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该如何写作得到高分?

江西公考帮帮团


我是通过北方某公考大省乡镇基层三不限上岸的,申论70.5分,笔试成绩在1600余人里排名第三,谈谈我对申论的理解。

每年公务员考试考前出的招考简章上,都明确说明“申论考察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表述能力”。考察意图如此明确,那么我们在备考申论的时候,目标应该也是清晰的。

鉴于申论的考察模式,申论中所要表达的问题只能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献给考生,这样申论其实简单了很多,申论就是考察阅读、分析、提炼、概括、总结文字材料的能力。

一、复习申论之前,要记住一句话“得申论者,得天下”。

1.申论不同于语文考试;——申论是 一种站在社会管理者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语文考试。

2.申论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成绩的——申论有技巧、有敲门,相较于裸考,分差较大。

二、申论在备考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弱点

1、答题范围不清,归纳概括能力不强;

2、身份界定不明,所述措施缺乏针对性(未与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应)和可行性(实际操作有困难);

3、语言表达不规范,卷面书写不整洁;

4、书写的逻辑层次不清,结构不好;

5、要点把握不准确,陷入“求全”和“求简”两个极端。

三、申论应该这样学

刚才我们说了,申论就是考察考生阅读、分析、提炼、概况、总结文字材料的能力,所以朝着这方面使劲就行了,不要听别人说什么,申论考察政言政语、公文写作什么玩意的,都是扯淡。99%的考生都不具备从政经验,哪会什么公文写作?哪懂什么政言政语?

申论所有问题的作答基础都是申论材料中给出的“申论三要素”,即问题现状、问题原因、问题解决对策。大作文更是要根据这申论三要素来写。所以,做申论试卷,首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从申论材料中提炼出申论三要素。

阅读、分析、提炼材料的技巧,下面我们分别详细讲述。当然,语文能力强的人,在这方面是有先天优势的。

1、阅读、分析材料技巧

阅读材料应该分三步走战略

①、第一遍精读全部材料,为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出材料关键的信息点;

②、第二遍略读材料。找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去粗存精,把握每段材料的内容,精确归类;

③、略读材料。在归类的基础上,针对于概况题型的要求,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概况。

阅读、分析材料是有技巧的

①、首尾句原则:每个段落的首尾句往往是该段落的中心点;②关联词原则:......但......;.......而......等表示转折的词之后才是要表达的核心信息;③常见词原则:根源、危害、机制、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④观点词原则: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据某专家讲、据报道、初步判断、分析、指出、强调等等,要辩证性的分析。

2、在申论三要素的基础上,献丑一个申论大作文策论文的写作套路,仅供参考。

第一段,写问题现状,抛出论点。问题现状从材料里总结。

第二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一般提出3-4个原因。

第三段,是承上启下的,将分析原因转接到提对策。

第四段至第六段提对策,对策要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每段第一句话提大对策,内容就以具体实施办法来填充。

最后一段升华主题。

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字数一定要够,12秒的时间最先看到的就是卷面和字数,这两个不合格直接打为五类文,内容再好也白搭。

3、备考申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申论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是提分的关键一门。

2、申论不同于语文,虽然同样考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但申论是一种更专业化的语文考试。

3、申论小题都是踩点得分,得分点在材料里,要求对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浓缩。缺一个点,扣相应的分数。

4、申论大作文要紧扣材料,内容从材料里找,不要自我延伸,自我发挥。

最后,如果你自学能力不强,那么来我们心竺公考全程陪伴班。

心竺公考是由原阿里巴巴员工,南京大学校友和公务员考试名师创立的,专注公务员考试等。使命是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 关注公众号 心竺公考(ID:xinzhugongkao)或添加byws0007,byws0008 可问语嫣姐姐领取心竺公考自主研发的干货:行测和申论思维导图,笔记等大礼包,注明 知乎。


不秀钢铁侠


申论在公务员考试中,是最能拉开分数差距的。当年我参加公考,申论比别人高20多分,笔试才能名列前茅。

我觉得申论要想考高分,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做好知识储备。不管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都需要做好知识储备这个重要环节。我当时背的是《半月谈》,说背其实也不是背,就是熟悉其中的一些语言技巧。除此以外,还推荐大家看看新华社社评之类的文章,学习人家的写作方式和专业性语言,对申论考试非常有帮助。

2、逻辑性要强。其实,公文写作,最重要的看的不是语言如何,而是逻辑思维如何。因为公文,语言并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只要能说明问题便可。但是行文却需要极强的逻辑功底。所以说,有意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也是申论考试重要一项。

3、适当运用一些模板。很多人否认模板,其实在我看来,对于理科生来说,申论模板或者万能公式是非常重要的,能帮你快速找到应对考试的方法。适当学习一些模板,对申论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阀门仓库


相比于行测,申论的得分有迹可循,有理可据,所谓“得行测者得天下,失申论者失公考”,而申论的重中之重又在于最后一道分值40分的申发论述,即大作文上,写出一篇精彩的大作文基本上就能实现申论高分的梦想。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具体说明。

》》申论技巧丨写作技巧丨名言佳句丨申论范文丨申论频道《《

相对于内容,有两点比文章本身内容还重要:“结构和条理”。你如果能形成自己的写作结构和条理,申论大作文写起来比其他任何文章都简单。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结构和条理呢?这里做一个简单说明:

一、结构与条理

1,结构与条理每本辅导书都这么强调,但是能正真意识到这个重要性的考生并不多。结构上,要注意各部分划分合理,各部分之间逻辑性强,每段开始和最后要承上启下,每段一定要保证总分结构。

条理上,要保证自己的文章所有的字句都在条理之内,也就是都被“就国内形势而言…就国际形势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总之”“短期来看…长期来看…”等格式所包括,不是某些部分,而是全部都在条理之中。

二、不要背资料

2,知识累积千万不要背资料,要多看,要理解,要了解问题的核心实质所在,更要善于总结。

很多人推荐看半月谈或者人民网的评论文章,我觉得初学的时候可以这样,但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多看一些报道性的文章,直接获取信息自己加工,比看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更有深度,而且用起来也会更灵活。

三、多写多学

3,在刚接触申论的初期应该多接触一些模板,多尝试一些不一样的写作套路,选出你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套路去学了解,学习,操练,并且操练到烂熟于胸的地步。

学申论的人应该都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写作套路,但是有多少人深入了解了这些写作套路的细节,有多少人应用这个套路反复写作操练到炉火纯青?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有的时候并不是哪个套路更好,就像叶问讲的,功夫哪有高下之分,人才有高下之分。

有效率的持之以恒,不要怀疑自己能不能行,只要坚持积累,坚持练习,坚持总结,注意方法,注意心态,你会发现大作文这头拦路虎最后可以成为获得申论高分的登云梯。


贵港中公教育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建议:

第一,对于申论,要有感性认识

考试概率:国考必考科目

考试时间:3个小时=180分钟

考试总分: 100分

考题数量:5道题,包括作文1道

考题形式:阅读资料,作答问题

考题类型: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作文

考试趋势:三年一变化,现趋于稳定

答题要求:字数限制、内容要简洁明确等

作答原则:材料为王、问什么答什么

第二,对于申论,必须有理性认识

在对申论有了感性认识和了解基础上,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实质的内容,如基础的理论知识、每种题型的做题方法等。

基础的理论知识主要指:申论材料的阅读方法。由于材料较长,要学会用符号批注法标注要点,使得要点一目了然;也要知道材料中表示问题、原因、对策、影响等词汇,熟记常见的词汇,能够帮助自己找到要点。

常见的五中题型的作答方法:五中题型都遵循审题、找点、加工、书写的基本流程。归纳概括要做到踩点、综合分析要做到有深度踩点、提出对策要有针对性、贯彻执行要结合身份、作文要立意高远深刻。

第三,了解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备考方案

由于大家学习能力和基础不一样,每个人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时间等情况来综合选择是否报班。但是毕竟国考是比较热门的考试,也是选拔更有人才的考试,竞争力度还是有的。所以想在考试中出类拔萃,一举成功,就要做好充分准备,用心去对待。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适当的买一些资料和课程,有时候也是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总之就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第四,对于申论,需要适合的备考资料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可以多去关注一些理论知识和真题、模拟题、热点资料等。平时多去关注新闻事件、社会上一些引起大家关注热议事件。

时间可以分为:基础学习、真题练习、巩固练习三个阶段,基础阶段是需要时间最长的,真题练习阶段适中,巩固练习阶段可以适当,整体比例为5:3: 2。无论哪一个阶段都需要用心准备,扎实去学,把知识学透彻,才是关键。

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我们也希望大家能用心学习,扎实知识,备战国考。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中公小小七


如果你认同:公考是个择优考试,你必须踩着别人的尸体才能上岸,那么我下面的内容,可能会对你有较大帮助。


我一直坚信,在同样不跑题的情况下,深度为王。


理由有如下三点(后面有给出案例):


①在大多数卷子浮于表面的情况下,深度的思路,就是你获得高分的关键。毕竟,物依稀为贵。且申论作文是主观给分的,你的文章能得多少分,其实是建立在其他人的文章好坏上的。


②有人可能会说论证重要。但思路是定档的。你的思路是三类的,哪怕论证水平是一类的,最高也就给你个二类下的分数。


③反过来看,你的思路是一类的,你的论证是三类的。但只要不犯大错误,最低也至少是二类上。


当然我不是说你的论证不重要。你的论证至少要保证逻辑上不犯错,该有的结构都论到了。论证犯错或者全是大空话、例子的话,分数就没谱了。


关于以上三点,不信的话可以找以前的语文老师求证下。都是阅卷人,感受应该是一致的。


同时,下面的内容,我也会给出案例,供你自己去参考和打分。


同样不跑题的情况下,深度会有很多区分。


有一个国考真题是“幸福总是存在着缺陷”


材料主要说的是:当前人们各种觉得自己不幸福,造成上了心理上、事业上的各种问题。


只要答出:正视缺陷,才能拥抱幸福,大方向上都不算跑题。


下面我会给出几个思路。都是没有论证的。你可以感受下,如果你作为阅卷人,你会给多少分?


普通的思路:正视缺陷,才能拥抱幸福。 国家要加强教育,要注重心理健康建设,要完善制度。

解释了题目中幸福与缺陷的关系,算是正确破题了。但这个关系比较浮于表面。所以分数注定不会太高。多看几篇范文,你会发现有的范文就是这个思路。


好一点的思路:正视缺陷,才能拥抱幸福。缺陷就像一名严师,指出了我们的不足,给与了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国家要加强教育,要注重心理健康建设,要完善制度。


比上一个思路,多了斜体字部分。但恰恰是这一句对幸福与缺陷关系的深入理解,就能凸显出作者对“幸福与缺陷”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更为深入。但这其实还算不上好。


这是我批改中遇到的一个作业。在我指出这位同学对幸福与缺陷的之间的关系理解还是不够深入后,他写出了下面的这个思路。


再好一点的思路:正视缺陷,才能拥抱幸福。缺陷是必然存在的。既然不能避免它产生,就要利用好它。缺陷就像一名严师,指出了我们的不足,给与了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同时,缺陷也是一条教鞭,在鞭策着我们奋力向前,追求幸福。国家要加强教育,要注重心理健康建设,要完善制度。


比上一个思路,多了斜体字部分。你会发现,对于题目“幸福与缺陷”之间的关系,理解地更加深入了。现在能否理解我说的,“深度,也是分很多层的”。相比第一个普通大众些的思路,你会觉得这个思路能比之高多少分?


更好一点的思路:

下面的截图,是我昨天跟一个同学关于这个主题的沟通,聊天内容即我的思路。

如果看不清楚图片的字,下面有手打版。

怕你看不清楚图片上的字,我把内容手打出来如下:

幸福是人满足欲望后的心理感受。但人的欲望是会进化的。所以,自然也就存在着缺陷。反过来说,欲望/幸福 的形成,恰来自于缺陷的存在。 故,幸福与缺陷实则是必然共存的。 并不是说欲望不好,欲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说缺陷不好,缺陷是刺激欲望形成及推动个体去实现欲望的动力。那么当前材料中的问题,其实属于什么呢?①盲目设立自己的欲望。 欲望大自然好,但要考虑自身现实。超越实际可能性的欲望,反而会成为心理的负担。长久的得不到满足,甚至产生自我的怀疑。②对缺陷错误的认识。 过于放大自己的缺陷和别人相对的优势,却没有发现自己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 所以,他们没有把缺陷当成是自己的动力,而是一种阻力,一种逃避努力、害怕失败的借口。 然后,同学问:为什么欲望进化,幸福就会存在缺陷。我回答:欲望进化,现状无法满足欲望,自然就产生了缺陷。(特别补充:欲望的定位,即一个人对幸福感的定位。在这儿用欲望这个词,是为了便于你理解。如果是考场上,最好是用“幸福的定位”来替代。)


那我这个思路,就是聊天时随手打的。在词句修辞上,不如前面给出的优美。但,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个思路会比前面的思路分高?这就是我说的:思路是定档的。而论证、表达是决定你在某一档里面,能获得多少分数的。


要说如何写的有深度。 那是个长期的过程。


如果你比较公考和事业单位的申论作文题目,你会发现:公考的题目及对应的材料往往是偏抽象的。让你不太摸得到头脑。而事业单位的题目和材料则写的相对具象,你基本都能快速找到思路。所以,把抽象的题目具象化理解,即你的获取深度的方法。


比如:幸福必然存在着缺陷。


我的解题过程是:

①幸福这个词太抽象,具象些是什么?---- 是一种满足感。

②缺陷这个词太抽象,具象些是什么?---- 一些缺点或者劣势。有客观的也有自身的。

③幸福为何必然存在缺陷? -------- 因为满足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你达到一个满足时,就会追求更高满足。而此时,当下现状对你来说就是缺陷。所以,只要追求幸福,就一定存在缺陷。


①和②比较容易结合材料提取。③需要结合材料,并融入较多的个人理解。


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结合着材料去理解的。


为何近些年公考的题目越来越抽象化?材料越来越隐喻化? 就是为了题目要求中的那一句:结合自己结合现实去理解。 题目的抽象化和关键材料的隐喻化,就是给个人的理解,腾出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一旦涉及到个人的理解,必然会有深度的高下之分。


因此,我给你的大作文练习建议是:


① 第一遍练习时,按照考场的时间节奏来。写成怎样都不管。因为你需要适应考场节奏。

②第一遍写完后,仔细地、深度地再去思考题目和材料,尝试重新立意。此时,要给自己充足的空间。别怕什么:考试时不可能给我这么多时间想。 让你做练习①,就是为了让你适应考场节奏。但如果你的练习都是这种浅度思考的,那么你的解题和深度思考能力是上不去的。要想在考场上进行快速且深度的立意,有两个步骤:1,你先能立出深度的意来。 2, 你再通过刻意练习,加快自己的立意时间。 你得先达到能深度立意!!!!!至于通过练习能否在考场上快速立出来,那就听天由命了。但哪怕时间不够,你也至少能保证自己立意比之前强很多吧。想想我上面举的4个不同的立意思路。你能比之前好一点,那么分数就能高一点。至于能否达到一类甚至顶尖,那真和天赋有关。


关于立意深度,就讲完了。不过,突然想小聊下行测。


刚上面讲到要想考场上快速进行深度立意,你必须要做到两步:

1,你先能立出深度的意来。

2, 你再通过刻意练习,加快速度。

这两步,其实就是学习的一个定律:先掌握,再求快。


放在行测中看:当前很多人觉得现在有不理解的题目没关系,做题做多了,自然就能理解,就能会做了。不好多人说:刷个10000题,基本能考上么?

这话大体没错,但对新手存在较大的误导性。


行测,主要考察的是:简单规律的复杂应用。

仔细思考下我说的这个规律,以及想想你做过的题,是否属于这个规律?


通俗点说,就是需要你“举一反三”。

如果你没搞懂这个“一”,那就算做10000道题,那提高的也只是你原本的错误思维的解题速度。你会发现,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断然不可能达到“三”。

所以,我的建议是,


①如果你处于初学阶段。那么每一个题型,你都要聚焦在这个“一”上。前期,尽量先练送分题(粉笔app上80%人作对的题)。这可以巩固你对“一”的理解。 然后,再去做50%左右人能作对的题。(先达到举一反二) 最后,才是做那些20%人能作对的题。(举一反三)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1,循序渐进,稳打稳扎,让你基础更牢固。想想为何小说中那些主角吃了灵丹妙药后要压制自己的修为?

2,保持你的自信。不隐瞒地说,那些20%人能作对的题,让我在1分钟之内去做,我大概率也是做不出来的,何况初学者的你。想想有多少人数学学着学着放弃了,去学逻辑。逻辑学着觉得太难,又去学言语........这种学习效率是你想要的么?自信对于学习很重要。在初学阶段,如果你按套题去做,做了那些20%人能作对的题,那无疑是拿鸡蛋砸石头----自己给自己的自信心制造打击。(当然,如果你内心强大无比,或者本身底子好、天赋极高,可以忽略我这条。)

3, 你做超越你当前能力的题,无异于浪费自己的时间。正如我说的举一反三。你得先掌握一(那些80%人作对的题)。再去掌握反二(那些50%人能作对的题)。最后,你才有可能反得了三(那些20%人能作对的题)。你在一的阶段去反三,真的意义不大。当然,没必要固守我说的,自己灵活掌控。你在一的阶段可以去尝试下三,不排除你底子好或者天赋好。但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


②如果你已经大体学完一遍行测了。那么你此时要做的是:从你的错题中,找出你在举一反三的哪个步骤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的问题在“二”,那么就多练“二”。你的问题在“一”,那么重新复习下理论,再去练“一”。如果你的问题在“三”,那么我也没有太好的方法。能做到“反三”的人,大多不是因为老师教的好,而是自己本身底蕴好。我相信很多行测老师自己也是无法做到“反三”的。正如罗永浩做雅思培训时说的:有个同学考试时20道选择题对了19道,给我发短信对我表示感谢。我听完后感觉:妈的,这小子一定是在羞辱我。 因为我自己去考,20道对18道已经是极限了。


好了,写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写完了。

如果你认同我的思路,那么请随手点个免费的赞。

然后点开我的头像,查看我更多关于公考的文章。


公考申论董小姐


昨天给童鞋们讲申论的时候,对之前的申论,做了四个总结。

1.立意准确,清晰

以某年国考经典题,“以水为师”这个话题为例吧。

立意准确,那首先要知道以水为师是什么意思,就是“水的特性和蕴含的智慧,对我们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指导意义”。

理解话题的意思,这是立意准确的第一步。比如某年国考的作文题叫:试谈“有”和“无”。那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呢?

这就需要来到第二步,结合材料理解话题。

“以水为师”材料中,谈到了水很多的特性和蕴含的智慧,也提到到了城市水系建设、传统文化、“水生态+扶贫”,那我们就要从这些材料中,去找到到底学习水的什么特性?什么智慧?对我们做什么事情?有什么启示?

同样,在“有”和“无”这个话题中,我们要从材料中的内容,去理解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这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很多人压根不解决这个问题,上来就立意“我们要向水学习”,这就是直接拿话题“以水为师”来立意,没有具体解释“是什么”。

立意清晰,有两层意思,一是你的立意观点是说得通的,比如,我们要向水学习,这个立意是说得通的。但这个立意不具体,不明确,这就是第二层意思,要具体。目的是让阅卷人看到你第一段,就知道你对“有”和“无”的理解是什么?具体想写什么社会领域的问题?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要学习水因时因地而变的特性,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助力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

那这就讲清楚了,你学习水的什么智慧?具体谈论什么内容?持有什么观点?

这才叫立意清晰,明确。

所以,这给我们的立意的启示是,你的立意,必须要建立在一类社会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才能把话题中抽象的语句,具体化成具体的东西。

而且,你的立意观点,也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实际来证明,这个观点是有事实支撑的,是靠得住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比如某年国考话题:想象力来源与艺术、古文化和科学。

那不能空谈艺术、文化和科学,想象力啊,需要把这些概念,具体成现实的,可以看到,可以摸到,可以体会到的具体事实上去,才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比如说,根据材料,我们可以把想象力具体化为产品设计,把艺术具体化为宜家的装修风格,把古文化具体化为中国红,把科学具体化为指纹识别的功能。

那么,你提出一个观点:想象力是产品设计的关键,在产品设计中,要注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想象力。

那这个观点的依据在哪里呢?

比如:苹果手机针对中国,设计出出了金色和红色手机,产品大卖,都是从中国的文化中汲取想象力的事例。有了这个事实支撑,你的观点,就是靠得住的。

不结合具体的事例,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永远都只能是空谈,永远飘在空中,落不到地上,当然就感觉无从下笔,写起来没内容了。

2.思路清晰

思路清晰在申论中,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框架和层次逻辑上。

申论不是写散文,所以有其相对固定的写作模式,其实就是八股。八股格式的目的,是帮助阅读者迅速地掌握你的观点,阅读起来会更加轻松。

实际上,申论阅卷人批改一篇文章的时间,往往不到一分钟,如果没有比较好的框架和逻辑,阅卷人读起来会很痛苦,你的分数自然也会很不乐观了。

申论大致的框架是:

第一段简单铺垫,直接提出文章观点,也就是立意。

中间的2-4段,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论证你文章的观点。每个分论点要有一个引领句,告诉阅卷人这一个分论点具体讲什么。

最后一段总结,点题,升华。

这是大概的框架,非常细的其实没有必要,过于遵循形式上的逻辑,就会把大家写作的自然状态打破,只要你觉得舒服,自然,把话讲清楚了,就ok。

但文章的层次逻辑,就极其重要了。

很多人写文章,东一句西一句,上句不接下句,第一句写乔峰,第二句写张无忌,弄得云里雾里,完全看不懂。

申论的层次逻辑要求我们,每一段话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说一个独立的意思,这个层次和那个层次之间,不相互交叉。说完了这个意思,再说另外一个意思。

但这些层次之间,又是有强烈的逻辑关系的。

比如第一个层次谈社会经济背景,第二个层次举例点出问题,第三个层次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个层次根据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

这是环环相扣的逻辑。

只有这样的层次,这样的逻辑,才能让阅卷人一口气读下来,不打磕巴,感觉神清气爽,没有阻碍。

可以想象一下,阅卷人看了几百篇逻辑层次乱七八糟的文章后,看到一篇清爽的文章,其内心是如何欢呼雀跃啊。

但逻辑的本质,是内容而不是形式,你必须要知道这个层次的意思,和下一个层次的意思,他们的内在逻辑是怎么样的,才能在具体书写时,把这个逻辑表达出来。

如果不掌握申论的框架和层次逻辑,肯定就感觉无从下手了,第一句该怎么写?引领句有什么用?

所以,申论需要掌握一些八股的形式,但关键还是层次逻辑。

3.言之有物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给大家参考一下:

体制老司机:国考中,为什么裸考的申论,常常会比上过培训课程的高?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呢?

因为没上培训班的人,他就把这个当成一篇议论文来写,完全没有申论的套路,老老实实提论点,举论据,进行论证,反而就回归到了申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质上去了。

但很多上过培训班的呢?语言对仗排比,各种高大上的概念词语,歌功颂德,唱高调,就是不好好讲问题,说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假大空的玩意儿,本身就是大家平时最讨厌,最烦的一种写作方法。都是人,所以可以想象阅卷人拿到这样一篇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没有结合实际,对问题没有分析思考的文章,能有什么好感受?

如何言之有物呢?

在第一部分立意中也说了,就是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念点,都要来源于具体实际,是从具体实际中总结而来的。不是抄的,不是背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我们的每一个观点,都要有具体事实来证明,才是靠得住的。

只有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观点和思想,才是你真正理解了的。

相反,那些万金油的金句,各种高大上的中央精神,你真的懂吗?还是说一知半解?你都不懂,还指望阅卷人能看懂?

所以,所有的申论大作文,都有一个要求,就是联系实际。

很多童鞋会有一种感受,就是一旦联系实际后,肚子里就有东西,写东西就感觉有话说,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更有底气。

但如果没有联系实际,只是空谈,那真的就只能是麻木地堆砌各种假大空的,万金油的正确废话了。

看起来很好看,但实际上,有个屁用!

4.语言流畅

申论的语言风格,注定和散文是不一样的,不需要我们玩弄文采,搞什么修饰比喻,那都是文学家玩的。

既然申论要求我们研究具体问题,那毫无疑问,语言要平实、客观、理性、准确、直接。

但很多人被各种范文所误导,觉得自己的表达太low。要不就去用那些自己不知所云的语句,比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供给侧改革等等,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闹笑话。

要不就自己生造一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专有词汇,这就更加可笑了。一个概念,一个词语,凝聚的是无限多人的思考和总结,你自己随便弄出一个东西来,那能叫专有词汇吗?

完全不准确。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小学生,学着省长的官话,在作文一样,根本驾驭不住这些词语,感觉非常不自然,赶鸭子上架。

直接的感觉就是,阅卷人看完后,好的大致知道你什么意思,不好的,连你在说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语言上,一定要用自己能控制得住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要强来,只会走火入魔。

一句话,好好说话,直接说,说人话。

很多时候觉得大作文难以下笔,其实就是你自己能掌握的文字风格,与那些所谓的范文的风格,不一样,你对自己不自信罢了。

这就是自寻烦恼了。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号:公务员说公考。


公务员说公考


1.材料为王,申论作答要依托材料。一是学会摘抄材料,不是长篇的摘抄,而是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摘抄。二是,学会归纳概括材料。学会概括材料,如材料某一段某几段主要说了什么,学会概括。2.逻辑清晰,要分点作答。一申论题目,答题内容都不少200字到500字不等,大作文要1000多字,所以作答时学会使用序号如123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