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萬里長江第一灣


本篇日誌的行駛路徑為:從曲麻萊縣出發沿215國道西行,轉838縣道經秋智鄉前行45公里後因冰雪原路返回至曲麻萊縣,沿215國道南行轉通治線前往治渠鄉,後返回並沿215國道前行,經治多轉822縣道抵達夏日寺,後返回治多縣,轉224省道抵達雜多。全程817公里。

文圖|火山岩

1

探訪黃河源頭未果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黃河源牛頭碑

這些年來,我多次前往位於鄂陵湖與扎陵湖之間措日尕則山上的黃河源牛頭碑「俗稱兩湖一碑」,通常人們去了那裡就算是到了黃河源頭。

後來聽朋友說從扎陵湖再往西才是真正的黃河源頭,經過研究我弄明白他們說的是約古宗列曲。

這一趟遠行的目的是「查漏補缺」,趁這個機會我當然不能錯過去約古宗列曲了。只是巴顏喀拉山區域這幾天普降大雪,不知能否順利抵達黃河源頭。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達欽隴埡口,海拔4582米

4月12日清晨從曲麻萊縣出發,沿盤桓的山路連續翻越海拔4556米的加龍山埡口、4569米的馬龍查聰埡口、4569米的紅土山埡口和4582米的達欽隴埡口。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道路被冰雪覆蓋

不多時天象突變下起小雪,路面頃刻間已被白雪覆蓋。情況不妙,我猶豫著是否立即返回,但轉念想至少應該到秋智鄉看一看吧。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秋智鄉的街景

我小心翼翼地駕車,10:00到達位於曲麻萊縣中部的秋智鄉。該鄉海拔4310米,位於黃河源頭地區,全鄉有3000多人,政府駐地也僅有幾條小街道。

自北向南的昂日曲與從東向西的色吾曲貫穿鄉境,兩河交匯後匯入通天河。頗為有趣的是,民國時期曾誤以為色吾曲是長江的正源。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藏原羚

出秋智鄉,前行不久遇到幾隻藏原羚。藏原羚又稱西藏黃羊,通常棲息於高山草甸、亞高山草甸和高含荒漠地帶,通常人們初入高原容易把它和藏羚羊相混淆,藏原羚典型的特徵是擁有「M」形白毛色的屁股。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冰雪覆蓋的路面

飛雪在狂風的勁吹下不斷漫過道路。行駛至距秋智鄉45公里的地方,道路冰雪堆積嚴重,車輪開始打滑,而遠方還要翻越巴顏喀拉山,山口的積雪想必更大。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我與黃河源的距離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則意味著風險」,安全起見我只得掉頭返回。此地距離黃河源頭直線距離為47公里,車程尚餘111公里。

2

誤入治渠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通天河大橋

從秋智鄉返回曲麻萊,經通天河大橋進入治多縣境內。我原想直接前往夏日寺找尋通天河第一灣,但那時天色陰沉,空氣通透度很低,我想即使現在趕過去拍攝效果恐也不佳。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通天河大橋南端的指示牌

猶豫之時,在通天河大橋南端我看到指示牌,上面寫著去往索加自然保護區和長江七渡口。

索加自然保護區位於索加鄉境內,是可可西里的核心地帶;而長江七渡口則位於楚馬爾河匯入通天河處,自古以來它是漢藏交通的一處咽喉。

這太有誘惑力了,我稍作權衡,進入狹窄顛簸的通治線,沿通天河峽谷逆流而上。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治理草原鼠害

途中遇到藏人排隊前行,往鼠洞內投入毒餌以達到治理草原鼠害的目的。這說明人們的傳統觀念已轉變,信佛即不殺生,在過去藏地的人們種地時為避免淹死蟲子而不灌溉,更不會直接殺蟲,因此農作物產量極低,通常收成只有種子的3~5倍。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治渠鄉

行駛53公里到達治渠鄉,那時天色大變,烏雲壓頂,大雪紛飛。

天氣讓我猶豫,我又查閱資料從通治線前往索加鄉並非最佳選擇,而前往七渡口似乎也沒有成熟的道路,而治渠鄉沒有加油站則直接促使我放棄前行,於是又不得不原路返回。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冰雪消融的通天河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通天河的河曲風光

從治渠鄉返回時,我望見通天河正在消融的帶狀冰凌,它與渾黃的通天河水、廣佈的沙洲、夾岸的高山共同組成一副震盪人心的天地畫卷!


當晚抵達治多縣,加油、洗車、購物、洗澡、洗衣,恰似重回煙火色的世界。

3

赴一曲大河之舞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其中一道山樑頗為險峻

4月13日清晨從治多縣出發,沿215國道東行約50公里左轉進入822縣道,經立新鄉,翻越兩道山樑來到通天河畔。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途經貢薩寺舊址

貢薩寺舊址位於立新鄉貢薩村,現存較為完整的經輪殿、強巴經堂、大經堂、護法殿、拉章等夯土建築遺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新的貢薩寺位於距治多縣城西9公里處,內有世界最大的銅質鍍金宗喀巴大師像。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通天河邊的牧群

剛到河邊就見到一幕宏大景象,牧民正趕著大群的犛牛徐徐而行。「你好,一共有多少頭犛牛」?我大聲問道。「300多頭」。他答道。「哇,那你很有錢啊」!我調侃道。「啊……什麼」?他問道。「你是個大老闆……」!我說。「不是不是,大老闆不放牛」。他說。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橫跨通天河的吊橋

在距離夏日寺還有1.6公里的地方,一道僅能容納1.7米寬車輛通行的吊橋橫跨通天河。我保守地將車輛停在橋頭,步行過通天河,根據周邊的地形判斷出適合欣賞「

萬里長江第一灣」風光的山嶺,徑直登山而往。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夏日寺

在登山途中可遠望夏日寺。

與治多縣立新鄉一河之隔,夏日寺地處曲麻萊縣境東南部。該寺始建於公元11世紀初期,是藏傳佛教後弘期在多康地區創建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寺院之一。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浩浩蕩蕩的野生石羊群

忽然,我望見遠方有一大群石羊,它們似乎先發現我這個不速之客,在我拿出相機的那一刻它們聚集列隊,浩浩蕩蕩地向密林深處奔跑!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向密林裡奔跑的石羊

它們的體態是如此優美!它們的步伐是如此有序!這樣和諧的圖景讓我心跳加速!讓我的心靈融化!讓我領悟到何為自然界的生靈!我粗略一數,這群石羊達53頭之多!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萬里長江第一灣

在登山的中途,我觀察地形認為已適合拍照,於是升起無人機,當飛躍東方的一道山樑之後,環顧四周,已可以看到期待中氣勢恢宏的河曲風光!

在巴顏喀拉山南部餘脈和唐古拉山北部餘脈的夾峙下,通天河無數個「S」灣連接在一起,組成世間最恢宏的曲流風光!這樣的場景既在我的預料之中,但身臨其境之時卻又在我的意料之外,震撼人心的程度確已難用言語描述——上蒼有何等神力,竟能塑造出如此奇異的景象!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通天河曲流風光

談及「萬里長江第一灣」,有朋友會疑惑於雲南石鼓鎮的「萬里長江第一灣」,以及奔子欄的「金沙江第一灣」。究竟孰真孰偽?

我想,我們不應該僅僅將其定義為「一個具體化的河灣」,因為長江從源頭的第一縷溪流開始已經形成了大大小小無數個河灣,因此我們無法弄清楚究竟哪一個河灣是「第一灣」。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灣」的判定是從其恢宏與壯觀的程度來講的。既如此,那治多縣的「萬里長江第一灣」是名至實歸的。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千卡貢瑪埡口

離開萬里長江第一灣後原路返回治多縣城,駛入224省道,經多彩鄉一路扶搖直上至海拔4760米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的千卡貢瑪埡口,於當晚抵達雜多縣。

由於莫雲鄉和查旦鄉仍處在大雪封山的狀態,因此我調整在原定在雜多的計劃,決定明天進入四川甘孜境內。

4

河曲風光的四種形態


與草原、森林、山嶽、大漠等一樣,其實河曲(即河流)也是自然界重要的風光形態,只是被大部分人所忽略了。


河曲風光分為順直、曲流、分汊辮流4種類型。


①順直。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局部是「順直」〖圖源網絡〗

順直的河道在自然界並不常見,它是短暫的,局部的,現實裡多見於人工修鑿的運河。


②曲流。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雅礱江曲流風光〖攝影火山岩〗

曲流是指具有「蛇」形彎曲的河道。隨著河床坡度降低,河水向下侵蝕的作用減弱,而向旁側侵蝕的作用加強。導致河道彎曲。


③分汊。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世業洲將長江河道分為兩股

分汊是指河道在心形灘或沙洲處分為兩股的情形,它的流路較為穩定。例如上圖,鎮江的世業洲將長江河道分為兩股,在此形成一個巨大的分汊。


④辮流。

從曲麻萊到雜多,探訪黃河源,巧遇石羊群,赴一曲大河之舞

青海達日縣黃河辮流風光〖攝影火山岩〗

辮流又稱辮狀水系,它是由許多汊流構成的形似髮辮的水系(簡言之,若干分汊構成辮流)。


辮流一般發育在三角洲、洪沖積扇、山前傾斜平原上,是一種散亂無章、變化迅速的河道。


事實上,4種河道形態並非是孤立的,在自然界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就一處辮流而言,整體是辮流,局部有分叉、有曲流,甚至有順直。〖END〗


2020年4月13日 @ 雜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