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一個家庭因病返貧——隰縣健康扶貧工作側記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隰縣通過提升醫療保障水平、實施分類精準救治、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公共衛生服務、一站式結算、“先診療、後付費”、大病救治、“雙簽約”服務以及“136”政策等手段,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確保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切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去年,國家衛健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文,通報表揚了全國健康扶貧工作表現突出的45個貧困縣,山西省僅三個縣,其中,隰縣榜上有名。

  “活動日”週週都有 細心

  “村裡人一般都是小病經常扛,實在扛不住了,這才去醫院,沒想到政府還專門針對咱貧困戶出了很多優惠政策,這下不怕住不起院了。”隰縣城南鄉石家莊村67歲的張秋生談到健康扶貧小分隊時深有感觸地說。9月17日,記者跟隨城南鄉健康扶貧小分隊,趁著果農午間休息和晚上下地回家時間,走村串戶,為村民宣傳解讀扶貧政策,並對一些重點人群進行隨訪和義診。

  “健康扶貧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為解決貧困群眾居住分散、就醫不便問題,我們下鄉送服務,上門做宣傳,健康勤指導,讓貧困患者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錢。”隰縣醫療集團黨委副書記、公共衛生中心主任、城南鄉衛生院院長馬寶貴告訴記者,健康扶貧小分隊“活動日”,突出宣傳普及健康扶貧政策,及時更新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信息。加強慢性病管理服務,對常年用藥、支出較大而沒有享受健康扶貧政策的群眾,逐戶逐人排查,對行動不便的患者協助辦理慢性病手續;消滅醫療救治盲區,完善20分鐘醫療服務圈。整合全縣鄉村醫生資源,採取配齊配強、鄰村代管等多種形式,儘快消除群眾就醫看病盲區。開展免費義診救治,攜帶醫療儀器設備、藥品,現場為群眾進行免費義診、醫療救治。

  隰縣衛體局局長李晉偉說,去年4月份,隰縣衛體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統籌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成立健康扶貧小分隊,分片劃區,逐鄉逐村,宣傳政策,免費義診,篩查慢性病,殘疾鑑定,健康教育。去年累計健康扶貧114次,接受群眾義診、諮詢1.8萬人次,發放健康扶貧宣傳資料5萬餘份,辦理慢性病證4040人,實現了全縣健康服務全覆蓋。今年,為了優化服務、提升質量,隰縣健康扶貧小分隊由3支增加到13支,服務頻率由每月一次提升到每週一次,使城鄉群眾不出門就享受到健康服務,提升了群眾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和滿意度。去年9月份,省衛計委在隰縣調研時,專門把隰縣健康扶貧小分隊“活動日”納入調研推廣的重要內容。

  “雙簽約”惠民服務 熱心

  “前年6月份,因為給果樹打藥導致中毒,當時就趕緊給簽約醫生打電話,通過簽約醫生的協調,走了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得到救治……”隰縣下李鄉前峪村今年50歲的蒙新明說,“簽約醫生就像是咱們農民在縣城裡‘簽下’的一個親戚,跑前跑後幫忙辦手續、找醫生、住院報銷等,要不是簽約醫生,咱根本不知道該咋辦。”

  “通過對這些人建檔、分析,有助於我們開展針對性的治療和康復,讓每一位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治療和規範管理。我聯繫著800多個貧困戶,每天都能接到很多電話。”隰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王瑞萍說。

  在隰縣人民醫院,有一沓特殊的“臺賬”,臺賬上記錄著貧困戶的家庭情況、所患病種、簽約醫生、分管領導等。針對排查摸底調查確定的健康扶貧戶,隰縣各醫療機構建立起精準醫療扶貧對象臺賬,對因病致貧、返貧戶實施動態化的分類精準救治措施。貧困戶因病需住院治療,隨時與簽約醫生聯繫,簽約的醫生負責掛號、檢查、住院等事宜,保證病人順利入院。

  據瞭解,目前,隰縣97個行政村,每個村都分別組建兩個“雙簽約”團隊:家庭醫生團隊和鄉村幹部團隊。縣裡統一印發了“雙簽約”服務協議,明確了簽約團隊的職責。每份協議上均有鄉村幹部團隊和家庭醫生團隊成員的姓名及聯繫方式。這就意味著從村到鄉,再到縣,不管是哪個層面遇到問題,貧困患者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聯繫人協調、處理實際困難。

  李晉偉說,按照省政府要求,“雙簽約”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因病致貧人口,隰縣從戰略和大局出發,不僅在每個行政村分別組建家庭醫生團隊和鄉村幹部團隊,而且把“雙簽約”活動覆蓋面擴大到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簽約範圍從當時的2241口人擴大到19300口人,實現了貧困戶全覆蓋。同時將新增貧困人口及時納入“雙簽約”範圍並落實“雙簽約”服務,確保“雙簽約”不漏一戶。該縣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貧困患者分類救治以來,全縣患者外轉率連續下降,從2017年的34.6%,下降到2018年的29.6%,再到2019年上半年的18%,基本實現了看病不出縣。

  扶貧政策具體化 暖心

  “住院治病先交押金”“綠色通道”“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隰縣的一系列動作讓扶貧政策具體化,確確實實給貧困群眾就醫提供了便利。

  隰縣城南鄉車家坡村72歲的高午生說,以前住院都是先掏錢,再住院,現在好了,住進去,出院時再結賬,還不用跑腿,一個窗口就全辦理了。去年他得了一場大病,住院花了14000多元,出院結賬時,他總共掏了28.11元。

  隰縣全面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醫療保險“三保險”,個人繳費救助、免費適配輔助器具救助、特殊困難幫扶救助實現了應保盡保、應報盡報。嚴格落實“136”兜底保障政策,住院醫保目錄外費用補充醫療保險“報銷85%”。大力實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個一批”工程,為貧困群眾“看得起病”提供了政策保障,醫保實際補償報銷比例由2017年的84.4%,上升為2019年的94.2%,綜合保障率達到90%以上,貧困群眾就醫負擔明顯減輕。同時,為貧困群眾全部繳納人身意外傷害傷殘身故險和長期護理保險保費,構建起“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其他保險”的多重保障網。

  “我們將上級部門的一系列政策,變成具體措施,實實在在地落實,就是要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李晉偉說,目前,隰縣患者在省內定點機構就醫,全部享受“136”政策和“三保險三救助”醫療費用直報,“三保險三救助”健康扶貧政策100%全覆蓋。2018年縣內各醫療衛生機構共接診貧困患者住院3218人次、醫療總費用2713.82萬元,貧困群眾自付151.24萬元,自付比例5.57%,自付比例穩控在全省要求的10%以內。截至2019年8月底,該縣各醫療機構共接診貧困患者2417人次,住院總費用2533.5萬元,患者自付69.08萬元,貧困家庭終於卸下了昂貴的醫療費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來源 臨汾日報 記者 郝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