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尋常”的麻醉前準備,華西醫院麻醉科與惡性高熱的戰爭

“不同尋常”的麻醉前準備,華西醫院麻醉科與惡性高熱的戰爭

與惡性高熱第一戰

—詳細的術前訪視

2019年11月25日下午,我像往常一樣坐在電腦前準備著明日手術病人的術前訪視,突然,病歷裡的一行“患兒於外院診斷肌營養不良,術後惡性高熱發生可能性大,未行手術”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別是那短短的四個字——惡性高熱。在我的印象中,這是一種僅在教科書上出現的遺傳性疾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疾病的發病率為1/500000,實屬罕見。其次,一旦於手術過程中發病,若沒有特效藥,患者死亡率高達80%~90%。這時,無數的疑問湧入了我的腦海,患兒診斷是否明確?有無行肌肉活檢等相關檢查?有無惡性高熱家族史?術前需要怎樣的麻醉特殊準備?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我來到了患兒所在的病房……


從患兒家屬口中得知:患兒出生後於南京兒童醫院診斷為腹股溝疝,疝經常脫出,影響患兒正常生長髮育,且存在嵌頓的風險。但是,患兒肌神經酶指數高,後經過基因分析、肌電圖確診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圍術期存在“惡性高熱”致死風險,而當地醫院無特效藥“丹曲林”,所以手術一直無法進行,一家人多方求醫無果……

最終,南京兒童醫院的麻醉科主任聯繫到了我科左雲霞主任,左主任瞭解到孩子的病情後表示華西可以做這樣的麻醉。於是,他們千里迢迢來到華西醫院,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平安健康的回家。


我向患兒父母交待了麻醉相關風險,特別是“惡性高熱”這種遺傳病的罕見性以及兇險性。感受到家長流露出的擔憂,我安慰他們說,我們是一個團隊,不僅僅有麻醉二線老師,還有很多富有經驗的教授們都在為孩子的安全護航,讓他們安心等待手術。


“不同尋常”的麻醉前準備,華西醫院麻醉科與惡性高熱的戰爭

與惡性高熱第二戰

—麻醉前充分準備

訪視完患兒,我將情況詳細的彙報給了第二天的二線老師彭玲,在老師的指導下,我聯繫到了科室設備管理聶偉老師,找到了一臺麻醉迴路裡無麻醉氣體的麻醉機。然後,我們落實了丹曲林的取用情況,明確得知可以從二樓麻醉住院總處取得。這樣一來,萬事俱備……


手術當天,聶偉老師一早就去幫我們準備那臺麻醉機,使用高流量氧氣與空氣將麻醉機內剩餘的氣體排空,雖然這臺麻醉機已足夠乾淨,但我們仍不願意有一丁點兒吸入麻醉藥物的殘留而帶走這個孩子生的希望。與此同時,我們與外科醫生進行溝通,最終決定這個孩子於第三臺進行手術,並且於手術室拔管、脫氧觀察,最後直接送回病房,這樣一來可以充分保證患兒儘可能少的接觸到吸入麻醉氣體。最重要的,我們的殺手鐧——丹曲林,正擺在手術間的麻醉托盤上。我們,等待著孩子的到來。

“不同尋常”的麻醉前準備,華西醫院麻醉科與惡性高熱的戰爭

與惡性高熱第三戰

—安全麻醉


不久,患兒入室,我們為孩子接上了監護儀,測量他的體溫值為37℃。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麻醉使用的是全靜脈藥物誘導與維持,氣管插管完成後我們進行了體溫探頭的放置,整個手術過程的體溫波動在36℃-37℃。除此之外,我們密切關注患兒的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將其維持在35-45cmH2O之間。在與外科醫生緊密配合下,僅僅用了15分鐘時間便完成了雙側腹股溝疝的修補。拔管過程也很順利,拔管後在手術室裡觀察了半小時,確認患兒已經度過麻醉後最危險的時期,我將患兒安全送回了病房。


到病房後,我看到了焦急等待孩子的父母,他們的眼神從焦慮變為激動、開心、以及感激,他們不斷地說著感謝的話語,我可能永遠都會感動於這對夫婦對孩子的愛,但更令我無法忘記的是,在於疾病鬥爭的過程中,各方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為生命護航,這也是我,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一點小小的驕傲吧。


事後我們收到了家屬的感謝信,感謝信上說:


“手術開始後心裡還是很不踏實,原本半個小時可以結束的手術卻過一個多小時還沒出來,當時心裡害怕極了。當小孩子被送出來的時候,我和孩子的母親都哭了,醫生告知手術過程很順利,只是做完手術後一直在手術室裡面觀察了半個小時,直到小孩子甦醒後才送出來,特別感謝手術組和麻醉醫生的專業精神。很幸運選擇了華西醫院,讓我們的孩子有了完美的手術結果,再次對幫助我們的各位醫師表示衷心的感謝,也祝願你們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切順利,把救死扶傷的精神發揚光大。”


“不同尋常”的麻醉前準備,華西醫院麻醉科與惡性高熱的戰爭

在行醫的過程中,我們在掌握專業知識不斷充實的同時,更多的是要有愛。孫思邈曾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愛丁堡宣言》裡面曾說:“病人理應把醫生培養成為一個專心的傾聽者,仔細的觀察者,敏銳的交談者和有效的臨床醫生,而不是僅僅滿足於治療某些疾病。”古今中外,在強調“醫術”的同時,更多強調的是“醫德”,醫者,必先正己,才能正人。只有對病人懷有愛心,耐心和信心,才能成為一個好醫生。就像那句話說的:To cure son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我始終記得著名院士鍾南山對我們的忠告: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愛去對待它。”當初我們或許因為不同的原因選擇了這條路,也有人中途選擇了離開。在這條路上,有人走得慢一點,有人走得快一點,可是我們始終在這裡走著。路或許崎嶇,或許艱難,可是我們不斷會有新的裝備充實自己,助我們我們走過泥濘,走過險阻,走出黑暗,走上坦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