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又出事了??

距離“227事件”過去,整整 60 天,肖戰仍然沒有“消戰”。

說說這幾天的幾件事。

1.頭部粉絲呼籲學生黨多買專輯

4 月 25 日肖戰新歌《光點》發佈。

頭部粉絲是這麼“呼籲”其他粉絲來買專輯:

“我才買了 500 張,就排到 1898 名,肯花錢的(人)是不是有點少呢?”

“人手至少 105 張,105 張不過是一支口紅的錢,學生黨這點錢總有吧!”

“買一張的真不是東西,不用來反駁,在我眼裡連黑子都不如。”

粉絲“來勢洶洶”,不到 10 小時,專輯銷量突破 1000 萬張,總銷售額高達 9000 萬。(趕超周、蔡)

2.集體炸號

炸號是什麼意思?就是賬號被註銷。

肖戰的十餘個“黑粉頭子”(其中包括非常惡意的營銷號,也有些是說了實話的),微博賬號被一鍋端,全部被炸號,這波操作史稱“427事件”。

有人去問微博來總:對炸號有何看法?

回:還有好幾批要處理。

3.何炅力邀肖戰上嚮往的生活?

“何炅力邀肖戰上嚮往的生活”,該消息一經曝出,引發了不小波瀾,很多人罵何炅的同時,連帶著肖戰一塊罵。

後被證實“何炅力邀肖戰上嚮往的生活”是假消息。

4.工作室否認“肖戰詐捐”

“爆裂風車永存” po 出肖戰的捐款證書與實際捐款時間不符,裡面存在“未捐款先發通稿吹牛”的問題,而且捐款數目和通告上的數目不符,被肖戰工作室一句:“你要為你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回懟。

以前,明星的危機處理手段無外乎是——三緘其口、半遮半掩、自我辯護,然後通過輿論引導實現自我修復。

但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三緘其口,其實就是在默許部分的“粉絲狂歡”,免不了一場輿論風波,不僅會敗壞自己的路人緣,到最後也很少出來澄清個來龍去脈。

路人在雲裡霧裡地吃瓜,粉絲在情緒激昂地“維權”,然後被新的熱點替代,留下一地雞毛。

接下來想說說,明星團隊不恰當的公關處理,對輿論環境、藝人本身都有什麼影響。


伯內斯在 1923 年提出“公關理論”,表明“公眾必須被告知,反對被愚弄” 的觀點。近 100 年過去了,這個理論仍然適用。

肖戰工作室就這些事的回應,顯然是個敗筆,舉兩個例子。

1.頭部粉絲呼籲學生黨買專輯事件:引導不夠

不可否認,工作室是有在引導的。

但有一說一,公關團隊不可能不瞭解背後的資本運作,不可能對粉絲刷量的事一無所知,只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2.捐款事件:專業度不夠

著重談談捐款事件,錘“黑粉”的行為,在當今的輿論環境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為維護藝人利益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想證明清白,請錘得有力一點,錘到人爬不起來。

比如捐款事件,公關大可以把捐款時間、捐款主體、轉賬記錄、收款確認這些放出來,要比一個獎狀強得多。

讓“職黑”看到這些,以後再想“大喊實錘”來給藝人潑髒水時,也得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承擔得起法律責任。

而且,律師函+公告+及時性三連操作下來,邏輯清晰明瞭,事情解釋清楚,是不會敗壞路人好感的。

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工作室用“造謠圖加一張捐贈證書”作為回應:

首先,捐款證書上的時間與實際捐款時間不一致。

捐贈證書上的時間是 1 月 27 日,而基金會發布的實際捐款/承諾捐款時間是 2 月 1 日和 2 月 6 日。

其次,捐款主體是公司,而非個人。

捐贈證書上表彰的是個人,而基金會發布的捐款主體是公司(肖戰並非該公司的主要股東)。

捐款主體是公司,宣傳上打肖戰個人名義捐款,實屬不妥。

再者,通稿上的捐款數目與實際情況不符。

通稿上寫的是 40 萬,而基金會發布的具體金額為 619815.5 元。

被錘之後,工作室卻予以否認。

要知道工作室發言,代表的就是明星本人,必須要把事情講清楚,只有把核心問題回應清楚,才能把輿論傷害降到最低。

公眾不笨,請不要打著明星的幌子,用模稜兩可的、蹩腳的聲明去糊弄或者掩蓋。

在“人人自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找到發聲渠道,但也因為缺乏過濾和信息鑑別,公眾被裹挾在泛濫的虛假信息之中。

說實話,我支持明星合理維權,因為在網暴、造謠成本如此低的今天,所有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但何時回應、回應方式如何,就變得異常重要。因為在“全民監控時代”,一舉一動,都會讓自己無處遁形。

這讓我想起來,英國危機公關專家傑斯特提出“3T”原則,強調了危機處理是要把握信息發佈的重要性——

1.Tell you own tale (以我為主提供情況)

2.Tell it fast(儘快提供情況,否則消息會像病毒一樣,以裂變的方式,迅速傳播)

3.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況,而且必須實言相告)

顯然,工作室的回應只做到了第一點。

說到底,合格的公關應該要把握好時間和節奏;向公眾提供真實、全面的信息;主動承擔責任;用真誠的態度溝通;積極解決問題。

因為,好的公關會讓人絕處逢生,壞的公關則可以毀掉一個人。


一位老師說過這樣的話,

“在注意力經濟下,明星儼然變成了一種社會文化“符號”,在市場化、娛樂消費化的語境中被大眾拿著放大鏡去審視。

藝人就好像符號化的商品,並且商品數量充裕,粉絲的關注成就了他們的熱度,並決定其市場價值。”

所以我能可以理解肖戰在 AO3 事件沒有發聲,因為和粉絲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最近的公共事件沒有及時而正確的發聲,我真的很感嘆。

因為這樣會衍生出一系列問題——

1.佔用公共資源

從“427炸號事件”到現在的“回應爆裂風車,否認詐捐”,接二連三的熱搜轟炸,帶來的長尾輿論效應,實際上是對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這樣的信息充斥在我們的網絡世界中,只會窄化我們的視野、單一化我們的知識體系、讓我們普通人難以接觸到與我們真正相關的公共信息。

比如:

全世界的疫情狀況如何,疫苗臨床試驗進行得如何?

第一季度降稅減負效果怎麼樣?給我們納稅人帶來了什麼切實利益?

“交警扮盲人帶導盲犬坐公交被謾罵下車”事件,折射了公共場所怎樣的管理不足?有沒有推動相關法規的完善?

在算法的過濾下,我們變得更難接觸到這些知識和反思性的言論。

進而,大眾的視角變得越來越窄,只能陷入“無限循環”的網絡狂歡之中,娛樂至死。

2.公眾人物,該對與自己密切關聯的公共事件及時發表態度

如果說 AO3 事件是毒粉掀起來的么蛾子,為這種本不是自己做的事情回應很難,那捐款事件就真的是與肖戰自己密切相關的公共事件,是應該及時發聲的。

因為沉默並不能讓大家淡忘這一切。

而且放置在當下的網絡環境之中,沉默基本等於默認,或者是說缺乏一個公眾人物該有的擔當。

僅憑工作室打太極式的回應和頭部粉絲髮聲的公關策略,無濟於事。

明星失聲,粉絲加戲,最後被網絡上的“積怨”反噬的例子數不勝數。

日復一日的沉默,只會讓原本中性客觀的輿論變成了一邊倒的口誅筆伐。

我很喜歡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知道娛樂圈很難,做偶像很難,表態很難,沉默很難,引導很難,為一些本不是自己做的事情回應很難。但世上的事難兩全,如果能早一點,用更為合適的方式回覆或者表態,事態不至發展至此。”

直到現在,我還是希望,肖戰能站出來,說些發自內心的心裡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