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連雲港灌雲大伊山石佛古寺位於景區老龍澗上游西側,它三面環山,一面朝陽,所處環境山清水秀、冬暖夏涼。

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古寺前的聽濤閣

寺名來源於東晉佛教禪宗高僧“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大伊山石佛古寺開山僧印空法師從南嶽恆山石佛寺遊歷至此,目睹此山鍾靈毓秀,山石吐翠,遂結茅於石上,後化緣建寺。艱辛創業十載,於元代皇慶二年(1313年)建成。故稱印空法師為“石頭和尚”,寓其意志堅如磐石。

明清時期,古寺為淮北著名寺廟,曾現“日受千人拜,夜照萬盞燈”之盛況。後歷經滄桑,數度興廢。2002年起參照鎮江金山寺式樣進行原址復建,因資金短缺,2003年停建。2012年,經多方籌措資金,重啟復建,古寺終於得以再現昔日環境清幽、殿宇恢弘、梵音縈繞、香火鼎盛的歷史輝煌。

來到寺前,首先看到的是山門,也是前殿,門額上高懸著“石佛古寺”四個金色大字。殿內供奉彌勒菩薩和韋陀菩薩。

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前殿後面的平臺上是萬年寶鼎,北側是大殿圓通寶殿,殿內主供觀世音菩薩(圓通是觀音菩薩的悉號)。

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圓通寶殿後門有一副對聯曰:“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據說這是清末秀才楊兆慶留下的對聯。圓通寶殿北側的楓楊,樹齡已超過110年。

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楓楊樹旁,有一個配殿為三聖殿,主供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石佛古寺曾有廟志碑,但毀於兵火,後於明代丙寅(1506年)仲春重修,文革時再遭破壞,石碑僅剩的上半截、原石佛古寺房屋的四根立柱、屋樑等,在建設圓通寶殿和三聖殿時被挖出,保存於此。

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連雲港大伊山石佛古寺,三面環山、一面朝陽,環境清幽、殿宇恢弘

以上就是石佛古寺的大致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伊山景區南門西側又新建了一座石佛寺,規模很大,編者將另行介紹,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