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附中召開期末家長會,老師的一段話觸動了在座的所有家長……

近日南師附中召開學生家長會,老師ppt上的一段話觸動了在座的所有家長...


南師附中召開期末家長會,老師的一段話觸動了在座的所有家長……


南師附中召開期末家長會,老師的一段話觸動了在座的所有家長……


正如PPT上所說的,“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細心觀察,精心栽培,明心引導的結果,別一味強調靜待花開。”如今很多家長也都以為“靜待花開”,快樂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實際上真正的快樂教育真的如此嗎?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在最近播出的《超級演說家2018》半決賽的舞臺上,以一名家長的身份,語重心長地與觀眾即興談了一次關於“快樂教育”的話題。

他是怎麼看待“快樂教育”的?

1.“快樂教育”和“放養”又有哪些差別?

在半決賽現場,儲殷談到,他並不認同快樂教育。


南師附中召開期末家長會,老師的一段話觸動了在座的所有家長……

他還坦言,自己還是學生時也曾非常支持快樂教育,可當他成為父親,成為家長以後,他就陷入了極度糾結。

“我當然不希望我的孩子受苦,我那麼努力不就是為了他不受苦?可是我又害怕他今天不吃苦,以後吃苦的時候我幫不上他。我們都如此地努力才過上了平凡的生活,那麼他不努力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呢。”儲殷說。

到底該不該快樂教育?不少父母曾陷入過糾結和焦慮。小編還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曉文有一個11歲的兒子。有一次,曉文跟部門的同事聚餐,茶餘飯後,彼此聊起了自己的孩子,結果不聊不知道,一聊讓曉文一下子焦慮起來。在跟同事們的交流中,她發現同事的孩子都比自己的孩子優秀,有的成績班級前三,有的拿到了徵文比賽的二等獎,幾乎所有同事的孩子都參加各種輔導培訓,還有一個同事,因為女兒期末考試只考了12名著急的不得了。看到同事們的孩子,她想起自己的兒子,期末考試考了倒數第二,還滿不在乎,屁顛屁顛地跟自己說:“媽媽,我考了倒數第二,不是倒數第一吶。”同事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的巨大差距,讓曉文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也讓她反思,自己長久以來對孩子過於放任的態度,是不是造成孩子今天得過且過,毫無進取心的主要原因?回想這些年來,從孩子上學後,她從來沒逼著孩子寫作業,孩子每次考完試,不管考得好壞,她一律送上鼓勵,週末和假期,別的孩子忙著上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而她除了暑假讓孩子上半個月的補習班,其他時間,基本處於散養模式。曉文說,她不願孩子太累,想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和學習,但現在她發現,允許孩子自由的成長學習,給孩子所謂的快樂教育,卻恰恰使孩子被別人遠遠甩開。

這個故事曾引起很多家長的討論和思考——

究竟要不要快樂教育?

教育到底應該是嚴格還是放鬆的?

快樂教育的基礎是教育,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們只做到了快樂,卻忘記了教育?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

……

2.切記,快樂教育 ≠ 隨心所欲!

關於“快樂教育”的誤區你知道嗎?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可為什麼父母渴望孩子快樂的教育,卻會事與願違呢?

或許,這是因為家長們把“快樂教育”和“放養”弄混了。

“快樂教育”和“放養”到底有什麼差別?一起來看看“快樂教育”操作中最容易中招的 3 大誤區。

誤區一:

快樂教育不用給孩子立規矩


很多父母在“快樂教育”的過程中,不懂得給孩子立好規矩。

家長的經驗是“約束和限制是壓抑天性的”,於是努力讓孩子感覺到高興。

父母想讓孩子“快樂地做自己”,尊重孩子意願的出發點很好。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他註定是要生活在自然規則和社會規範中,一味地縱容孩子,並不能使他更好地適應社會規則。

只有家長立好了規矩,孩子養成了遵守的習慣,長大後才不會和社會規則發生衝突。

誤區二:

快樂教育不用培養孩子能力


有一些家長,從來不給孩子報興趣班,覺得孩子自然發展就好。

孩子上了小學後,開始羨慕同學的一些才藝,主動要求學習,爸媽也很高興地為孩子報班、買學習工具。

但不久爸媽就發現,孩子學了幾次後就失去了興趣,錢花出去不少,孩子卻啥也沒學會。

這種情況並不在少數,很多父母也覺得很冤枉,明明錢也花了、力也出了,孩子怎麼就學不好呢?

這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需要發展能力的時候,錯誤地選擇了不培養。

快樂教育並不是說放任孩子自己去發展。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探索世界的機會,為孩子合理地規劃投資。

比如,你可以這樣做:

1. 帶孩子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開闊眼界,給孩子創造更多與同伴互動的機會;2. 花時間和精力與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成為孩子可以模仿學習的榜樣;3. 通過諮詢和實地考察來篩選一些滿意的教育機構,補充自己能力和精力上的不足。


孩子能力的發展是需要父母主動投資的,但家長要掌握好尺度,對孩子的事情不能全權承包。

引導孩子的同時,家長們也要注意培養孩子自主選擇和創造能力。

誤區三:

快樂教育的孩子不需承擔責任


一些家長認為,既然選擇快樂教育孩子,就不對孩子做太高要求,孩子犯錯原諒他,孩子做錯事幫他解決。

家長注重孩子的快樂是好事,但家長要明白:自由是以能力為支撐,以承擔責任為代價,以社會規則為邊界的。

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知道,自己犯錯是要承擔責任的,父母不能幫你承擔一切。

比如,你可以在一些生活場景中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責任意識——

當孩子不想去他堅持要報的學習班時,你可以對他說:“這是你當初自己的選擇,你有責任堅持。”當孩子拒絕吃他堅持要點的食物時,你可以對他說:“這是你自己做的決定,你有責任吃完。”當孩子欺負其他小朋友卻不以為意時,你應該對他說:“你犯錯了,就需要承擔道歉的責任。”


家長要求孩子堅持,讓孩子形成責任意識,也能幫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孩子責任感的早期培養,需要父母的積極干預。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和必要的指導。

當孩子有了自律能力,就可以讓有他更多的選擇。

這個過程會讓他明白,權利與責任相輔相成,他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才會有更多的選擇權利。

3.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家長無法設計和干預他的人生,但在他成長早期的每一個關鍵驛站,家長都應該在,不做決定,只告訴他:關於這件事,我們的建議是……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在他的眼界和格局還沒有足夠大的時候,他需要家長們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夠的視野,足夠大的力量的時候,他要選擇什麼樣的路,選擇走多遠,就是他的事情了。

而那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轉過身,默默祝福。

或許,快樂教育,真正的定義,應該是帶孩子發現自己,完善自己,在實現自我方面,達到一直想要的高度,進而快樂。

南師附中召開期末家長會,老師的一段話觸動了在座的所有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