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不是211求职时被拒,再次把“第一学历”这个问题推到风口浪尖。

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图/网络

难道名企都看重第一学历?那对于很多本科不是985/211的留学生来说,我们辛辛苦苦考雅思托福,出国努力提升自己又有什么意义?难道回国还没见过面试官,就被判了“死刑”?!

1.国内名企都只看第一学历?

在国内,因为本科不是985/211而被拒的例子并不少见。国内券商、投行看重学历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曾有某券商的Job Description直接注明:本科阶段必须为985、211院校。

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图/网络

去年某金融名企招聘理财规划师时,也直接在招聘条件中写明要985、211毕业的学生。

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图/前程无忧网

LinkedIn曾出了一份最权威的中国投行求职报告,样本数据来源于外资九大投行和国内券商三巨头:中金、中信、中银国际。投行从业者的本科毕业学校清一色为传统名校,其中毕业于清北复交的更是占了56%。

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图/LinkedIn

2.国内HR为什么看重“第一学历”?

国内HR为什么这么看重第一学历?很多留学生辛辛苦苦考雅思、托福,出国提升自己,但一回国求职却因为第一学历备受质疑。

说到底还是因为国内众多HR对海外项目有偏见。

  • 中国人扎堆,项目水

一年制硕士因其花费相对较少、学制短、性价比高的特点成为国内不少意愿留学家庭的首选。

以至于很多硕士课程出现了中国学生“扎堆”的现象,部分热门专业甚至8成学生都是中国人。这也成为了海外硕士被diss的点,因为这些项目往往被认为申请门槛低、毕业要求低。

而且曾有人爆料,一些名校为了盈利而开放了所谓的“国际班项目”,只要学费交的到位,GPA、GRE分数低到爆表也能拿到学校Offer。

而这些“国际班”项目就是HR比较质疑的。比如之前UIUC被曝光的MSA项目:

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图/知乎

MSA的国际生班是UIUC主要的盈利项目之一,据传各项指标的要求都非常宽松,最低要求:GPA3.0、GMAT650、雅思6.5,就业率仅在10%左右,毕业后落差非常大。

再加上之前美国黑中介通过收取高昂费用、伪造学生背景资料,帮助中国富二代学生拿到美国名校录取通知书的“招生舞弊案”,更进一步加深了国内HR对出国留学含金量的质疑。

  • 学习时间短

学习时间短是海外一年硕受质疑最多的地方。因为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其周期最多也就一年半,其中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还相隔了半年。

于是很多人都拿国内普遍为三年的硕士制度来做比较,对一年制硕士的含金量提出质疑。

“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多时间?”“这就是去混了个文凭

嘛”“一年硕士?你怕是去欧洲游的吧...”

“别人学了两三年,你这硕士一年都不到,能学到什么?”

每个读了一年硕的海归,面试时听到HR这样直击灵魂的发问,尴尬的同时又有着无力辩解的心酸。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一年上完,天天写Paper、赶Due,还要忙着适应环境、学着独立。混学历吗?不存在的(微笑脸.jpg)

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图/微博

国内HR根据申请难度和留学时间长短,很自然地形成了一条海归留学鄙视链:北美研究生 > 北美本科 > 英国本科 > 英国研究生 > 澳洲研究生 > 澳洲本科。

即使是鄙视链顶端的北美研究生,也免不了被分为三六九等,网上广为流传的“美国硕士含水量”图片足以说明:

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图/网络

3.一年硕真的是HR认为的水项目?

  • 中国人多就代表项目水?

中国人多就代表项目水?到底是怎样的逻辑思维才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现在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超过66万,国外的好学校数量有限,再加上中国人多偏爱金融、经济等商科类专业,某个学校某个专业中国人扎堆很正常。

而且很多专业之所以中国人多,一是因为专业热门,二是因为这些专业是中国学生的擅长的领域。

比如数理化的知识,中国学生多比大多欧美人都学得好,所以一些精英大学的金融或者精算项目里,你可能看到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中国人。

而且,这些项目都要求申请者GPA3.5+、GRE320+。符合这些要求的学生大都是来自清华、北大、上交、复旦等国内一流名校。

你能说这个项目很水吗?

  • 学制短就代表质量低?

因为学习时间短,硕士项目就被很多人想当然的视之为“缩水课程”,或者是完全针对中国学生的钱袋开设的项目。“硕士‘速成班’”,有钱人用来混个文凭罢了!”

虽然一年硕学制短,但并不意味着学的课程内容少、质量低。

认为“时间短=质量低”这的人大多不了解国外的教育体系。拿英国举例来说,英国的高等教育学制普遍较短,大部分学校3年可读完本科、1年可读完硕士。学制虽然短,但英国数百年形成的高等教育制度,依然使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享誉全球。来看看一年硕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 三尾鱼-

每天晚上九点以后才离开机房,包括周末。这是因为我勤奋因为我热爱学习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我不学习就要挂科啊!


@匿名用户

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


@莹莹YingY

一年制硕士课程安排紧凑,留学生学习压力相当大,很难蒙混过关,有可能延期毕业甚至拿不到学位。

在这些国家,一年就是一年,没有HR会质疑这个一年制硕士,因为这本来就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人才培养实用性思维下的产物。

当然,不可否认部分一年制硕士项目属于“投机”迎合中国留学群体的需求,降低了其在国内的“好感度”。

但这一制度和国内硕士的本质区别只是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思维的不同,授课时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

4.HR招人除了学历,还看中什么?

难道高考没考好,就剩下复读一条出路了?其实,不同的HR有不同的见解。

@某互联网大厂HR

“第一学历”只是企业招聘筛选时的一个维度,我更看重求职者的实习经历和GPA。


@某快消校招HR

基本上我是5-8秒看一份简历,从个人信息、工作经历、教育经历、专业能力中搜索到我需要的关键词,再做评定,不只看学历一方面


@某地产校招HR

相比于海外学校,对985、211更为熟悉,尤其是985就那么30几所,用熟不用生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校招HR确实不了解海外高校的情况、实力;同时也因为对国内名校知根知底而更倾向985、211。

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我们建议大家:直接在简历中写明QS等权威榜单的学校排名、专业排名;或者在面试自我介绍环节主动说明你的学校&专业排名,并和国内知名大学的排名做对比,以此来证明实力!

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除此之外,能力才是企业选拔人才的关键标准。如果你的第一学历不占优势,足够丰富和有含金量的实习经历、优异的GPA都能够弥补你的短板!

根据领英的人才报告显示:有51%的名企看重实习经验,有13%的名企看重GPA,两者都看重的占36%。

而且,以投行为例,毕业就进顶级投行的人实习质量普遍较高,前十大实习公司清一水的是投行或是与投行联系紧密的其他行业一流公司。因此,相关性和质量高的实习,是毕业就进名企的敲门砖之一。

国内名企HR:抱歉,一年硕不考虑,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图/LinkedIn

目前,正是各大名企开始招聘暑期实习生的阶段,如果想弥补自己学历背景上的短板,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找到高质量的实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