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其实在中国影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1959年便是其中最为辉煌的一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诞生了《林则徐》、《五朵金花》、《青春之歌》等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林家铺子》更是精品中的精品。那时候拍摄的影片不比现在,黑白且清晰度极低的画质,略带杂音还有些刺耳的声音效果等在现在看来都严重影响观影体验,但丝毫不妨碍它触及到心灵的最深处。

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该片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浙江杭嘉湖地区一个小镇上的一家普通店铺“林家铺子”倒闭的故事。战乱的年代,政府的乱象,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揭开真正的民不聊生,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环境中一个较为典型和全面的人物。反映了在那个年代,人民生活在一个极度黑暗的社会中。

故事围绕林家铺子的倒闭开始,但倒闭本身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如何倒闭,反映了当时的外族入侵、国内政治黑暗、民族工商业凋敝和农村经济破产等一系列连带问题。用一间商铺体现一个问题,仿佛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个典型性的影响呈现。

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在本剧的开始,小镇上各家店铺在迎接新年之际,开始了打折促销活动,而过路来往的农民却大多只是看看,其实他们的内心对于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是非常想要的。一个年轻的小伙想给自己买顶帽子,毕竟过新年了,但硬生生的被父亲拦下来了,只因身无分文。生活的无奈,让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诉求。通过农民购买力的下降,充分反映出当时的农村经济已经濒临破产。

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农民的日子不好过而商户们的日子也不尽如人意,不光林家铺子,每家商户的生意都不好,也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浓重而暗淡的色彩无时无刻不显示着那个时代悲情氛围,民不聊生是那个时代最为真实的写照。影片之初,慢慢划进镇子的小船,穿过狭窄的河道,墙壁上那“攘外必先安内”的标语,河面上浮现的“1931年”的字样等都在描绘着社会的黑暗。

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林老板也正是这悲剧般的社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生意不好,不允许买日货,让他自己也难以维持生计。自己欠着货款,欠着投资人的钱,虽说是投资人也只不过是孤儿寡母辛辛苦苦存下的积蓄放在他这里收些利息而已。同时外面还有很多人欠着他的钱,讨账谈何容易。因为大家都没有钱,大部分的钱都流入了军政官员的腰包里,底层的人民似乎被一根弦连在一起,这根弦也变得越来越紧,已经在崩断的边缘。

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在生存面前,善恶便显得微不足道,这或许就是人性的本质,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正如《罗生门》描写的老妪把死人头发扯下来换钱和用蛇肉晒干当鱼干卖一样,他们仅仅是为了活着,为了自己能在这个世界有一息尚存。没有尊严,没有道德,只需要一碗饭,在生活处于极端时,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出来,看见了别人的恶,便忘却了自己的恶。

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林老板也是如此,危难当头他也没办法,只能先顾自己。他本身是一个被迫害者,同时又是一个压迫者,为了让自己能维持生计,他选择了向从自己家铺子拿货的更小的商贩下手,拿走了他们的货,无异于拿走了他们的命。这一段的演绎算是本剧的点睛之笔,加之以冬天的雪夜为场景,更加突出了故事的凄凉感。在雪中,林老板站立在桥头,他心中有犹豫,也知道搬走货物对那一家意味着什么。

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但也仅仅是表示同情和哀悼,他也无能为力。这一点点货物也只是维持眼前的现状,杯水车薪而已,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权势之人偶然间看上了林老板的闺女,不屈服的一家人更是遭到迫害。这件事犹如炸弹的导火索,正常的生活再也无法继续,只能另想他法。

于是便有了林老板趁着夜色坐小船离开小镇的场景,这根弦也终于断了,老板带着仅剩的钱财跑路了,也带走了他欠下的帐。在门口等着分红利的孤儿寡母凄厉的惨叫和痛哭,给人强烈的震撼。林老板这一走,几乎又害了很多人的命,在整个社会中,就这样一层剥削着一层,社会的黑暗到了极点,一个真正的“人吃人”的时代

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我相,人相,众生相。这样的情景便是那个时代的众生相,唯有自私才是一味良药。一个勤勤恳恳为生存而劳碌的小店老板最后也被逼上绝路,而因为他的跑路会有更多的人被逼上绝路。这样一个往复的循环一定会导致更大的社会矛盾,也就导致了人民的爆发,社会的动乱。

《林家铺子》是根据矛盾创作的短篇小说《倒闭》经过夏衍的改编而成,故事很成功,改编的也非常成功。比如林老板向比他更小的商户讨债不成就把东西搬走的情节就是改编时加上的。这一改编使林老板的人物形象刻画完全变了,从原著中的更接近可怜的形象变得更加中立。通过场面的一些细节呈现,让人觉得人物更加真实,更信服,毕竟通过画面刺激感官更加直接。

1959年电影《林家铺子》,沉郁的现实主义,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这部片子看完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一个“叫天天不灵,叫地低不应”的时代,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当时人们的绝望与无助。腐败政府无休止的剥削着人民,劳苦大众已然是遍体鳞伤,在乱世中求生存都显得是一种奢望,而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眼前的岁月静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