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仿‘大明宣德爐銅爐’為何值1200萬

宣德爐在明代已經是罕見的珍寶,得之不易文人几案間焚香清賞的日用香具,雖以此為上品,後市追崇嚮往競相仿製,明中期至清代16世紀至17世紀所制,最為精絕。

宣德爐是明代最為稱掘的工藝成就,也是繼商周青銅器之後,深得美譽的銅器奇葩,明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赦諭工部選用他國所供的風磨銅佐以鋅硒等貴重金屬冶鑄,熔鍛達12煉才準鑄器,因此每斤銅燒到12煉時僅剩四兩精銅,所以鑄出的宣德爐銅質格外精美,待鑄成後分別染色及鎏金期間需要繁辱工序,方能將色料嵌入爐體。

目前在各大拍賣行成交的宣德爐,大多數明中期以後的仿品,優質的仿品成交價格也很驚人。2013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曾集中拍賣過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收藏的一批宣德爐,一款刻有“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楷書款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估價為50-80萬人民幣,結果以創紀錄的1266.1萬元人民幣成交。

真品大明宣德銅爐造型古樸厚重,用手上手掂有一種沉重感,仿品則俗氣單薄,顯得輕浮,體積和重量比例失調。真品大明宣德銅爐多為風磨銅,並含有一定比重的金銀等貴金屬成分,表面有一層堅硬的包金,包漿色澤晶瑩,滋潤細膩,似乎有一種從內透出的奇觀,韻味無窮,仿品則色澤呆板暗淡。大明宣德銅爐的底款多為方形框內陽文楷書,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四種字體,筆畫生動自然,工整清秀。仿品則字體粗糙笨拙呆滯,其色澤與爐身不同。

清仿‘大明宣德爐銅爐’為何值1200萬

清中期 銅錯銀龍紋三足爐

近年來有兩種宣德銅爐,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一種是厚重各個大、造型奇特、外表靚麗,紋飾繁複的銅爐,另一種是帶有金般的銅爐這種,如外表高貴富麗。又很雅緻,符合實力收藏者的品味。

為何宣德本朝銅爐這麼有名氣?

清仿‘大明宣德爐銅爐’為何值1200萬

明 鎏金鋪獸首銜缽盂式銅爐連座

第一,選擇銅爐用材精良,反覆冶煉這個銅,不像是我們想象把銅開採以後,放焦炭裡用燒化成銅水,而是銅經過反覆冶煉一次去掉雜質,那麼剩下的就是精華,但是分量就會減少,宣德親自督造此事,所以它質量非常高,一斤進貢來的這種銅材料最後剩多少呢?剩四兩,這個四兩還是小倆,當年宣德去看這個演練的時候就問過工匠,說怎麼才能使他看著質感非常好,工匠就跟他說,至少要演練五六次,反覆演練五六次,皇上財大氣粗就說,你給我練12次,這工匠就說我這六次就剩八兩,剩一半兒練12次又去四兩那去,四兩就四兩,最後就剩四兩,按照我們今天的概念,就是說剩下1/4。第二,它採用了一個新的工藝,過去做銅爐就是翻砂,現在用的是施蠟法失蠟法,歷史上有沒有過有記載,但是做到爐上面就沒有過,它較之翻砂法變得新鮮光澤。第三點就是爐裡含金。好的宣德爐一定含金,它不易鏽,一加上金它就不易生鏽。而且那個顏色明顯的跟銅拉開了距離,鑑於上述三條,這宣德爐的名氣就極大。

如何鑑定評價仿品宣德爐?

清仿‘大明宣德爐銅爐’為何值1200萬

明晚期 張鳴歧制高仕觀瀑圖暖爐

我們對宣德爐的仿製時期,大概推測有四個,

第一是當朝,我們說當朝宣德在鑄造了18000個,如以後再有鑄造的就可以算是仿製。

第二個時期是明晚期收藏熱的興起,對爐需求發生變化,大量需求增加,所以在明代晚期就有大量仿品出現,這個時期是非常接近宣德本朝。

第三個時期,就是我們知道的康乾盛世,他所製造的宣德爐有很多離開了宣德本一樣,有相當一部分是偷工減料,所以非常容易剝離出來,一看就是不夠明朝。清朝的東西,清朝下令禁同康熙開放海禁以後一直到雍正,這一場貿易量急劇增加,那麼需要錢幣,當時中央政府無材料可做,沒有同中央政府著急,雍正四年,雍正下令禁同,

第四,到了乾隆初期,雲南的銅礦大量開採,中央政府解決了銅的短缺問題,所以金童也就取消了鏡頭令,實施大約有十年,這個時期就是晚清和民國時期,有很小的一部分仿製,質量比較差,所以也不足為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