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最尷尬的髒話,恬不知恥的王婆卻用來自我誇耀!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用白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書中的大白話雖通俗易懂,但仍存在一些艱澀莫名的市井俚語,讓人不知所云。

比如在水滸原著(120回本,下同)第24回中,王婆就曾不無炫耀地向西門慶自誇為“馬泊六”。

“馬泊六”是什麼?從字面上看完全無法理解,但這個意味深長的詞語,卻在中國的文字發展史中留下了深刻一筆。直到現在,“馬泊六”還沒有消失,它換了一副馬甲,仍大搖大擺地存在於當下的光怪陸離之中。

水滸中最尷尬的髒話,恬不知恥的王婆卻用來自我誇耀!

《水滸傳》中一共出現了三處“馬泊六”。第一處就是24回中王婆的自賣自誇。

當時,西門慶對潘金蓮一見鍾情,兩日內數次來到潘金蓮家對面的王婆茶館裡閒坐。王婆雖兩眼昏花,但心似明鏡,早就看穿了西門慶的花花腸子。於是,王婆一直用言語來搔抓西門慶的心頭之癢——“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

王婆自我標榜為“馬泊六”,彷彿這是一個足以流芳千古的褒義詞。我們結合上文分析,王婆不僅是“馬泊六”,還會做媒、做牙婆、收小的,這些都與古時男女關係相關,因此推斷,“馬泊六”應該也與男女之情密不可分。

水滸中最尷尬的髒話,恬不知恥的王婆卻用來自我誇耀!

《水滸傳》第二處“馬泊六”,出自鄆哥兒之口。

在水滸原著第25回中,鄆哥兒和武大郎密謀去王婆茶館抓現場。為將王婆調虎離山,鄆哥兒衝進茶館直接罵道:“便罵你這馬泊六,做牽頭的老狗,直甚麼屁!”

這裡的“馬泊六”,卻是一句粗俗的髒話,從少年鄆哥兒嘴裡罵出來,顯得格外刺耳,又帶著些許無奈。雖不知其為何意,但此詞顯然絕非善意。

《水滸傳》第三處“馬泊六”,是在第101回中。當時童貫侄女嬌秀,見了王慶這等風流人物,“侍婢與一個薛婆子相熟,同他做了馬泊六,悄地勾引王慶從後門進來,與嬌秀勾搭”。

結合上下文,這裡的“馬泊六”似乎是中間人、介紹人的意思。那麼,“馬泊六”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呢?

水滸中最尷尬的髒話,恬不知恥的王婆卻用來自我誇耀!

“馬泊六”,又作“馬伯六”、“馬八六”、“馬百六”,原本是宋、元、明幾朝相當流行的網絡紅詞。

關於“馬泊六”的來歷,古人也做過不少推測。明人陳繼就在《群碎錄》中說,北方的馬群,每一匹母馬都忠貞地跟隨公馬,粗略計算一下,每匹公馬能擁有六匹母馬,這也許就是“馬泊六”的由來。

“北地馬群,牝皆隨牡,不入他群,……愚合計之,亦每伯牡馬用牝馬六疋,故稱馬伯六耶?”——陳繼在《群碎錄》

另外,在《後漢書》中,也有一段類似“馬泊六”的記載:“秦人居隴地而逐土人,每有俘者,男皆奴之,唯女留之於馬槽而伯(泊),以供兵士!故兵士皆以馬伯留為樂!”

這段話的大意為,秦人將女性俘虜留在馬槽邊,供士兵娛樂。“馬泊六”或由此而來。

水滸中最尷尬的髒話,恬不知恥的王婆卻用來自我誇耀!

到了宋明時期,“馬泊六”的意思便逐漸引申為撮合不正當男女關係的人。清人褚人獲就在《堅瓠廣集·馬泊六》中明確寫道:“俗呼撮合者馬泊六。”

在《水滸傳》中,恬不知恥的王婆,正是因為成功撮合了文學作品中最臭名昭著的不正當男女關係,才被鄆哥兒怒罵為“馬泊六”。而薛婆子為王慶、嬌秀牽線搭橋,也被稱為“馬泊六”。

隨著時代變遷,“馬泊六”已經逐漸退出了人們的書面和口頭,但其醜惡行徑卻依然存在。現在所謂“拉皮條”者,即是換了馬甲的“馬泊六”。更有甚者,公然大規模組織“馬泊六”行為,以致走上了犯罪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