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摘12)


第十二章 帮助行为


利他主义,一般泛指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的原则。利他主义是自私自利的反义词,一个利他主义的人即使无利可图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系和帮助别人

帮助行为会使施助者和受助者同样受益,给予可以提高幸福感

只有当我们不能解释别人做好事的原因时,我们才会因此而信任他们,只有当我们找不到外在解释时,我们才会把他们的行为归结于他们内在品质,而当外部原因吗,明显时,我们就会相信外部原因

利己主义——主张自我利益驱动所有行为的观点

我们犯错之后的行善愿望反映出,我们既需要减轻个人的内疚,也需要恢复动摇了的自我形象和希望确立积极的公众形象,当我们犯下错误被他人知晓时,我们就更想要用帮助行为来挽回我们自己

愤怒这种消极心境是不可能带来同情的

轻松的心境能够显著的促进帮助行为

帮助行为能缓解不好的心境,反过来积极心境又会产生积极思维和积极的自尊,从而导向积极的行为

互惠规范,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应当施以帮助而不是伤害,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

社会责任规范,人们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要考虑以后的交换

女性不仅在特定情境下能获得更多帮助,她们也更多的寻求帮助

基因使我们更愿意关心,与我们有亲缘关系的人

我们帮助他人的意愿同时受到利己和无私的影响,当我们感到与某人之间存在依恋时,我们也会产生同理心

我们更容易与一个活生生的人产生同理心,而不是遭受痛苦的人数,遭受痛苦的人数增加,人们的关注反而下降,这一现象被称为“同情崩溃”

当我们产生同理心时,我们就会更少关心自己的痛苦,更多去关注受害者的痛苦,稍微体验下别人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增加同理心

痛苦和同理心通常共同起作用

由同理心引发的益处与代价

益处:产生敏感的帮助行为;抑制攻击;增加合作;改善对污名群体的态度

代价:不顾自身安全、好心办坏事;不能照顾所有的需要;产生倦怠,降低帮助行为;引起偏爱不公正以及对更广泛的公共利益的冷漠

人们把紧急事件的不干预行为归因与旁观者个人特点,并且通常认为自己是有同情心的人

当旁观者数目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都会更少的注意到事件的发生,更少的把它解释为一个重大问题或紧急情况,更少的认为自己有采取行动的责任

每个人通常都以他人的行为作为现实情况的线索,这种错误的解释会延迟人们对真实紧急情况的反应

其实人们对他人关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无知的,在紧急情况下每个人也许都认为“我很关系外界”但认为他人十分平静,因此得出“情况可能并不紧急”的结论

因为相似性容易唤起喜欢,而喜欢又会引发帮助行为,因此我们更多的跟我们相似的人产生同理心,也更乐于帮助他们,相似性偏爱既包括外表也包括信仰

很少有人希望表现出偏见,或许是因为人们虽然喜欢自己的同族,但又要守住这一偏爱的秘密以维护自己积极形象,所以,只有当人们将自己不帮助其他种族的行为归因于非种族因素时,才会表现出同种族偏爱

当适应行为的标准有明确界定时,白人不会表现出种族差别,当标准模糊时或者冲突时,种族相似性可能引起有偏爱的反应

当看到别人提供帮助行为时,人们也更可能提供帮助行为

帮助行为和某些人格变量——如社会赞许需要——有中等程度相关

人格影响特定个人对特定情境的反应

妇女更容易对朋友碰到的问题产生共情,更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帮助朋友

较小的地方会相对愿意提供更多的帮助,收入较低的家庭更加慷慨

信仰承诺和志愿行为有相关性

凸显个人特征使旁观者提高了自我意识,从而更关注自己内在的利他注意观念,相反“去个体化”会使人们的责任感降低,因此提高自我意识的做法,比如贴上姓名标签、被观察和评价、静静的注视,都能够增加帮助行为

感到内疚的人会以行动来减轻内疚感并维护他的自我价值感

贴上乐于助人的标签也能强化人们乐于助人的自我形象

道德排除——将某些人(动物)排除与自己道德的关怀之外

我们将我们的关心,喜爱和遗产集中于“我们的人”(比如我们的孩子)身上,而排除其他人

利他主义社会化的第一步是去除天然的内群体偏爱

不道德的行为滋生不道德的态度,而帮助行为能促进进一步的帮助行为

态度追随行为,助人行动能够促进人们把自己看成“富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人”而这种自我知觉反过来又促进进一步的帮助行为

对人们的良好行为给予恰到好处的反馈(必要时应戒除收买与威胁)我们也许可以增加他们自己从这件事情中得到的快乐

通过引出暂时性积极承诺,使其得出自己乐于助人的结论,从而更倾向于提供帮助

成为英雄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那些能够阻止你袖手旁观的社会压力

增加帮助行为:首先,我们可以转变那些抑制帮助的因素,我们可以采取步骤来减少紧急事件的模糊性,以产生个人化诉求,并增加旁观者责任感。第二,我们甚至可以采用谴责或以退为进的技巧来激起人们的内疚感或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其次我们可以教化利他主义,通过媒体传播或对做好事的人提供奖励,但奖励不能太过分,让做好事的人,把做好事归因于自己的利他动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