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原则》: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豆瓣8.4《原则》: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瑞·达利欧:“我的希望是,阅读本书将促使你以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发现自己的原则,并最好把它们写下来。这样做将使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则,并能更好地理解彼此。这样一来,你可以在遇到更多情况时改进自己的原则,反思自己的原则,这将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定,并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


《原则》这本书是通过参加集训营,老师推荐的一部书。一开始读它,感觉有些晦涩难懂,每晚睡前都会翻一翻,仔细领悟其中的真谛,却发觉还是一本很值得读一读的书,认真仔细阅读下来,将能很大程度地提高你的认知和看待一些事物的看法,最近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不小。

作者认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可以像机器一样运转,完全可以研究其中的规律,并将其系统化成一套原则,一开始看见书的名字,让我产生了一丝反感:怎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呢?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套不变的原则支撑着,这样的人生难道不觉得机械吗?带着这样的疑惑又回头看了一眼评分与评论,都是很棒的赞赏,所以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进去,真的发现是一部好书。

作者瑞·达利欧是全世界顶尖投资家、企业家之一,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桥水公司成立至今为顾客赚取的收益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家对冲基金。而瑞·达利欧认为桥水的成功是因为他所遵循的一套原则,而这些原则是从他的亲身经历里总结出来的

这本书主要分享了瑞·达利欧的生活和工作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是如何帮助他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的孩子,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的故事。全书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我的经历”、“生活原则”以及“工作原则”。我主要精读了他的“生活原则”,“我的经历”部分略读了解了一下,“工作原则”打算留在后面比较合适的时机来读,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享我对于“生活原则”部分的阅读心得。

豆瓣8.4《原则》: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01【拥抱现实,立足现实】:认清现实,从自然规律中学习现实教训

(1)要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

生活原则部分开篇就点到了“要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瑞·达利欧是这样认为的:“理解现实,接受现实,处理现实问题,既是务实的,也是美妙的。我已经是一个超级现实的人,所以我学会了欣赏所有现实的美好,包括严酷的现实,并开始鄙视不现实的理想主义。不要理解错了:我相信实现梦想的重要性。在我看来,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实现梦想。追求梦想让生活有了韵味。我要强调的是,创造伟大事物的人不是空想者,而是彻底地扎根于现实。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将帮助你明智地选择自己的梦想并实现它。

瑞·达利欧主张应当做一个现实的人,但并不反感理想主义,只是鄙视那些不切实际,又不付出行动的空想者。

  • 【现实】,这个词儿,给我的印象就是很实际,它没有温度,没有人情味,它不依附于世间万物,它是独立于生物和宇宙的旁观者,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扰乱它的轨迹。认清现实,代表着你知道事物最本质的面目,在你做出某一个重要的抉择的时候,将现实加以考虑,如果你是一个理智的人,那你就不会因为一时的任性与轻狂选择最有风险的路。


这让我想起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一句话:“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总让我惊惧。我的心渴望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变——改变和不可预知的冒险,我将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

《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就是一个让我十分钦佩的人:他明明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着一份稳定踏实的工作,但某一天他却突然带着他的理想远走高飞,只留给他的妻子和孩子一封信。他不管世俗的眼神与流言蜚语,他更不管妻子与孩子无人照顾,只是为了追寻理想的自己。

在这里,我一开始会觉得很矛盾很冲突,可能毛姆写下这篇小说并不是为了要表达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那种超强的自我意识,为了实现理想不顾外界的感受,而是为了提醒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重要到借助小说这个人物不惜通过放弃工作家人的程度。现在回想到瑞·达利欧的观点,确实应该做一个认清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你会尊重现实,但是理性的。

豆瓣8.4《原则》: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2)自然规律:自然提供的现实教训

在“拥抱现实,立足现实”这一节中瑞·达利欧很新颖式地提出了学习“自然规律”,为什么这样说呢?瑞·达利欧认为,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所有的现实规律。这些规律不是人创造的,但通过理解规律,我们能利用规律促进自身的进化,实现我们的目标。

  • 【进化】,这个词源自著名学者达尔文,进化,又称演化(evolution),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瑞·达利欧的“进化”就是指根据环境的变化,我们人类本身往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方向前进。


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从最小的亚原子粒子到整个银河系,一切都在进化。尽管所有东西似乎都会死亡或消失,但真相是,它们只是以进化的形式重新组合了。所以,同样的东西一直在不断以不同形式分裂、重组。其背后的力量就是进化。

瑞·达利欧认为进化不仅仅一个物种或者更大范围所附庸的概念,它还适合于科技、语言等等。进化是好的,因为它是一个适应的过程,通常会推动事物的改善。产品、组织、人类的能力,所有东西都在以类似的方式逐渐进化。这只不过是一个要么适应、改进,要么死亡的过程。

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曾经辉煌但逐渐衰落和毁灭的东西,只有极少数东西一直在重塑自身,不断达到伟大的新高度。娱乐圈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很少有一直很火的明星稳坐,日新月异,变化万千,总会有人会被淘汰,总会有人重新处于热门的高处,但能否持续保持在那个位置,只能取决于你是否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的进化。

突然想起来童年喜爱的一部动画片:《数码宝贝》,里面的数码世界的怪兽,就会一阶级一阶级地进化,现在想想看,它们的进化是必然的,因为不进化不改变就不能战胜统治数码世界的大魔头,而只有心怀勇敢,信任,追求理想才能完成进化,动画片下的冒险风格也是从某一个角度表达了数码宝贝“进化”的意义。

豆瓣8.4《原则》: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02【头脑保持极度开放】:识别认识自我的两大障碍,以及到底该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1)两大障碍

瑞·达利欧认为影响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的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个障碍让你难以客观地看到你和你所处环境的真相,难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人的帮助来做出最佳决策。如果你能理解人类大脑这部“机器”是如何运行的,就能明白这两个障碍为何存在,以及如何改变你的行为,从而让你自己更快乐、更高效、更擅长和他人交流。

  • 【自我意识】:指你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你有一些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恐惧,例如需要被爱,害怕失去别人的爱;需要生存,害怕死亡;需要让自己有意义,害怕自己无意义。
  • 【思维盲点】: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你准确看待事物。就像人类的辨音辨色能力有差异一样,我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有差异。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例如,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大图景但看不到小细节,另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小细节但看不到大图景;一些人习惯线性思维,另一些人习惯发散思维,等等。

自我意识与思维盲点因人类大脑的运行方式而存在,所以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两点也是实现你人生愿望的两大障碍,你需要理解它们。

1992年第二届应氏杯的十六强之战,棋坛名家李昌镐在与世界最强女棋手芮乃伟的对决中,给失败了的李昌镐带来的打击,曾一度使他放弃围棋。

所有人都没有想过李昌镐会被芮乃伟打败。李昌镐在很长一段时间脑海里徘徊于“到底是为什么我下出了如此蹩脚的棋呢?原来我不过就是这种水平而已。”类似的想法,挥之不去。但李昌镐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开始复盘,一遍又一遍地翻出那 些失误的地方不断反刍回味,以杜绝类似失败的重现。

最终李昌镐找到了答案:“不知不觉中,我在小看自己的对手。骄慢而不自知是自满的开始,不自知的同时又故作谦逊,这是自满的过程表现,继而更进一步错将故作谦逊当作十分谦虚,一步一步,如同围棋的序盘布局、中盘攻防,最终走向失败。”

在这里,李昌镐因为久居围棋顶尖水平,多次赢得嘉奖,他开始慢慢地不将对手放在心上,这是他的潜在内心自我意识,这让他不能以正确的视角对待围棋的博弈,久而久之,进攻的格局就变的越来越小,思维盲点也就会慢慢放大,这在表面上来说就是自满,不自知,就很容易在围棋的较量中失阵脚。

豆瓣8.4《原则》: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2)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瑞·达利欧认为,“如果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可以做相对应的一些练习:经常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以及进行冥想。

当自己很坚决地坚持某一个观点时,这时如果出现了某一个人或者事物挑战了你的观点,你的内心就会产生心理痛苦,特别当是这个挑战涉及到自己的不足时,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将其作为线索来控制自己,引导自己的头脑走向开放,长期这样的练习,你将可以走向更高层次的你,练习的次数越多,就越频繁,就像是心理暗示一样,但这必须要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冥想,它可以使人看见慢节奏的画面,所以当你进行冥想时,即使在混乱的情况,也想让你保持镇定,能使自己从更高层次看问题,镇定自若。

其实也不止冥想,张德芬也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说过,“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当你专心一致地投入到运动中,感受身体的变化,感受心态与状况的变化,它能够拉近你与真我的距离。

03【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对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与短处有一个合理的评估

因为不同人的大脑构造不同,所以我们体验现实的方式千差万别,而任何人的单一体验本质上都是存在扭曲的。我们应该承认和认真对待这一点。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事实以及怎么做的话,你必须理解自己的大脑。

豆瓣8.4《原则》: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1)思维方式不同带来的力量

瑞·达利欧认为首先要明白你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能带来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在彼此的领域可能都是一个天才,我们拥有各自的天生特质,可以用来保护自己,但可能也会伤害自己,所以如何应用是很重要的。

瑞·达利欧就利用了这个原则为每一个桥水员工制作棒球卡,就像棒球卡记录球手相关信息、帮助球迷了解其长处和短处一样,根据这样,对员工的信息进行整合,客观理性地调整他们的工作分配,将每个人的优势最大化的利用与体现。

我们对自身的认识越多,就越明白我们能改变什么和怎么改变,以及我们不能改变什么和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能做些什么。所以不管你要做什么,不管你是一个人做、在组织里做还是作为主导者做,你都需要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思维方式。

其实我们天生就更倾向于有意义的工作与人际关系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我们做出的美好选择,而且也是我们天生的生理需求:神经学家、心理学家和进化学家均认为,人脑的构造先天地使人需要并享受社会合作。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说,大脑有这些需求,而我们拥有这些的话,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发育得更好。

当然只有你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你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帮助你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及人际关系,回到现实,这些对人脑的认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待自身与彼此。

(2)我们的大脑存在很多斗争

瑞·达利欧说在我们大脑中,意识与潜意识一直在不断地作斗争。例如,当一个人“对自己感到愤怒”时,他的前额皮层在和杏仁核(或者大脑其他较低层次的部分)争吵。当一个人问“我怎么放任自己把这一整块蛋糕都吃了”时,答案是:“因为较低层次的你战胜了深思熟虑的较高层次的你。”

也就是说,要有效行事,你就绝不能允许“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压倒“找出真相”的需求。然而,我们并不能一直保持绝对的理性思维,但是,我们不能让任性的那一面过于狂妄,生活中偶尔的感性总是能带来许许惊喜与意外。

正如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情与理中说,“人类如要完全信任理智,则不特人生趣味剥削无余,而道德亦必流为下品。严密说起,纯任理智的世界中只能有法律而不能有道德。纯任理智的人纵然也说道德,可是他们的道德是问理的道德,而不是问心的道德。问理的道德迫于外力,问心的道德激于衷情,问理而不问心的道德,只能给人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

又想起来了电影《我不是药神》,人情与法律倒是谁更胜一筹?没有谁对谁错,只有站在现实的基础上,用理性去权衡,用感情去纠正,最终赢得人心的就是成功的。

豆瓣8.4《原则》: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注意你的潜意识,因为它既可能伤害你也能帮助你,识别自己,清醒地思考潜意识产生的东西,通过别人的帮助下这么做,你会更开心,更快乐。

读完“生活原则”部分让我感触更多的还是借鉴作者的思维如何发现适合自己的原则,现在再回味起刚开始读这本书的傲气,不失一笑,其实,我们的生活的真谛就是在现实中汲取出最大的价值,或许你可以不用原则,但你不可以保证那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伤痕累累,可能没走到一半就没有了士气。

但如果你能够像瑞·达利欧一样发现了适合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原则,那你即使在奋斗,在流汗水,那也是有明确方向的,你是明智的,你不会犯低级错误,你不会误入歧途,你不用为自己错误的选择而承担巨大的代价。你就像是一位谙熟人生运行的操纵者,这时,你命运真的能由你正确而有理性地掌控。

欢迎你关注我 ,我的世界其实很酷哦

个人简介:准大二在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可爱女孩/你永远都不知她的下一篇文章要写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