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仿‘大明宣德炉铜炉’为何值1200万

宣德炉在明代已经是罕见的珍宝,得之不易文人几案间焚香清赏的日用香具,虽以此为上品,后市追崇向往竞相仿制,明中期至清代16世纪至17世纪所制,最为精绝。

宣德炉是明代最为称掘的工艺成就,也是继商周青铜器之后,深得美誉的铜器奇葩,明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赦谕工部选用他国所供的风磨铜佐以锌硒等贵重金属冶铸,熔锻达12炼才准铸器,因此每斤铜烧到12炼时仅剩四两精铜,所以铸出的宣德炉铜质格外精美,待铸成后分别染色及鎏金期间需要繁辱工序,方能将色料嵌入炉体。

目前在各大拍卖行成交的宣德炉,大多数明中期以后的仿品,优质的仿品成交价格也很惊人。201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曾集中拍卖过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收藏的一批宣德炉,一款刻有“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楷书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估价为50-80万人民币,结果以创纪录的1266.1万元人民币成交。

真品大明宣德铜炉造型古朴厚重,用手上手掂有一种沉重感,仿品则俗气单薄,显得轻浮,体积和重量比例失调。真品大明宣德铜炉多为风磨铜,并含有一定比重的金银等贵金属成分,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包金,包浆色泽晶莹,滋润细腻,似乎有一种从内透出的奇观,韵味无穷,仿品则色泽呆板暗淡。大明宣德铜炉的底款多为方形框内阳文楷书,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四种字体,笔画生动自然,工整清秀。仿品则字体粗糙笨拙呆滞,其色泽与炉身不同。

清仿‘大明宣德炉铜炉’为何值1200万

清中期 铜错银龙纹三足炉

近年来有两种宣德铜炉,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一种是厚重各个大、造型奇特、外表靓丽,纹饰繁复的铜炉,另一种是带有金般的铜炉这种,如外表高贵富丽。又很雅致,符合实力收藏者的品味。

为何宣德本朝铜炉这么有名气?

清仿‘大明宣德炉铜炉’为何值1200万

明 鎏金铺兽首衔钵盂式铜炉连座

第一,选择铜炉用材精良,反复冶炼这个铜,不像是我们想象把铜开采以后,放焦炭里用烧化成铜水,而是铜经过反复冶炼一次去掉杂质,那么剩下的就是精华,但是分量就会减少,宣德亲自督造此事,所以它质量非常高,一斤进贡来的这种铜材料最后剩多少呢?剩四两,这个四两还是小俩,当年宣德去看这个演练的时候就问过工匠,说怎么才能使他看着质感非常好,工匠就跟他说,至少要演练五六次,反复演练五六次,皇上财大气粗就说,你给我练12次,这工匠就说我这六次就剩八两,剩一半儿练12次又去四两那去,四两就四两,最后就剩四两,按照我们今天的概念,就是说剩下1/4。第二,它采用了一个新的工艺,过去做铜炉就是翻砂,现在用的是施蜡法失蜡法,历史上有没有过有记载,但是做到炉上面就没有过,它较之翻砂法变得新鲜光泽。第三点就是炉里含金。好的宣德炉一定含金,它不易锈,一加上金它就不易生锈。而且那个颜色明显的跟铜拉开了距离,鉴于上述三条,这宣德炉的名气就极大。

如何鉴定评价仿品宣德炉?

清仿‘大明宣德炉铜炉’为何值1200万

明晚期 张鸣歧制高仕观瀑图暖炉

我们对宣德炉的仿制时期,大概推测有四个,

第一是当朝,我们说当朝宣德在铸造了18000个,如以后再有铸造的就可以算是仿制。

第二个时期是明晚期收藏热的兴起,对炉需求发生变化,大量需求增加,所以在明代晚期就有大量仿品出现,这个时期是非常接近宣德本朝。

第三个时期,就是我们知道的康乾盛世,他所制造的宣德炉有很多离开了宣德本一样,有相当一部分是偷工减料,所以非常容易剥离出来,一看就是不够明朝。清朝的东西,清朝下令禁同康熙开放海禁以后一直到雍正,这一场贸易量急剧增加,那么需要钱币,当时中央政府无材料可做,没有同中央政府着急,雍正四年,雍正下令禁同,

第四,到了乾隆初期,云南的铜矿大量开采,中央政府解决了铜的短缺问题,所以金童也就取消了镜头令,实施大约有十年,这个时期就是晚清和民国时期,有很小的一部分仿制,质量比较差,所以也不足为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