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養豬能手 今日成種糧大戶


昔日養豬能手   今日成種糧大戶


昔日養豬能手   今日成種糧大戶


昔日養豬能手   今日成種糧大戶


昔日養豬能手   今日成種糧大戶


昔日養豬能手   今日成種糧大戶


昔日養豬能手   今日成種糧大戶


昔日養豬能手 今日成種糧大戶


田疇染新綠,春耕正當時。4月29日,記者在道縣仙子腳鎮種糧大戶王榮秋流轉的水田上看到,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圖”呈現在眼前。


在仙子腳鎮小洞偉村和龍家村700多畝連片的水稻種植區,幾臺水稻有序拋秧機來往穿梭,一株株秧苗沿著拋秧帶稀密均勻地落入田間,不一會兒,就已經栽插了一大片,田埂上幾十名工人們正忙著配合挑載秧盤。

王榮秋,現年36歲,是道縣仙子腳鎮石山腳村村民。他說:在2011年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剛開始在家鄉辦了一個大型養豬場,但由於2019年那場豬瘟,讓他損失慘重。豬瘟過後,他將養豬場轉租給了別人,一心一意種植水稻。


早在2013年,當時王榮秋看到在養豬場周邊村有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村裡出現大量農田拋荒、土地荒廢的現象。他心想,這麼多廢棄的土地和良田既影響農業生產,又造成了資源閒置與浪費。看到這樣的情景他心裡很不是滋味。因為民以食為天,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於是就想利用好寶貴的土地資源,嘗試把村裡的拋荒旱地、水田流轉過來種植水稻。


2014年,王榮秋將幾年來養豬的積蓄全部投入到種植水稻中來。從仙子腳鎮小洞偉村和龍家村這兩個村共流轉水田和拋荒地700多畝,開始種水稻,每年有近20萬元的收入,今年王榮秋又流轉300多畝,現在水田種植面積已達到1100多畝。預計今年創收可達30多萬元,昔日的養豬能手現已成了種糧大戶。


近年來,道縣大力宣傳耕地保護,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措施以及不斷出臺鼓勵農民種糧和治理耕地拋荒各種有力舉措,按照“誰種糧,誰得補貼,多種多補”的優惠政策,及時、足額髮給糧食直補,大力鼓勵種糧大戶,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同時,也讓退伍軍人王榮秋看到了新的希望,更加堅定了大面積種植水稻、增產增收的信心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