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板块出色表现的背后逻辑

最近原料药板块表现抢眼,不仅仅是一季报业绩表现亮丽,股价也领跑市场,像华海药业、美罗华、天宇股份、富祥股份、仙琚制药等,以下为部分个股的一季报业绩以及4月份以来的股价振幅。

财报季 | 原料药板块出色表现的背后逻辑

华海药业等原料药上市公司的一季度业绩增幅及4月份股价振幅(最高价/最低价-1)

原料药板块去年也获得大家的关注,一是在带量采购和一致性评价的政策下,对下游制剂企业而言,原料药的成本和质量比以前更重要,有望开启特色原料药板块3-5年高速成长期;二是,去年响水事件后,环保政策趋严,而缬沙坦的基因毒性杂质事件也显著提高了行业标准,对杂质的控制和监管力度也比之前提高很多,导致一些落后的小产能陆续退出,促进了这些优质企业的集中度和话语权。这两个因素可以说提升了原料药在整个医药产业链的作用,从而提升了整体估值。

第三个因素和2月份国内疫情优有关,疫情导致运输受阻,从而加剧了供给端的紧张局面。根据《巴伦周刊》近期援引的赛诺菲首席执行官称,全球有60%的原料药都是中国生产的,随着中国疫情的爆发,很可能会导致原料药供应问题。以美国为例,2018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原料药42.67亿美元,同比增长8.87%,其中,维生素类、心血管类、氨基酸类、抗肿瘤类、抗感染类、激素类等品类占据主要出口地位,据报道96.6%的抗生素原料药都是从中国进口。可以说,中国原料药掌握“美国药企命门”。值得一提的是,仅湖北省就有44家获得FDA或其欧盟标准认可的制药厂在为欧美提供产品原料。

第四个也是当下最主要的情绪刺激因素,是3月份之后海外疫情大爆发,尤其印度采取了封国的措施。要知道,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去年一共出口了190亿美元药品,占全球出口总量的近20%。2018年美国有接近35%的药品进口来自印度。而印度已成为对中国原料药进口依赖度最高的国家,自2014年以来,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占比逐渐增加至70%。印度排名前十的制药公司中,有七家均十分依赖中国的原料药。印度封国后,医药企业开工率不足,大部分企业保持25%左右的产能,有些企业依旧关停,核心限制因素:用工、物流、原料供应,与国内2月份的情况十分相似。如果印度封国时间或者疫情进展超出大家预期,那么将导致原料药订单从印度转向中国。

因此,原料药行业的主要投资逻辑还是产业升级+行业景气度提升带来的估值提升,一季度动辄30%甚至50%以上的业绩增长在当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稀缺,而印度疫情又起到情绪催化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美国嚷嚷着制造业回流,而对于原料药行业而言,这也恰恰说明中国原料药的全球产业链的地位被低估,通过疫情发现了它的重要性,所以板块应该要提估值。另外美国是非常市场化的国家,将原料药这种重资产、重污染的行业拿回去不经济,人工、原料成本等也高于中国,再说纵然要在美国本土去做也做非常长的周期去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