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快一慢”,林彪是个急性子?

胡渡先生

“四快一慢”,林彪是个急性子?

前文讲了林彪在作战决心中选择战机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避开不利战斗,寻求有利战斗。但就是有利战斗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赢的,如果都采取“一冲主义”,就会打成击溃战,有的把头碰在钉子上打成消耗战,甚至以优势兵力打败仗。所以,林彪又提出了“四快一慢”“一点两面”“三猛”等作战原则,要求打歼灭战。

“四快”指的是下定打的决心后,部队的动作要快。

首先,部队接敌要快,要迅速抓住敌人。怎么抓住敌人?就是要大踏步地前进,迅速隐蔽的接近敌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斗不利时,大踏步地后退,迅速摆脱敌人,寻找新的战机。1945年,在四平之战失利后,林彪就率领部队大踏步地退至松花江以北,摆脱了敌人的追击。1948年底,傅作义原以为东北野战军至少也要休整三个月才能入关,没想到不到三个星期林彪的“百万大军”就将北平天津分割包围。

“四快一慢”,林彪是个急性子?

其次,抓住敌人后,准备工作要快。各级指挥员都要迅速侦察地形、敌情,构筑工事,捆炸药包,调动兵力,布置火力,政治动员等等,保证说打的时候就能打。在电影上,我们可以看到东北野战军热火朝天修筑工事的情景再现,用林彪的话来说,就是“要搞得满头大汗才好”。

第三,突破后,扩张要快。要在选定的突破口,把各种长短火器集中配合起来使用,尽量接近敌人,然后同时猛然向主攻目标开火,这就是“猛打”。在敌人被打得发懵的时候,突击队“以刺刀血战的威风和随着手榴弹飞出爆炸而猛进的勇气”扩大突破口,这就是“猛冲”。在猛打猛冲的战法下,重兵把守的锦州31个小时就被拿下,邓宝珊以为能守一个月的天津29小时就被攻克。

“四快一慢”,林彪是个急性子?

第四,敌人离开阵地后,追击要快。如果敌人确已动摇,发生溃乱,这时候就别管三七二十一了,也不要管什么白天黑夜了,尤其是不可坐等命令,而是在总的作战方针下机断专行,实行猛烈的追击,这就是“猛追”。辽沈战役中林彪就说了,“纵队不要去找师,师也不要去找团,都去找廖耀湘就行了。”气的廖耀湘直骂娘:“你们共军打的什么仗?”

“一慢”指的是战役指挥员发起总攻的时间要慢。

林彪认为,抓住敌人以后,指挥员一定要沉住气,“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不管是“上级催着骂”,还是敌人兵力变化,都“不要打急了”,一定要等到兵力火力都准备好了才能发起攻击。

那什么时候算是准备好了呢?就是发现了“一点”,形成了“两面”。

“四快一慢”,林彪是个急性子?

“一点”就是敌人的弱点,也是我军的重点,就是突破口,一般选择在敌人的突出部、结合部、阵地侧后等便于接敌的地方。林彪认为,发现了“一点”,就要集中突击力量,实行拉长尾巴的纵深梯次配备,“使突击队真正成为刺刀尖子,放出去就能针针见血,像小猛虎一样”,实行坚决突击。

但是,只有主攻还不够,还必须形成“两面”,对着一点进行向心攻击。“两面”不等于仅仅就是两面,兵力多时,可以三面、四面,但最少要有两面,以免敌人形成纯粹的一面抵抗。所以,“一点”是锁喉术,是为了勒断喉管,打垮敌人;“两面”是为了形成包围之势,将打垮的敌人彻底消灭。

林彪形容“一点两面”,首先“在敌阵线上开个门,然后从这门里冲进去,打到堂屋和其他房间里去,从屋里往外打。”所以一点两面的关键是打开突破口。因为突破口附近的敌人没有了依托,情绪上最恐慌,容易发生动摇。所以,“从突破口打敌人要容易得多,是打败兵,是打伤口,是打带追击性的战斗。”

“四快一慢”,林彪是个急性子?

“一点两面”准备好了,才能下达攻击命令。哪一面先打,哪一面后打呢?林彪认为,通常是次要的方面先打,主要的方面后打,有时也可以同时打响。

林彪的“一点”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一次只选择敌人一点。林彪强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能嘴巴张的太大,防止嚼不烂,咬不碎,把牙崩掉了。因此,在条件不成熟时,不主张大吃大喝,包围很多敌人,而是要一口一口的吃,一次集中力量于敌之一路,如果一路太大,就打它一节,对于分散守备的敌人,只选择一点,这样细嚼慢咽,才好消化,确保“打一个消灭一个”。

所以林彪认为,大至师旅,小至班排,都可实行“一点两面”战术,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战役内部的部队,可以有点无面。辽沈战役,选择锦州还是长春是大的“一点”,把锦州的突破口放在城北的亮马山、配水池、大疙瘩是中的“一点”,而配水池据点是小的“一点”,但是不管哪一点,都有两面配合。

快与慢是相对的,太快了会打莽撞仗,太慢了又打成“老爷仗”。

林彪认为,要实行一点两面战术,最重要的是反对急性病,避免仓促应战。“白天没有准备好,就晚上打;晚上还没准备好,就明天打;明天还不能打,就后天打。天是一天半天塌不下来的。”

但是慢也不是绝对的。林彪认为,在攻坚的时候一定要慢,“不能打急了”;运动战要快,但总攻时机也要慢些;追击战准备与实施要同时进行,千万不能慢。

“四快一慢”,林彪是个急性子?

有人说,“兵贵神速”,你这么慢,敌人工事增强了,来了援兵怎么办?林彪说,增强工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如果敌人增援,应见机行事,可以围城打援,也可以消灭援兵再攻城。卫立煌就深知“围点打援”是林彪的拿手好戏,所以只能采取“乌龟战法”,对外围据点很少救援,整天忙于训练和修筑工事,最后全部龟缩于沈阳、长春和锦州。

战法表面上看是非常抽象的东西,但是如果放在它产生的历史背景下,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军的作战思想和战斗作风。“四快一慢”,看似快的比慢得多,却恰恰说明了林彪打仗冷静、沉稳的指挥风格;“一点两面”,是林彪在第五次反围剿和平型关战斗中“短促突击”战法在解放战争中的发展;“三猛”体现了“勇敢是打胜仗的根本办法”和吃苦耐劳的战斗作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