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憨(原创作品)

“老憨”,山东人,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如果能活到现在的话得有60多岁了。据说,他的祖先在明代从山西迁到现在的村子里,延续了600多年,到他这里才17代,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受了一辈子穷,在一次施工时受难,享年41岁,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会有村里的老人记得他。

老憨(原创作品)

之所以说还有人记得他,是因为他至今还经常被村民在茶余饭后的话题中提起。他不识字,个子也不高,但是长得很壮实,脖子上顶着个大脑袋,上面的头发看上去像野草一样旺盛,浓浓的眉毛、眯眯着眼,天天把两只手绰到袖子里,时不时的抬起来擦擦鼻子,甭管谁逗他,都是裂开大嘴嘿嘿地一笑,跟谁也不急。

那时候,因为闹水灾,地里面几乎什么都收不成,他一个人不生火,为了吃饭,长年穿着一双好人家送给他的那双胶鞋,在村子里面晃着找点活干顺便混口饭吃。

老憨(原创作品)

那时候,村西的黄河经常泛滥,大多数村民每过五年就要翻建一下房屋,无论谁家盖屋,到了上檩条、上大泥、挂瓦需要人手帮忙的时候,不用叫他,一准去,他舍得起出力气,干起活来不偷懒,干得活一点都不马虎,很受欢迎,干完活管他一顿饱饭就行,条件好点的主家在他走时还会塞给他一个棒子饼子或者卷上一颗旱烟塞到他嘴里,再给他点上,他就很满足地笑着回谢。

老憨(原创作品)

那时候,队里面的水井每到天旱水少的季节就要淘一遍。每到这个时候,“老憨”总是那个下井的人,队里给老憨报酬是两天的公分,还有村民凑起来的一顿饱饭加上四两地瓜干酒,下井前先抽水,“老憨”趁机喝上二两暖暖身子,喝完了脸上红扑扑的,趁着热乎劲披上雨衣,待水基本抽干,他扔下去一把铁锹、两个水斗,顺着绳索快速下到井底,把淤泥铲到水斗里,上面的人一斗接着一斗地提上来。随着淤泥的不断清挖,水越来越旺,直到浑水变清,一气呵成!经他淘过的水井,重又变得碧水莹莹,村民用这水熬的棒子糊糊黄澄澄,香味儿十足。那些年,还有村民家的红白事,他总是被队长安排跑前跑后打打下手,混上一顿饱饭,喝点酒吸吸烟。平日里,帮着村民挑挑水,劈劈柴,人们也都记着他的好,各家各户凑活着让他吃点。那些年,他就是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的混着,由于没有家庭负担,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人都不饿,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的。

老憨(原创作品)

随着时间的变化,黄河水位下降,基本不再泛滥,村民们不再经常翻盖房屋,地里面的庄稼也有了稳定的收成,又打了压水井,用上了蜂窝煤,村民的日子慢慢变好,村里再也没有老憨能干的活了。

为了生活,“老憨”跟着有门道的村民外出打工,据说是在城市里面掏下水道,好长时间都不回村,再后来就逐渐和村里失去了联系。这样过了若干年以后,当再听到他的信息,他已经施工中受难,“老憨”就这样没了,没有人记得他的大号,只留下一个外号“老憨”,留下了茶余饭后的故事。

声明:本文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