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冷席怪象愈演愈烈:随礼不吃饭,钱来人不到,这到底是为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往来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办酒席也就成了一种传统习惯。在农村,除了逢年过节,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办酒席了,哪家遇到红白喜事,酒席通常一开就是几十桌,除了亲朋好友的帮忙,打过交道的乡邻不管远近都要尽量到场,除了吃饭,也要送上自己的份子钱。

农村冷席怪象愈演愈烈:随礼不吃饭,钱来人不到,这到底是为啥?

对农村的大人小孩来说,吃酒席在以前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因为人数太多,很多人还会特意提前一会儿到场找好位置。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席的方方面面也发生了变化,如今的农村酒席有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份子钱越收越多,前来捧场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农村冷席怪象愈演愈烈:随礼不吃饭,钱来人不到,这到底是为啥?

就农村兴起“冷席”怪像来说,人们随完份子却不去吃席,这又是为啥呢?

一、没时间吃席

现在农村很多人都在城里打工,而留在农村的多数是上了年纪的农民。村里上了年纪的老农,一般不再参加各种酒席了,毕竟他们没啥机会收回随出去的份子钱了。然而,对于在外打工的这些人来说,除非是自己的亲戚办酒席,或许能改回去参与;如果是一般的朋友,也不会千里迢迢专程回来一趟。这样的话,他们要么用微信发个红包给主人家,或者让老家的人帮助代礼,而自己不参与。

农村冷席怪象愈演愈烈:随礼不吃饭,钱来人不到,这到底是为啥?

二、不想去吃席

现在办酒席成为很多人的“敛财”方式。这种情况在不仅在城里常见,很多农村也越来越普遍了。比如,一些村里人刚为孩子考上大学办完升学宴,过不多久又因孩子考到驾驶证而办个酒席。这种行为让很多人都比较反感,但又顾及面子,既然人家都邀请了,如果不表示一些又显得没人请味儿,所以随便包个红包应付一下,而也不愿去凑热闹吃酒席。

农村冷席怪象愈演愈烈:随礼不吃饭,钱来人不到,这到底是为啥?

三、酒席饭菜吃不惯

农村的酒席与城里的不同,虽然也请了厨子来主厨,但他一般都不亲自做,而是周围邻居分工协作完成的。这样的话,村里人的炒菜、装盘、洗碗等方式,让一些城里人看起来觉得很不卫生,但农村没有城里那么多的讲究,农村更多地突个热闹。然而,这恰恰对于很多城里人来说,当其遇到农村的酒席,一般都是只随礼而不吃,因为他们吃不惯这样的酒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