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之“禮運”孔子回子遊大同之解說

[原文]

昔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嘴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敵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戶外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之“禮運”孔子回子遊大同之解說


用現代譯文就是:以前仲尼作為參加魯國蜡祭的助祭者,在祭祀完事之後,沒事到處溜達,無意中登上門樓,看著城內的景象突然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大大嘆息。他這聲嘆息大概是為當時社會而發的。當時子游站在他的身旁,就問道:“先生我們現在好吃好喝的你嘆什麼息呢?”孔子說:“大道推行的時期,與三代(夏、商、周)英明君王在位時,我都沒有趕上,不過古書記載了當時的情況。大道施行的時期,天下是百姓公有的。選拔有德行的賢人,舉薦有才華的能人作為領袖,人們都講究誠信,修行和睦。因此人民不僅孝順自己的雙親,也不僅疼愛自己的孩子,而是讓老人能夠頤養天年,讓身體強壯的年輕人能夠有所用,讓年幼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長,鰥夫或者寡婦、孤兒或者無後者、殘疾人或者生病的人都可以得到照料和供養。讓男子都各有職業,讓女子出嫁都能正當其時;人們厭惡財貨遭拋棄,但不是為了獨自享用;憎惡在共同勞動中不出力或者少出力的行為,但不是希望別人為自己的私利而勞動。因此,陰謀無法施展,盜竊作亂的現象都沒有了,每個人外出時都不用關自家的大門,這便是大同社會。而TM的你看看社會現在都成什麼樣了?諸侯紛爭,權貴當家,百姓成為他們的奴隸,沒有一個是為自已而活,為幸福而生。所謂的大同社會只能在古書中才能看到,我好恨自己沒趕上那個年代啊。

《禮記》之“禮運”孔子回子遊大同之解說

可惜孔子沒能活到現在,要不他站在現在的城頭就能看到他所不能見到的大同社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