飾繪畫的基礎上產生的。這大概也可以說是在追求美的過程中衍生的產物,畢竟就白族民居本身而言,就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

  白族民居彩繪是一個泛指,包括大理白族建築上的淡墨畫、彩畫和泥塑。在大理,新房落成之後,都會請大理本土畫師用顏料、油漆在新房的牆壁、照壁、山牆、房簷等構件上彩繪,彩繪有濃厚的民族底蘊,並用漢文化中汲取了色彩運用和繪畫技法的養分,同時也寄託著國富民強、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新房在經彩繪之後,會更加精緻典雅,寺廟則更不用說,一經彩繪,越發的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白族民居彩繪,獨樹一幟的裝飾藝術

白族民居屋簷彩繪


  民居彩繪多為雕畫結合,在大門、屋簷部製作豐富的木雕裝飾彩繪,照壁上則用泥做斗拱與部分浮雕,彩繪與雕刻協調配合,相輔相成。彩繪工藝獨具特色,最講究彩繪的打底工序。泥磚牆製作彩繪前,一定要用純質熟石膏與白棉紙拌和,製成“紙筋灰”。假如今天準備在這一面牆上動畫筆,畫師會叫上泥水匠一同來完成彩繪的製作:泥水匠在牆面準備彩繪的位置刷上“紙筋灰”,畫師要掌握石灰水乾燥的時機,在最恰當的時候,用畫筆在牆上做出寫意的山水風景或者各種文字。早一分,墨汁會與石灰水相互浸染;遲一分,墨水又難以浸入牆壁上。時機掌握的好,這樣的白族民居上的彩繪才能完全與牆面的石灰相融合,達到經久不褪色的效果。

  彩繪的內容主要有:1、圖式豐富多變的香草紋(如草龍、草鳳、纏卷草紋等)、如意雲紋、回紋(又稱萬字)等。2、各種含意深刻的吉祥圖案,如“漁樵耕讀”、“棋琴書畫”、“火龍吐水”、“牡丹卷草相纏”、“流雲飛鶴”、“四喜登梅”、“一路(鷺)連升”、“洪福齊天”、“錦上添花”、“四季平安”、“金玉滿堂”等等。

白族民居彩繪,獨樹一幟的裝飾藝術

古建技藝·白族民居彩繪


  其實,白族建築彩繪是在建造王宮建築、寺廟的過程中,通過工匠對建築進行一定的裝飾繪畫基礎上產生的。據南詔、大理國時期所畫的《南詔圖傳》中就有“修廊曲廡”圖,這是白族彩繪在建築中應用和萌芽階段。後經元、明、清幾代的發展,白族彩繪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到20世紀30—40年代已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

  現代的白族彩繪基本上是沿襲20世紀的工藝,但所使用的材料更加多樣化。白族的建築彩繪,用其獨具特色的色彩、圖案裝飾房子的同時,還賦予它驅邪避災、祈祥求福等含意。豐富多彩的吉祥圖案,表達了白族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讚美。

白族民居彩繪,獨樹一幟的裝飾藝術

白族民居精美彩繪


  白族民居彩繪不僅融合了白族建築藝術與漢族和其他民族建築彩繪藝術的精華,寓意深長,且彩料多取材於自然,繪畫精美,許多古老的彩繪圖案已成為當地價值傑出,影響較廣的歷史文化遺蹟。作為大理白族建築裝飾藝術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建築文化的重要渠道。大理白族建築彩繪裝飾藝術題材廣泛,多姿多彩的圖案寄寓了白族人民內心的理想,表達了豐富的社會意義,體現了深邃的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