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可能性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 陶行知

每到新学期开学报名的时候,看到一群幼稚可爱、聪明好动的儿童在家长的带领来到学校报到,总有许多的憧憬:这些孩子以后会发展的怎么样?是否几年以后到了高年级,他们的脸上仍然带着这么稚气纯真的笑?

看到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就像自己亲手栽种的一棵棵花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中渐渐长大,根也更加的结实,茎叶向外扩展,有些似乎有了花苞。


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可能性


但是总有一些花苗长得很慢,一天,两天,似乎看不出来它们在生长,颜色也不是那么鲜艳,有时候就在想,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也是一样,在一年级刚入校的时候,几乎看不出他们的差别,孩子们一个个活蹦乱跳,可爱顽皮,考试的时候,那个喜欢安静的小华和爱打闹的小秦成绩都是 九十多分,都很棒。但是,渐渐地,孩子们之间就有了差别,出现了分化。一直到高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别甚至特别大。比如计算方面,有些同学老师刚一把问题提出,立即就可以说出答案,而且准确性很高,而有的同学老师把题目讲完,再让他做,他都没有理解,即使老师再三讲解,同学也帮助他,他还是不能领会题目的意思。


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可能性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

1、就像前面提到的花木,在幼苗时期,看起来样子是差不多的,其实它是有差异的,比如根的发育程度,对水分的吸收等。就像孩子,你让他在植树的时候提水浇树,一个孩子可能能一连提四五桶也不会觉得很累,可是另外一个孩子,你让他提一桶,他都做不到,如果非要让他提一两桶,那可能就会把它累坏,甚至身体出现毛病。

所以,学生到了高年级出现很大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本质的差异,没有给予个别对待。

2、孩子们不仅在体力方面有着差异,在脑力方面更是有着差异。如感知力、观察力、专注度、记忆力、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等。如上课的专注度,有些孩子专注的时间比较长,程度也比较深,有些孩子专注时间比较短,而且深度不够,一有外界的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投入到其他事情上。有些孩子记忆力比较强,能很快的记住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孩子记住这些知识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在研究当中发现,记得快的孩子可能忘记的也比较快,记得慢的孩子可能记得比较牢固,遗忘的慢一些。

还有在阅读理解方面,有些孩子到高年级能很快地看完一篇文章,也能很准确的复述出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些孩子看完一篇文章需要很长时间,看完以后对文章内容还没有什么印象。


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可能性


3、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求知的动力,没有了好奇心,孩子就没有了主动求知、获取知识的源头。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孩子试着自己擦桌子,擦得不是很干净,妈妈就跑过啦唠叨:你看你擦得什么桌子呀?一点都不干净。想象一下,孩子以后都可能不愿意擦桌子了。妈妈让孩子去看一下炉子上的水开了没有,孩子去了半天没回来,妈妈问孩子:水开了没有啊?孩子说我不知道怎么就叫开了。妈妈就抱怨:这么大的孩子了,连个水开了都不知道,真笨。想象一下,孩子以后做有些事情就会畏手畏脚,没有信心。

体育活动课上,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小艾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影子很好奇,就跑过去告诉老师:这里有影子。还有其他的孩子听到了也来告诉老师,还互相抓对方的影子。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而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老师把原定的体育活动取消了,让孩子们分成两组来找影子:一组在太阳底下找,一组在没有太阳的地方找。通过活动,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让孩子们知道了只有太阳底下才有影子,没有太阳的地方是没有影子的。孩子们愉快的活动当中,高兴地自己探索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可能性


4、对不同类型的孩子要分别对待,要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要让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同事曾把他的学生分成以下的几种:

(1)反应很快、成绩很好的学生,这种学生不需要任何帮助就能很轻松地、准确地解答任何问题。

(2)勤奋努力的学生,这类学生他们的成绩是需要勤劳和埋头苦干才能换来的。

(3)自己能解决中等难度的题,但是复杂的题不会做。

(4)做题很慢,只能解决一般甚至三分之一的题。

(5)他们不能做中等难度的题,甚至最简单的基础题也会出错。

针对以上学生的不同情况,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艺术,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习题,如给第一类学生布置课本以外的作业,让他们不要觉得完成了课本上的题就学完了,要发挥他们的特长,接触更广、更难的知识面。给最后一类学生布置数量很少的题,甚至于就是一道,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能解答出来。


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可能性


这样我们看到的场面就是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要做,每个孩子都在积极思考,努力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题,这样就调动了每个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这对孩子和老师来说都是极大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