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好处是这几条

为什么要写作文?


很多中小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简而言之,看见就烦,下笔犯难,好不容易写出来,却又枯燥无味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缺少生活气息。有些干脆就拿来作文选之类教辅抄所谓的“范文”应付了事,有些则是比葫芦画瓢套“范文”,不是从身边生活中选材,而是从“范文”中东搬西凑,多少有几句自己的话,说好听一点叫“仿写”,实质上不比抄袭好多少。这样的作文假话连篇,写作文甚至可以被称作“撒谎培训”。

先讲几个故事吧。

20多年前,我一个学生作文课根本不听,写起来一直是抄“范文”。我批评她,她却说过去这样写就可以,还得到老师表扬了,所以坚决不改。那时我还算年轻气盛吧,就不客气地说,你家到底在哪里?你妈到底干什么工作?你写一次作文搬一次家,写一次作文换一个妈,不觉得可笑吗?天天跟自己爸妈一起生活,就没一个真实的故事值得写吗?后来每年接手一个班,我开学第一节课就声明,坚决不允许抄袭“范文”。

一个朋友讲,最近几年每逢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校阅卷流水作业,他都被安排批改作文,别的老师都嫌批改作文费神,其实他也一点都不想干这差事。绝大部分学生作文都是“仿写”甚至“盗版”,几个小时可能一篇叫人有新鲜感的作文都看不到,真是浪费时间啊。完全按他个人想法去打分,能把同事得罪完。(其实他已经把同事得罪了,因为每次都忍不住“大发牢骚”。)有一次,几个班200多名学生,少说有三分之二学生都是完全照抄“范文”的,甚至有一些学生抄袭的是同一篇“范文”,连副标题都一模一样没落下,他们的老师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必须背诵两篇“范文”,而且是指定“同步作文”中的,“考试看清要求,会背的范文照抄一篇就能得分”。如此作文,老师为分数而误导学生,老师省心了,但学生有什么收获?只要死记硬背,这样的作文课就是叫学生头疼的负担。

有一次一个同事需要作文辅导证书,给我一篇学生作文要我帮助修改一下。他说那是班里写得最好的,可我看了几句就发现那些句子太熟悉了,越看越别扭,就是从作文选上摘抄东拼西凑的,最荒谬的是,那作文中竟然让一个连幼儿园还没上的三岁幼儿讲了一通很多初中生都未必能想得出来的大道理。这种连常识都不要的作文需要修改吗?碍于面子,我只改了几处语法错误,就还给同事了,并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不知道同事有没有把那作文上交参评,但那同事后来职称顺利晋级。

还曾经有人要我写一篇作文替他发表,因为有教师就这么做的,自己写一篇,然后署上某个学生名字和某个“辅导老师”名字投稿,而且屡投屡中,然后拿这种“范文”让学生去读去背。

多年来我接手的学生中,一说写比喻句,好像只会写“太阳像个大火球”“弯弯的月亮小小船”这两句,因为从一年级开始一直都是这样写的,直到六年级了还是这一句,分是拿到了,但知识毫无长进。有些教师连看图写话也要给学生一份统一的“标准答案”。

例子不胜枚举。我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简直“耿耿于怀”了。这哪里是学生不会写作文?分明是老师不会教作文。难道写作文就是为了考试?有回答称,古代考试只有作文,这是传统啊。我真不想辩论这个。

当然,也有真的在教学生自己写作文的,有的语文教师和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用尽了办法,作文图书杂志报纸铺天盖地,大街上作文辅导班生意兴隆,作文网课也颇受追捧。大家都在努力解决学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这个问题,如何教学生写作文的论文汗牛充栋,很多所谓的方法不过就是作文的“套路”。抄袭、仿写、套路这一切据说都是怕学生“跑题”,怕学生不能表达出“正面”的“积极意义”什么的,因为主题有“积极意义”就容易得高分。但是,有些学生并不领情,我曾经听到学生问,为什么要写作文?有回答直截了当,考试中作文分值高份量重啊。一切都为了分数,学生坐在教室里就是为了分数,回家继续为了分数而拼命完成各种家庭作业,分数就是学生的生活,不是么?“分分,学生的命根。”为了分数,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干脆抄袭也就不奇怪了。

照抄也好,仿写也罢,要么不用思考,要么毫无主动性,作文就是一种应付考试拿分数的把戏,这样写作文根本就不是学习。学生一直处于很被动的状态,失去了对周围生活的主动探求,生活在他们眼里很乏味,没有写作文的动机,更谈不上兴致,写作文成了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有道是,作文就是做人。但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法往往只有如何应付考题的技巧——包括抄袭,忽视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完全忽略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个大问题。

真正的作文是需要思考的,要写什么,要怎样选材,要怎样安排素材,要表达什么,等等,写一次作文就是一次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篇又一篇的作文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由此辐射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学会讲故事,说话有逻辑,思路更开阔,等等,何况作文本身也是一个创新过程,也可以看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这比多少分数都更有价值。而习惯抄袭仿写套路这些,独立思考能力被浪费了,对学生显然是严重的损失,荒废了学生的智慧,也羞辱了学生的智商。

写作文需要通过观察积累素材,观察人,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等等。由于要写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观察会更自觉更主动,潜移默化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写作中,要回味自己的观察体验,要有分析有判断有取舍,这样一来,以后的观察会更认真更细致,也就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自然而然,学生对自己所处环境更熟悉更亲切,认识就会不断进步。相反,抄袭仿写套路之类做法,使学生失去了观察的兴趣,也就浪费了观察的机会,这很可能会导致他们跟现实生活产生隔膜,他们又怎样正确认识社会?

中小学作文有一条常见的要求,要表达“真情实感”。完全出自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的作文,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一个学生对亲人对朋友产生误会,认识可能偏颇,当把这样的想法写下来时,就有可能发现问题,重新梳理自己的认识。而爱亲人爱朋友的人,要把自己真切的爱意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就会很细腻地回忆自己与亲人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也许还会想到更好的表达情感的方式,由此和亲人朋友相处更融洽和睦,进而使双方感情也得到加深。而且,写作文过程中,学生还要考虑如何跟他人交流,就这样,学生也学会了和他人友好相处,“作文如做人”这一宏大人生主题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不断实践,人生质量也得以提升。

更不用说,作文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无论去名山大川,还是家乡一草一木,无须借助别人笔下的描述,完全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得真切美得亲切,美中有爱,因爱而更美,这样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体验这样的享受能抄袭得来吗?

作文也是想象力的展示台。学生本身是有想象力的,而且他们时时都在想象,但由于一些教师和家长担心学生“胡思乱想”,并且认定那些都没有“意义”,不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渐渐地,孩子不再“胡思乱想”,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弱化。更可怕的是,许多孩子在这种思想钳制下还学会了迎合应试要求。当有一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再被指责、限制,而是得到肯定、鼓励时,我们整个社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然蓬蓬勃勃。而想象空间无限,学生不再觉得课堂和学校逼仄压抑,哪里还会厌学呢?

不抄袭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独立写作对学生心理健康也大有益处。发自内心的语言可以自我梳理情绪,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惑,可以抒发自己的追求,作文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而失去自我表达的作文也就使学生失去了认识自我的时机,对学生的成长毫无助益,反而有恶劣的副作用。难道不是吗?抄袭是企图走捷径,也是不劳而获,任学生养成这样恶习,当他们走向人生的下一步,恐怕不会改弦易辙。一些大学生写论文抄袭,研究生论文抄袭,甚至有某些教师某些科研人员大量抄袭他人文章装点自己门面,这一切是否可以看作抄袭从娃娃抓起的恶果?不习惯独立思考,又何谈创新精神?更不要说,数年的假作文数年的“撒谎培训”致使很多人走上社会也喜欢上说假话,甚至参与到各种造假中,对我们的社会风气是多么严重的污染。

作文也是一种记忆,一个时代的记录。几年前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位退休教师,30多年收集了数百篇学生作文。他说,在那些学生作文里,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童心童趣,能看到不同时代孩子的梦想,也看到了时代进步的足迹。当时我深感惭愧,我没有想过收集过学生作文,曾经批阅过的梦想、童心与童趣几乎忘却殆尽,当然也忽视了从中观察反思时代足迹的机会。我真羡慕那位老师,翻阅着数百篇自己曾经亲手批改的学生作文,心里一定会涌起作为语文教师的自豪感和引以为骄傲的成就感,更有回味无尽的幸福感。那些写下自己真实经历的学生,也为自己留下了一份美好的记忆,长大以后更容易回想起自己少年有趣的故事,更清晰地重温童真,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相反的是,那些声称学生自由写作文会跑题,立意不高,考试吃亏,不准学生“乱写”,一再让学生“参考”各种作文教辅,总拿所谓的“作文法宝”叫学生生搬硬套,弄出一堆八股文了无新意。教师不自信不相信学生,也不让学生有自信,这也与创新意识培养背道而驰。这样写作文还有什么意义?教师不懂得欣赏学生,也就品不出童心童趣的滋味。结果呢,21世纪了,我曾经在某乡村小学里,看到还有小学生在写把羊从麦田里赶出去,再来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把背着药箱给病人打针当作“我的未来”。这难道可以用“学生信息闭塞”来搪塞吗?如此不能表达学生自己真情实感的“时空穿越”作文哪里还有什么时代的印记?至于说从学生作文中反观时代,很多人根本就没做过这样的联想,“小学生作文还讲什么时代背景?”闭门造车一般写作文,对时代缺乏关注,对社会发展失去兴趣,“两耳不闻窗外事”,也就很可能与时代脱节,对时代缺乏认识和理解,无从发现时代的发展趋势,或者说就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未来又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

退一万步,不谈生活不谈人生,单就功利地从分数来说,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毫无疑问是有很大积极作用的。精确的

用词,恰切的修辞,合理的逻辑,明确的主题,流畅的表达等等,这些作文修养本身也是阅读修养,作文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但放弃自我表达的作文既不需要阅读积累,也无助于阅读理解。而个性化的表达也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写作文也变成一种有趣的探索,写作文也就不会变成“头疼大事”了。

各种假作文也许会得到不少的分数,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要失去生活和人生、未来的分数,得不偿失。

为什么写作文?作为教师,应该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