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行天下」酒為什麼有“藥性”?

在白酒釀造中,有“無藥不成曲”的神秘說法,即在製作酒麴的過程中,添加幾十甚至上百種配伍精良的本草。《峒溪纖志》記載:“以米雜草子為之,以火釀成”,此處的“雜草”即指草藥,亦是最早“百草入曲”的雛形;釀酒時摻入一些中草藥,在調節酒的風味同時,這些中草藥在參與發酵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是以“曲有用藥者,所以治疾也”。

基於以上兩點,為白酒在中國古代被譽為“百藥之長”的名譽夯實了基礎,而提到白酒與健康的關係,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藥曲,它不僅承載了中國白酒的傳統工藝,更體現了“酒行藥勢”和“藥食同源”雙重醫藥價值。

草藥入曲,為何歷久彌新?

關注中國傳統白酒釀造史,不難發現,以中草藥入曲古已有之,據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的帛書《雜療方》記載可見,西漢初年,先人就有釀酒加入藥材的工藝。元宋伯仁在《酒小史》中明確記錄了“漢武百味旨酒”,所謂“百味旨酒”就是指上百種本草連同糧食、酒麴釀成的酒。上古時期從中原遷徙到貴州的水族,至今傳承著採藥制曲的傳統,幾味主要的草藥更是被編進“敬酒歌”中永世傳唱。

很多酒麴的製作,所添加本草都經過嚴格配伍。

北宋時期重要的釀酒專著《北山酒經》,詳細總結了釀酒制曲工藝的理論與實踐。該書把酒麴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罨曲,其中包括頓遞祠祭曲、香泉曲、香桂曲、杏仁曲等4種;第二類為風曲,包括瑤泉曲、金波曲、滑臺曲、豆花曲等4種;第三類為䤖曲,包括玉友曲、白醪曲、小酒麴、真一曲、蓮子曲等5種。共計13種。對每一種酒麴都詳細介紹了製作方法、過程及注意事項。特別是對於配方、用料、用量、用法所述甚樣。如總論中概述:“凡法,曲於六月三伏中踏造。先造峭汁。每甕用甜水三石五斗,蒼耳一百斤,蛇麻,辣蓼各二十斤,剉碎、爛搗入甕內。同煎五七日,天陰至十日。”此書所記錄的13種藥曲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古代“無藥不成曲”的歷史實踐。

古人在釀酒的過程中,以中藥入曲,經過發酵,將中藥精華融合,去掉了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保留了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以達到一種平衡、協調,既改善了酒麴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增加了酒中的呈香呈味物質,提高了釀酒質量,更增加了白酒的健康因素。


「酒行天下」酒為什麼有“藥性”?

若覺得本文不錯,請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新朋友】請點擊標題下方“酒行天下”關注!【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文內容!【關於酒行天下】最全面的紅酒白酒文化知識,與您一起探討酒文化,一起在酒的世界裡享受那份自在和逍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