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年底終極一問:你幸福麼?

自從一句“你幸福麼?”換來了一個“我不姓福,我姓曾”之後,這個梗就時常在我耳邊響起,一笑而過之後,總是會默默地問自己:我幸福麼?似乎沒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這種感覺,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大家好,我是三胖,這是我推薦的第6本書: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代表作《心流》

我將從幸福與滿足、心流體驗、什麼阻斷了心流、讓心流變成習慣、融匯才能貫通等五個方面,來對這本書進行分析,追尋幸福的所在。

《心流》:年底終極一問:你幸福麼?

一、幸福與滿足

《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知足常樂。我曾以為,這個滿足就是幸福,我工作一天賺得10塊錢,吃了一碗麵條,回家睡覺,我很滿足,這聽起來很像不思進取。實際上,吃了一碗清湯麵之後,想吃一碗牛肉麵,吃了牛肉麵想吃燒雞,燒子鵝、滷豬、滷鴨……容我擦一下口水。

我們往往更在意的是結果,這個燒雞我到底吃到沒有?吃到的瞬間很爽,吃完之後呢?想吃更好的。因為生命中埋藏著沮喪的種子,只要某一種慾望得到一時的滿足,我們就立刻渴望得到更多,這種長期的貪得無厭,導致我們無法“知足常樂”。

實際上,作者認為我們追求的並不是“知足常樂”,人生中最愉悅的時刻,通常在一個人為了某項艱鉅的任務而辛苦付出,把體能與智力都發揮到極致的時候。也就是說,直接控制感受,能夠從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此時此刻中汲取快樂,日積月累,會變成一種能自行決定生命內涵的參與感,能夠肯定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最接近“幸福”的定義了。

幸福並不是存心找就能找到的,只有學會掌控心靈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歸根結底直接取決於心靈如何過濾與闡釋日常體驗,而最優的體驗,作者起了一個名字,叫“心流”。

《心流》:年底終極一問:你幸福麼?

二、心流體驗

心流即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專心致志的做某件事,可能是工作、可能是看電影、可能是打遊戲,頭一低一抬,驚訝的發現已經不知不覺的過去了幾個小時,天都黑了。回味這個過程,你幸福麼?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心流”。書中列舉了構成心流體驗的要素,總共有八個,可以自我對照一下:

首先,這是一份可完成的任務。這個任務恰恰處於我們能力的上邊緣,能夠促進我們能力的進步;

其次,能夠全神貫注於這件事情,知行合一;

第三,這項任務有明確的目標。如果目標微不足道,成功的樂趣也幾近為零;

第四,有即時的回饋;

第五,能深入而毫不牽強地投入到行動之中。全神貫注,不相干的資訊無法進入我們的內心;

第六,使人覺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動。我們會對這件事有掌控感,不用像面對日常生活那樣,時時刻刻擔心失態會失控;

第七,渾然忘我。不會去考慮任何不相干的事情;

第八,時間感異常。在這種狀態下,對時間的感覺跟傳統的時鐘記錄的時間幾乎沒有關聯,有人感覺快,有人感覺慢,有一種自我掌控時間的感覺。

這種體驗的一大特色在於它本身就是目標。即使最初懷有其他目的,但到頭來,活動本身就已經帶來足夠的報酬。

《心流》:年底終極一問:你幸福麼?

三、什麼阻斷了心流

心流不僅使現在更愉快,更會強化我們的自信心,使我們能培養更高的技能,達到獨特性與複雜性的完美結合。可我們總是很難進入心流狀態,是什麼阻斷了它?

人憑藉意識行動。意識是某些我們能感覺到,而且有能力引導其方向的事件,例如情緒、感覺、思想、企圖等等,也就是說,它是我們接受資訊之後的轉換站。意識的重要屬性就是注意力,負責從數以百萬計的資訊中挑選出相關的資訊,以及從記憶中抽取相關的參考數據,然後評估事件,採取正確的對策。

這裡要先普及一個熱力學名詞“熵”(shang,一聲),它反映了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越混亂,熵值越高,而越有規律,結構越清晰,熵值就越低。阻礙我們的,就是要命的“精神熵”。

“精神熵”是指每當資訊跟既定的意識發生衝突,或使我們分心,無法為實現意圖而努力,例如那些出現在我們心中的痛苦、恐懼、憤怒等等情緒,強迫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錯誤的方向,使效率大打折扣。這就是阻礙我們獲得心流體驗的原因。

四、讓心流變成習慣

一個人每週中處於心流狀態的時間越長,反映的整體體驗品質就越高。經常感受心流的人較易感覺堅強、活躍、有創造力、專注、進取。

在具體的操作上,作者給出如下五個步驟:

首先,確立一個總目標,並儘可能包含多個實際可行的子目標;

其次,找出評估目標進度的方法;

第三,保持精神集中於所做的事情上,並且對活動涉及的挑戰進行越來越精細的區分;

第四,培養隨機應變所需的技巧;

最後,在活動變得令人厭倦時,隨時提高挑戰的難度。

簡單來說,就是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可以和有限的能力搭配的行動機會;然後制訂出一個現實狀況所能容許的目標,通過所得到的回饋,密切注意一切進展。只要一實現目標,就提高賭注,為自己部署更復雜的挑戰。

回到最初的話題,所謂的“知足常樂”,實際上應該是“自得其樂”,自得其樂的人知道目標完全由自己選擇,自行做主的信念使一個人更能全心投入目標,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體會到人生的幸福。

《心流》:年底終極一問:你幸福麼?

五、融匯才能貫通

不能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相互銜接的活動,只能產生支離破碎的樂趣。

如果我們能從工作和友誼中找到樂趣,並且把每一次挑戰都視同磨鍊新技巧的機會,生活帶來的回報當然會超過一般的水準,但這仍然不足以保證我們會達到最優體驗。

即使最成功的事業,最令人滿足的家庭生活,早晚也會枯竭;對工作的熱情會逐漸冷卻,配偶會離開人世,孩子也會長大離家。因此,我們必須完成控制意識的最後一步,也就是達到最優體驗,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終極目的:

這最後一步,就是化整個生命為統一的心流體驗。

如果一個人決心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所有其他目標都是為這個大目標而存在,他就會投入所有精神能量,培養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技巧,那麼所有的行動與感受就會形成和諧的整體,人生各個不同的部分也會契合無間。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每種活動都深具意義。在這種情形下,一個人的生命就有了意義。

所以,從現在,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