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風流才子愛美人,一代名妓《李娃》重塑望族公子功成名就

自古風流才子愛美人,一代名妓《李娃》重塑望族公子功成名就

一代名妓《李娃》重塑望族公子功成名就

高陽:原名許晏駢,字雁冰,浙江杭州人, 出身於錢塘望族,臺灣已故著名作家。 以筆名高陽著作歷史小說而聞名於世。一生著作約90 餘部,105冊,讀者遍及全球華人世界,有人以“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來描述來形容高陽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其中代表作品《胡雪巖》、《慈禧全傳》、《紅樓夢斷》系列等使他成為當代知名度最高的歷史小說家之一。《李娃》本於唐朝白行簡的《李娃傳》,是唐人傳奇中的精品。

第一次讀高陽作品,他說:“值得入小說的歷史人物,大抵不外聖君、賢相、良將、高僧、名士、美人六者。”李娃當屬於美人。

《李娃》的小說背景發生在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出身五姓望族之一的滎陽鄭徽,進京趕考。初次看到長安民間富庶繁華的一面,天下各物,品類繁雜,鄭徽觀察到長安的平康坊是有名的“風流藪澤”。

順著平康坊的斜巷走著,突然一個人影撲入鄭徽眼中,粘住了他的視線。這個人影就是李娃。鄭徽被李娃無法形容的美攪的心魂震盪。從此,鄭徽的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

一、李娃的身世

李娃從小沒有父母,跟著叔叔嬸母住。嬸母不賢惠,被一個無賴拐跑了。有人在長安平康坊見過她嬸母,她叔叔就帶她到長安來找。找了兩個月沒找到,眼看盤纏花完了,要流落長安。

一天中午,正坐在一戶人家的臺階上吃饃。聽到一個女人的聲音說,這麼硬的饃幹啃怎麼行?進屋來喝點湯吧。

這個說話的女人滿頭銀髮,就是日後被稱作姥姥的人。她對李娃的叔叔說,你光身一個人,帶著半大不小的侄女也受累,我無兒無女,不如讓她作我女兒吧。我送給你盤纏,再給你幾貫錢,你回去做個小買賣,怎麼樣?叔叔正遲疑著,不知道要怎麼辦,李娃勸叔叔說,這個主意好,你就答應了吧。

李娃當時12歲,她不能眼看著叔叔流落長安街頭,她說,如果不是遇到姥姥,可能會遭到更壞的命運。姥姥用五年時間來培植李娃,教她唱歌、跳舞、識字吟詩、應酬談吐、籠絡男人的方法;最要緊的是教李娃一句話:

“太平盛世也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過好日子。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

自古風流才子愛美人,一代名妓《李娃》重塑望族公子功成名就

二、鄭徽應考失敗

正月十九一早天公不作美,傾盆大雨。鄭徽在白茫茫的雨簾中,看到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應考的能有上千人,加上送考的合起來能有三千多人,把一條廣達百步的安上門大街擠得滿滿的。

題目發下來,有《札記》《左傳》《論語》,每書十貼,共三十帖。細細看了一遍,鄭徽知道出處的只有四處,心下就覺得不妙,大冷的天,出了一身汗。

果然,等到發榜那天,榜上無名。鄭徽想起父親的話,父親原是期許他可以“一戰而霸”,卻又替他準備了兩年的費用,這就表示如果不能“一戰”成功,父親也是可以諒解的。父親不反對他廣泛結交好友,去享受有朋之樂,卻不會贊成他沉湎於聲色。

現在想想,他所做的一切,完全違背了父親的叮囑,“貽誤戎機”是一大罪狀。眼下,鄭徽要考慮的是兩年的費用,半年就揮霍空了,還名落孫山,怎麼有臉再問家裡要錢?

三、姥姥薄情寡義,將鄭徽掃地出門

姥姥設計,騙鄭徽和李娃到竹林寺求菩薩、許願、齋戒、吃素,小住幾日。第二天姥姥謊稱生病,派人讓李娃速歸。等到鄭徽小住幾日回到住所,已被大鎖封門,人去樓空。可憐,鄭徽走投無路,他最好的朋友韋慶度疑遭人暗算而死,他在長安再尋不到能幫助他的朋友。

鄭徽站在十字路口,茫然無主。李娃已隨姥姥遠走,下落不明;最好的朋友韋慶度已死;在平康坊,他已沒有一處熟悉的地方可容身。此刻,他拖著沉重的腳步,漫無目的往前走。細細想來,如夢初醒,這一切都是姥姥的事先安排,信了姥姥的好意,中了姥姥的調虎離山之計。

鄭徽想到自己裘馬翩翩,觀光京國,不到一年工夫,竟至於無家可歸。天下之大,竟至於無家可歸。斜陽無語,門庭寂寂,竟難覓容身之地,不由悲從中來,熱淚兩行。

自古風流才子愛美人,一代名妓《李娃》重塑望族公子功成名就

四、鄭徽被父親毒打,命懸一線

走投無路的鄭徽,精神已經崩潰離魂,在他想躍入永安渠自殺之前,整個人已經昏倒,失去知覺。被人灌下一碗薑湯後醒來,到了晚上又神志不清,被送到西市的凶肆。

本來鄭輝被送到這個地方就是命不久矣。沒想到,凶肆的幾個工人對出身名門巨族,而且還是落第舉人的鄭徽產生了興趣,不想看到他“等死“。一半出於好奇,一半出於尊敬,那些工人把鄭徽照顧的無微不至,死馬當活馬醫,居然把他救活了。

凶肆是專門替人家辦喪事的地方。大唐的喪葬講究得很,尋常人家死了父母,先不服喪,等一切排場準備好了,才開始發訃。到了下葬的日子,親戚朋友都來為死者送行,讓死者入土為安,活人痛飲一場,名為“出孝”。

鄭徽被救活後,就在凶肆裡為別人唱輓歌。他對輓歌的好壞拿捏得當,唱的動情,淚如雨下。很快,找他唱輓歌的越來越多。有一次他在“出孝”唱輓歌時,被他父親的僕人認出。生拉硬扯讓他和父親見了面。

鄭徽的父親鄭公延,聽了他的經歷後,暴怒!這個出賣涕淚,唱輓歌為生的兒子是對他和門第親族的侮辱。他無法容忍,寧死也不能原諒,也不要這樣的兒子。揚鞭對鄭徽一頓暴打。

當愛變質為恨,恩盡義絕,往往會下毒手。鄭公延越打越激動,已進入半瘋狂狀態,追逐著滿地打滾的鄭徽,鞭下如雨。從旁的兩個奴役看的心驚肉跳,冒死奪下鄭公延的鞭子。

被父親打得半死的鄭徽,恍惚成了一個半痴的人。他的肉體和精神都被摧毀到了極處,那一頓鞭子,把他的記憶打得寸寸斷裂,失掉了做人的憑依。大部分時間,他的思想是麻木的,吃著骯髒的剩飯,度著多餘的日子。就這樣被父親剝奪了做人最低限度的尊嚴,像頭豬一樣活著。

五、雪地偶遇李娃,鄭徽崛起

鄭輝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乞丐。但他的乞討方式與眾不同,他不強討,也不用過分卑賤的神態和語言去哀求,他像個募化的行腳僧,沿門托缽,唱一聲:“求佈施!”有佈施也罷,沒佈施也罷,絕不多做逗留,惹人討厭。

一日午後天空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日夜不停的飄了兩夜。第3天雪停了,鄭徽餓的頭暈目眩,一隻一腳高、一腳低,踏著積雪往前走。他提著沉重的腳步,為自己開一條路。雪地裡一個腳印接著另一個腳印,荒涼寂寞,就像亙古以來,只有他一個人走過這條路。

終於,他看到了一扇開著的窗和樓窗上的一個人影。他發自丹田地,喊了一聲:“求佈施!“。

這一聲喊,被樓上的人影聽到,她聽到了熟悉的聲音;一轉身,一個熟悉的身影,定睛細看,果然是她日思夜想的 人。

這些年,李娃一直在尋找鄭輝。她也是在得知姥姥生病,緊急趕到住所後,發現姥姥根本沒生病,而且更換了住所,才知道被姥姥所騙。

有情人歷經萬千辛苦,終於再次相遇,說了一夜的情話,互訴衷腸,也都瞭解了分別的這些日子裡的苦楚。李娃對鄭徽說:“我希望你把這過去的一切,都看作一個夢;現在夢醒了,咱們還要好好地在一起,咱們要好好地從頭幹起。千言萬語一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管你傷心也好,委屈也好,只請你時時刻刻記住,身體最要緊。!”

鄭徽在李娃的細心照料,溫柔撫慰下,重新振作起來,發奮讀書。兩年中日夜手不釋卷,過人的天資加上忘我的苦功,使得鄭徽一舉中榜進士。苦盡甘來,日後終得皇上賞識,功成名就。

自古風流才子愛美人,一代名妓《李娃》重塑望族公子功成名就

六、鄭徽功成名就,李娃悄然離開

《史記》中有言:“苟富貴,無相忘”。仰望著天子所居的巍峨花萼樓,鄭徽發誓,一切的榮華富貴都要讓李娃先享。可是李娃卻抄寫陶淵明的這首詩句,留給鄭徽後,悄然離去……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七、相愛易相守難,門當戶對自古有之

《李娃》這部小說的內容不是很有新意,但在高陽的細膩描寫下,人物性格豐富飽滿。鄭徽在平康坊與豔冠長安的名妓李娃一見傾心。沉浸在溫柔鄉的鄭徽金榜無名、床頭金盡、摯友之死、李娃“失蹤”、父親毒打,使鄭徽終於淪落為街頭乞丐。當命運再一次安排李娃與鄭徽相遇時,也意味著鄭徽東山再起的機會降臨。李娃下定決心重塑鄭徽,當鄭徽功成名就之際,李娃自知已不是鄭徽的良配,選擇悄然離開。

一句良賤不能通婚,拆毀了一對有情人的愛情。門當戶對自古有之,現代人的擇偶標準,尋求門當戶對價值觀的越來越多。沒有所謂門第觀念的人,更值得被推崇嗎?不盡然。相愛易,相守難;戀愛時的濃情蜜意,終抵不過婚姻生活菜米油鹽的瑣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