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不住气,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有人曾经问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您一生中,什么样的对手最让您感到害怕和头痛?”艾森豪威尔很坦率地回答说:“自己的情绪。”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我们经常表现得大喜或者大悲,顺心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喜形于色、得意忘形,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表现得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有时候我们渴望表现自己,有时又千方百计地想要去逃避,其实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无法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乃至于被情绪牵着走,所以容易冲动行事,容易被外在的情况千扰内心的判断。

沉不住气,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范仲淹说过:“不因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外事外物而受到任可可千扰,也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掌控。在人生得意之时,不妨淡然一笑了之;人生失意之处,只需漠然置之;遭受不公待遇时,要当成没事发生一样;面对诱惑时,不要过于冒进和冲动,要看的更加长远一些;在做决定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能感情用事;面对自己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时,要懂得从大局出发,认真去完成工作;当面对简单的事情时,不能过于轻视和草率,要谨懊认真地去做。

其实,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沉住气,都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应该将情绪好好掌控好,不能冲动、浮躁.不能意气用事。比如西点军校倡导学员们应该有一颗勇敢的心,但是他们更重视理性的勇敢,也就是说这种勇敢不应该是情绪化的,不是一种自我膨胀和头脑发热状态下形成的勇气。教官们常常给学员作出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是一个准备惩凶除恶的西部牛仔,而且手里还章着一支枪,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冲上去给每个歹徒来上一枪,而是要先观察形势,要看看对方有多少人,要看看自己枪里有多少子弓单,还要想一想一些更加安全有效的进攻策略.

沉不住气,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哲学家康德说:“人这一生只犯了一种错误.那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正因为控制不了情绪,你才会陷人痛苦、悲伤、绝望、自大、疯狂的状态之中;正因为控制不了情绪,你才会失去更多的机会,才会一次次做出错误的判断;正因为控制不了情绪,我们才会落人别人的陷阱,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通常来说,我们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我们也有那样的机会去做好一件事,但往往会因为个人情绪的失控把事情搞砸.最终和成功失之交臂。

所以一个人并不缺乏成功的机会和能力,但是往往缺乏冷静的头脑和自控能力,很多人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后被情绪牵着走.而做出糟糕的判断和决定。吴王阂间一时气急而杀死了伍子青,一时高兴又放了勾践.这种感情用事的做法无疑为自己埋下了祸患.所以被越国灭掉也就理所当然了。项羽身上有江湖气,常常由粉自己的性子来做决定,高兴时对将士百般体贴,不开心时又拿他们出气,以至于赏罚不明,刚慢自用。因为气愤而焚烧了阿房宫.用人不当而错失了韩信,不听劝告而气死了亚父,犹疑不决而在鸿门姿上放走了刘邦,结果天下大势扭转,他成了自刨江边的穷途霸王。

沉不住气,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曾国藩则是一个非常冷静而淡定的人,在清朝末年那种风云变幻的年代中,曾国藩自然知道该如何明哲保身,他始终都明白身边处处都隐藏着风险,所以一定要冷静面对,绝对不能感情用事。进入官场之后,他因为对抗洪秀全的太平军而有功于朝廷,一年之内曾连升十级,这样的丰功伟业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但是曾国藩始终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冷静.没有因为这份功业而骄傲自满,反而表现得更为谨滇。他的弟弟曾经说过湘军的战斗力是整个大清朝最强的,足以成就大事,曾国藩却让他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在对抗太平军的时候.曾国藩率领湘军和对手数次交战,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其中最惨痛的一次是他和石达开在都阳湖上进行水战,结果湘军打败,几乎被石达开率领的天平军覆灭,曾国藩气得要跳水自杀,幸亏被众人解救下来。事后,曾国藩很 后悔自己的失态,决定重新振作,并冷静下来制定新的作战方针.最后湘军再次崛起,并在消灭太平军的战斗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沉不住气,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曾国藩善于克制自己,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是真正做到了不因物喜,不以己悲,正因为如此他才一度成为晚晴的第一宠臣和第一重臣,就连慈禧太后也要敬他三分。而正当他处在人生的巅峰时,他没有留恋富贵名利,反而清心寡欲,急流勇退,最终告老还乡,这种进退有度的表现,正好证明了他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自主的人。

一个强大的人,必须要具备强大的自制能力,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必须要拥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镇定的心和掌控自己的情绪能够始终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最合理的决策。做人不能让自已跟着情绪走,而要成为真正的掌控者一个人只有懂得驾驭好自己的情绪,才能驾驭好自己的人生,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控制整个人生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