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請注意!給孩子報班,這些方面要小心

近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通報該區近三年涉教育培訓合同糾紛案件審理情況,對消費者進行風險提示。

2017~2019年,海淀法院共受理教育培訓合同糾紛案件1329件,審結1246件。教育培訓機構面向廣大消費群體,一旦出現經營問題將可能引發群體性案件。

家长请注意!给孩子报班,这些方面要小心

新華社發 徐駿 作

近三年教育培訓機構

訴訟案件特點

1.群體性糾紛多發。

這一情況主要因為教育培訓機構經營不善或租賃場地到期等原因停止服務或變更服務地址,學生或家長因合同無法履行要求培訓機構承擔違約責任。

2.預付費合同引發的糾紛佔比高。

很多教育培訓機構以承諾不達培訓目的可以全額退費作為營銷策略,吸引培訓對象一次性大量購入培訓課程或購買培訓服務。

但在費用收取後,培訓機構自身無法繼續經營,或培訓對象原因無法上課,導致合同實際履行不能,從而引發糾紛。甚至存在有的培訓機構惡意套取預付費用又“跑路”的現象。

3.事實查明存在新的困難。

由於目前數字支付方式的普遍應用,教育培訓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往往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掃碼支付學費。

部分消費者由於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不足,付款之後不索要正式收據或發票,或者索要之後不注意留存付款憑證,導致交費情況的核實以及合同主體的認定存在困難。

加之一些教育培訓機構為規避法律,常以宣傳的稱謂而非公司註冊登記的名稱與培訓對象簽訂合同,並通過私人賬號收取培訓費,之後一旦雙方因合同履行發生糾紛,導致合同主體和法律關係性質認定困難。

海淀法院選取了6個教育培訓合同糾紛典型案例以案說法,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消費建議和維權指導。

消費者須注意

主要涉及三類問題

1 涉及變更合同內容

通過介紹“培訓機構擅自變更授課方式”“學員合同有效期屆滿後請求退費”這類典型的變更合同內容的情形,提示消費者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應注意變更合同內容需經雙方一致同意,對重要的合同條款應進行明確的書面約定,如協商一致變更合同內容,需留存相應證據,降低交易風險。

2 涉及退還學費

通過“學員開課後無故退學” “報名‘保過班’卻未考過”“學員囤課時卻遇培訓機構‘跑路’”這類涉及學費退還的典型情境,提示消費者在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時應通過正規渠道充分了解機構資質和經營情況,避免一次性大量購入課程,報名、簽訂合同、交費等過程均應儘量規範化。

3 涉及培訓機構在未徵得消費者同意即向第三方轉讓資產

以“培訓機構在未徵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將自身的固定資產和教學資源轉讓給第三方”案例,提示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除關注課程內容、上課方式、購課費用等主要條款外,還應仔細閱讀是否有權利義務轉讓的限制性約定,進而判斷培訓機構自行轉讓的行為是否構成違約,是否影響權利義務關係。

法官提示

結合教育培訓合同特點及審判經驗,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教育培訓合同糾紛產生的原因可能集中於以下三點:

• 因合同無法按期履行引發糾紛;

• 變更合同內容或履行方式未協商一致引發糾紛;

• 合同履行不能時,雙方對責任承擔產生分歧引發糾紛。

特別是今年1~3月,受疫情影響,線下課程轉線上的差價、課程設置等問題廣受關注。

建議大家在選擇教育培訓服務時,選擇有實力、辦學規範、有教委審批的辦學資格證的機構,認真閱讀合同條款,尤其是關注上課時間、上課形式、收費退費問題,發生糾紛及時撥打教委諮詢電話。

♦ 脫離家務,就脫離了婚姻的細節

♦ “95後”女醫生逆行600公里返崗,武漢解封后她依然堅守

♦ 知女榜樣〡張銘:女性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廣闊發展空間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何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