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亚雄狮朝向东方

印度,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亚历山大大帝曾在此感叹世界边缘之海,希特勒曾派人来此寻找雅利安人的起源。

印度既是佛教的发源地,又是耆那教的发祥地,文化底蕴不可谓不深厚。

但其国家政权却历经更迭。从雅利安人到希腊人,从塞种人到安息人,再从穆斯林到欧洲... 最后变成了英国人皇冠上的明珠。

二战结束后,因英国的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自此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当南亚雄狮朝向东方

△尼赫鲁(左)和甘地(右)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但两国之间有着高大的喜马拉雅脉阻隔,巨大的天堑使得两国在古代没有边境领土纠纷。建国之初,印度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但英国人撤出印度之前,不仅仅在印巴之间制造了冲突。1914年,英国人麦克马洪将中印边境分界线划到了中国一侧,为后来中印冲突埋下了隐患。

1960年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尼赫鲁总理会谈,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1960年后,中苏开始交恶,而中美关系因朝鲜战争的原因也处于僵局。而印度与正在进行冷战的苏联和美国关系都不错。

1962年6月起,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前进政策,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并声称中国不应占领西藏。中方称印军向中国边防军开枪攻击,中国军人死伤数十人。截至8月底,印军在中国境内建立了一百多个军事哨所。有的哨所在中国哨所对面,有的楔入中国哨所之间,有的还插到了中国边防哨所背后。

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论,警告印度尼赫鲁政府,立即从边境撤军,否则中方将使用武力。

当时的印度信心满满,携第一次印巴战争完胜之威对中国谈判时给出的“最后条件”是:

“麦克马洪线以南全部归印度,中方在此基础之上另行割让1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领土”

当南亚雄狮朝向东方

真是自信到家了...


10月20日黎明前,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等组成的东段指挥部和新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奉中央军委之命发动攻击。

后面的故事就不多说了,在“第一次克节朗河作战”之后的几周中,印度陆军精锐尽失。印度政府甚至在首都新德里挖起了壕沟,准备依托首都的街巷与解放军做最后一搏...

另外,解放军对印军“高看”的程度到了解放军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战前解放军对印军战斗力的估计是:大概相当于国民党普通(非王牌)嫡系部队。打完之后对印军战斗力的评价是:略强于国民党保安团...

当南亚雄狮朝向东方

那也能叫军队?


到了11月21日,中国边防军在打到主张的界线后停止前进。接着宣布从11月22日起单方面停火。并在一个月后主动从实控线后撤20公里与印军脱离接触。

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张国华指挥的两次战役和一些零星战斗都取得了胜利。歼敌3个旅,生擒王牌旅长达维尔和另一名准将旅长辛格,共毙、俘敌7000余人。中方作战部队伤亡2400余人,其中700多人阵亡。且此次战争没有中国军人被印度俘虏。

此战,毛主席有个评价甚是精辟:

“我想了10天10夜,总是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

能让毛泽东做如此想的,也算尼赫鲁的一项成就了。

当南亚雄狮朝向东方

△1954年10月,毛泽东在北京欢迎印度总理尼赫鲁(左)访华


在这场战役中,印军的神操作算是让久经考验的解放军战士大开了眼界。

厕所英雄

据说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解放军在一个小山包的山下驻扎,因为是临时营地,还没有修建厕所,不少战士就找地方解决。团长一看说在小山包上面修一个厕所,因为人有三急,想要上厕所的人跑的是最快的。把厕所修在山上,想上厕所的人等于要先来个百米冲刺,这样既卫生又锻炼了士兵体能加快适应高原气候。

对面印度军队过了两天发现对面山包上修了个奇怪的半圆形建筑,每天就看着对面的解放军急冲冲的冲进建筑里,过了一会再出来。印军觉得很奇怪,又搞不清这个建筑具体的用途,于是就把这个厕所当成了重点目标。开战的时候,这个厕所受到了印度的重点关照,吸引了印度不少炮弹。


对方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1962年11月18日晨,我军发起第二阶段总攻,在激战中,副班长庞国兴为追歼溃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他和其他单位的两名失散战士组成临时战斗小组,深入印军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击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7门火炮和2台汽车。印军被这三名解放军士兵打散,丢下大炮和卡车,逃入了原始森林。战斗结束后,庞国兴面对记者,表示当时“印军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战后,他升任排长、副连长,1965年不幸因公殉职。


抗中奇侠

由于战场处于高海拔地区,环境恶劣双方都有后勤补给困难等等内外问题。中国在取得胜利目标后即撤回,印度则重新占领绝大部分中印争议地区,两国皆宣布胜利。这场战争给印度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并影响着中印关系的深入发展。

而后印度方面由政府指示在1964年抢拍了宝莱坞的“抗中奇侠”电影:《Haqeeqat》(中文译名为:严峻的现实 ),在这部电影中,印度导演:奇坦.安南从国内请来了一些群众演员来扮演“英勇无畏的印度官兵”,然后又从当时反共的南越请来了一些群众演员来扮演“穷凶极恶的中国解放军官兵”,整部电影的对白语言是印度语和越南语。

当南亚雄狮朝向东方

△电影剧照,右1为邪恶的我军战士


战前世界各国都支持印度甚至嘲讽中国如此落后的军备会有被印度军队趁机灭国的危险。

而战后有名英国记者如此评价印军撤退:

“除东非草原角马迁徙外,从未见过任何哺乳动物成群结队跑的如此快。”

当南亚雄狮朝向东方

NB


#世界战场神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