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劳男逸”—— 说说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一个有趣现象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女劳男逸”是一种较为有趣的社会现象。古代很多汉族官员和文人到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都觉得很稀奇,所以在文章中留下了很多记载。

宋代周去非为浙江永嘉(今温州)人,淳熙间(1174~1178)曾任广南西路桂州(现广西桂林)通判和钦州教授。在桂期间,尽查物候民情,遍历州县名胜。后辞官北归,淳熙五年(1178)写成的《岭外代答》是专门回答亲朋好友问及岭南的风土人情、奇人异事,他在文中描述:“余观深广之民,何其多且盛也男子身形卑小,颜色黯惨,妇女则黑理充肥,少疾多力。城郭墟市,负贩逐利,率妇人也。”“为之夫者,终日抱子而游,无子则袖手安居”。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眼中,这里的男人身形卑小,颜色黯惨,有孩子的一天带带孩子,没孩子的一天游手好闲,而这里的妇女则个个肥硕高大,健壮有力,成天在墟市贩卖赚钱。

无独有偶,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李曾伯淳祐九年(1249年)曾任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他后来在《可续斋存稿·后集》中也写道“樵苏种获,与夫负贩趁坪,皆付之妇人,而为丈夫者,抱哺炊粱,坐守茅庐,盖其气力反妇女之不若”。这里种田贩卖都是妇人,而丈夫则在家里带孩子做饭,因为他们的力气都不及妇人。

清代张庆长著《黎岐纪闻》中,作者根据亲身见闻,记述了海南岛黎族居地的山川物产、耕作制度、狩猎方式、手工业生产以及服饰、居屋、婚丧、饮食、祭祀活动等等情况。他描写当地 “黎男貌紫黑,圆目直视,高颧骨,妇女面白而且长,不殊民妇,闻竟有绝色者。”,”“黎妇多在外耕作,男夫看婴儿,养牲畜而已。遇有事,妇人主之,男不敢预也”。他的描述中,当地男的形象猥琐,在家里看看孩子,喂喂猪牛,而女的肤白貌美,在外耕作,家里遇事都是女的做主,男的不敢顶嘴。

清乾隆时傅恒等人专修的民族图集《皇清职贡录》对南方少数民族妇女的商贸活动多有记载:“闻人民语辄趋避,畏入城市。··…(妇人)常负藤囊,至墟贸易”。


“女劳男逸”—— 说说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一个有趣现象

清乾隆初段汝霖《楚南苗志》土妇服饰


在古代的湘西,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有女性的参与,光绪《古丈坪厅志·物产》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商贩:妇女以货物等至场买卖如男子焉。贩运零囤,设列陈侠,妇女之比男商有同视焉”。“运输:凡新货上市,女商转运,其力每过男子,一切力资相等,无有差别。”以至有因妇女参加交易较多,而立妇女为“场首经纪”,负责市场管理,“每逢三八六期,民苗交易繁盛之时,日有千余人,妇女居半,苗民尤多,妇女鲜衣银项,灿烂殊观。故必有妇女充场首经纪,始便交易。清吉场为场首经纪者六十余名,而妇女居四五人焉”。


“女劳男逸”—— 说说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一个有趣现象

清乾隆初《红苗归流图》刀耕火种图,有男有女


如清乾嘉年间朝廷幕僚严如熠在湘西做过调查,他描述“苗境中多产有扒山狗、土狗子、黄刺鱼各种。苗民时撷竹箐竞取,男妇嘈杂,声喧山谷”,“ 妇女亦知饲蚕,惟不晓育种,春间侯民间蚕出,结伴负笼,以货物易之”,总之各种生产和贸易活动,妇女都有参加。

甚至在政治舞台女性也有出现。在汉族历史上,除了宫廷中出现过“供洒扫之职”的女官以外,几乎从未出现过女官主政的现象。女性参政或对政治产生影响,大多是以皇后、太后、宠妃或高官、将领夫人的身份出现。而在南方少数民族社会中,自古以来,女性直接参政、为官的情况是大量的。如南北朝至隋的但族冼夫人、宋代黎族的王二娘、明代彝族的奢香等等。


“女劳男逸”—— 说说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一个有趣现象

清代《苗蛮图说》女官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女劳男逸”的状况与汉族“男耕女织”的生活情形是根本不同的,与汉族“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是有很大差异的。在一般情况下汉族妇女都被局限于家庭的狭小圈子内,以炊饮、女红为主业,五代时期开始兴起缠足之习,自宋朝得到广泛推广后,汉族妇女愈加足不出户。这与南方少数民族女性“负贩逐利”、“春夏男妇藕耕”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历史和社会学家往往喜欢用“母系氏族社会残余”一言以蔽之,但实际上没这么简单。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多居住山地,刀耕火种农业一直是这些民族的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游耕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民族或民族的支系,采用“刀耕火种”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在一个地方耕作几年以后,地力耗尽则迁徙别处。如在湘西“燔榛荒,垦山坡,……既种三四年,则弃地别垦,以垦熟者硗瘠故也。弃之三四年,地力既复,则仍垦之”(清严如熠《苗防备览·风俗》),在一定的范围内往返迁徙,对土地实行“休耕轮作”。

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妇女的劳动显得极其重要,使得南方少数民族女性几乎参与了所有的社会生产劳动,但唯独狩猎没有参加,狩猎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男性独占的生产项目,由于采取“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在一个地方耕作几年以后,地利耗尽就只得迁徙别处,这种游耕的经济模式使狩猎的长期存在创造了条件,虽然从游耕走到定居的过程中,男性也开始转向农业,但山区特有的野生动物环境,使这个转变异常缓慢。

后来这些地方的男子们在狩猎变得越来越难的情况下也不愿过多的从事农业劳动,他们宁愿“抱子嬉戏”,自己固守着狩猎这块阵地不愿放弃,让女性成为了农业贸易纺织等经济活动的主力或者重要力量。使得“女劳男逸”现象成为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独有的历史文化现象。

用进退废,古代南方的男子们一天游手好闲,抱子嬉戏,就变得身形瘦小,脸色无光;而妇女们在劳作中身形肥大,满脸红润,也就是文人学者,地方官宦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