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学科带头人王美智:让读书支撑起教师的精神生命

王美智

省学科带头人王美智:让读书支撑起教师的精神生命

王美智,西安市鄠邑区教科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西安市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及西安市教学能手,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教育硕士合作导师。自2011年以来,先后在《语文建设》《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参与教育部、省市区级课题13项。参与编著《中学语文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参与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课程建设,获2019年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曾荣获第八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一等奖,并现场说课展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必须用读书支撑起自己的精神生命,才能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的重大使命。

王美智“名师+”研修共同体启动仪式在鄠邑区教科局会议室举行后,我就及时安排了研修共同体的具体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的读书计划。

首先让参与共同体的每位老师推荐一本自己认为值的读的书目,题材类别可以是教育类、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等,只要对语文老师的成长有益都可以推荐。最终我结合大家推荐的书,经过调整增删,从中定下了12本书,作为“王美智名师+研修共同体2020年读书书目”。研修共同体的成员每月一起读一本好书,并撰写读书心得,于每个月1号上交,交流分享。

王美智名师+研修共同体2020年读书书目

1、《陶行知文集》

2、费孝通《乡土中国》

3、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4、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5、李零《丧家狗:我读》

6、郦波《五百年来王阳明》

7、梁衡《把栏杆拍遍》

8、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

9、曹雪芹《红楼梦》

10、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1、林语堂《苏东坡传》

12、谢家树《辛弃疾传》

最终选定的12本书,是共同体成员认为得值得一读与大家分享并竭力推荐的书,涉及文学、历史、教育、社会学、哲学等方面,在教材中要求的必读书目,更多的是阅读拓展。看到这个书目,大家读书的热情被激发,激情被点燃,阅读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起来。

2020年开年之际,新冠状病毒肆虐全国,师生度过了正常的寒假后,依然不得不闭门宅居。在这一段时间里老师们除了完成“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任务,更应该沉潜下来,以书为伴,晨昏相亲,真切与圣贤对话。感受苏东坡跌宕起伏却诗意达观的人生;细细品味经典名作的别样解读;豁然明了乡土中国的人情社会;深入体悟孔子坚守生命之执并点亮信念之光;感动于身处繁华闹市而不为所动,秉持一颗安定、清净之心将世事看破的王阳明…… 研修共同体内的老师们徜徉于书海之中,不仅改变了宅居时期的单调生活,还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精神,提升了思维,让灵魂变得充盈。

读了《苏东坡传》,王美智老师感慨:君子无“朋”!苏轼一生特立不群,持守正义,无论是王安石当权还是司马光执政,他都不与世浮沉。他在《与杨元素书》中说:“昔之君子,惟荆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所随不同,其为随一也。”这段话表明他们三人皆是君子,但都不会任人唯亲,都能保持“不随”的个性。苏东坡于己“拙于谋身”,于国“锐于报国”,秉持“君子不恶人,也不恶于人”,身正而无所畏惧。南宋孝宗说苏轼“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铮铮铁骨,浩浩丹心,率性坦荡,一蓑烟雨,一生清欢,赢得后人崇高的敬仰。

乔旭娇老师深情地说:“在东坡浩如烟海的词作中,我犹喜这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亦如千百年来繁若星辰的文人中,我独爱东坡。林语堂先生说喜欢一个人完全是一种癖好,诚然如此,而喜欢东坡的人为何如此之多?我想,除了他的旷世才情之外,我们都会为他的旷达自适所倾倒,我们尤其羡慕他的豁达,也许正是因为自身总困于蝇营狗苟之中无法开解,我们向往进入那种精神自由而不得,故而愈发痴迷。”

谭刚旬老师也慨叹:“在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个精神偶像,苏东坡便是其中一个。面对人生的坎坷,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败涂地?有的时候是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不能真真实实地去感受生活罢了。”

读了《名作细读》,张平老师说:“今夜的荷塘有别于往日,而“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不必去思考时事变迁,不必被伦理负担束缚,不必考虑作为丈夫、父亲、儿子要担负的社会责任,读者在这样的语境中,遵从文本自身的架构,势必不会过分地依附社会学、反映论的哲学,而是与作者的内心进行交流。——荷塘深处有清欢。”

郭娜老师说:“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琐碎,然而还是要留一些安静的时间读书学习,只有真正沉静下来,深入阅读文本,才能读出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中的独特的美。孙绍振先生采用的比较、还原、矛盾分析等方法,给阅读经典文本的细读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让沉闷僵化的语文课堂看到了新的希望。”

读了《乡土中国》刘倩老师说:“作者是大师级人物费孝通先生,书中提出了有关中国社会——乡土社会的——的一些基本特点、基本概念,譬如所谓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没有法律产生的条件;乡土社会的礼治、长老统治等等特点,对于我这个对社会学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宋艳艳老师说:“这个寒假,我有幸和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相遇,阅读这本书,让我有种遇上自我的喜悦。这里,有我熟悉的池沼和草木,有我存在的教学困惑与迷茫;这里,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让我唤起了内心的教学勇气。”

作为教师,最怕的就是在每天忙碌繁琐的工作中变得人身匮乏、心灵麻木、精神萎靡。周国平先生曾指出:“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唯有读书,在阅读和实践的碰撞中,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并促进教师人生成长和精神成长的最佳途径。

读书吧,老师们,让读书支撑起我们的精神生命!。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