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的未來與生物識別相連

用二維碼掃一掃,攝像頭前刷刷臉……快速發展的移動支付正迎來更多的識別方式。

在7月7日舉辦的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來自金融領域的專家和行業人士對移動支付的未來進行探討。

支付大事記 | 移動支付的未來與生物識別相連

目前,指紋、人臉等具有生物特徵的識別方式已經在購物、交通、醫療等許多支付場景中應用,二維碼、生物識別、NFC(近場通信)等新技術更是給消費支付帶來了快速和便利。

在曠視科技高級副總裁敖翔看來,移動支付的未來一定會和生物識別有關。相比過去支付環節使用的密碼和U盾,人臉、指紋、聲紋等生物特徵具有個體的唯一性,用作支付交易的識別,會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他發現,目前在美國,一些無人超市中甚至不需要專門人臉支付,消費者在超市中的即時動作、行為都已經能被機器設備進行全過程感知,並和人的身份進行對應,最後完成結算。

支付大事記 | 移動支付的未來與生物識別相連

但也有人對生物識別的發展提出了擔憂。據媒體報道,不久前,美國舊金山通過了一項政策,禁止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目前在生物信息的使用上,國際上也有法規對此作出了限制。在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原副所長樊志剛看來,個人信息保護成為了制約國外移動支付發展的因素,而隨著我國對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的重視,這個問題也會成為國民關注的重點。

對於生物識別,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程華認為還是會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我們探索過聲紋支付,但這兩年大家發現人工智能已經能夠非常好地模擬出人的聲音。”

支付大事記 | 移動支付的未來與生物識別相連

海天鑫創是一家做生物識別的公司,該公司CEO白春雨認為,如果把指紋、刷臉、聲紋這些多種生物特徵進行融合,會使得交易支付更有安全保障,但因為多種生物特徵的識別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並非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場景都適合,“移動支付的識別方式要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來判斷,而未來移動支付的場景將形成兩種分化。”

一種是基於日常生活中的低額高頻支付,如發生在超市、公交和過路費等場景中,在這些場景中,移動支付更強調便捷性、快速性,“這些場景裡的生物識別採用一種方式就可以,比如指紋、人臉識別。”

另一種是高額低頻的消費場景,比如在購買保險、銀行理財等大額支付上,更需要指紋、刷臉和聲紋等多重方式進行識別,來保障大額交易安全。

支付大事記 | 移動支付的未來與生物識別相連

“多重校驗的生物識別技術一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交互式、帶有邏輯判斷的生物識別更是一個趨勢,”PingPong合夥人羅永龍關注的是,目前支付識別上的技術標準還沒統一,“每家都有每家的技術。”

這並非羅永龍一人的看法,與會的其他行業人士也認為,目前移動支付雖然快捷,但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平臺,都是一個閉環的生態,並沒有建立統一技術標準,在支付上無法實現互通。

“打開微信的掃碼框就掃不出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寶也掃不到微信的”,白春雨認為,尤其是老年用戶的使用,並不十分便捷。未來,移動支付的技術層面還有待建立統一標準。

比起移動支付的快捷,程華更關注移動支付未來在場景中的縱深。在她看來,移動支付的即時支付速度已經很快,未來要注重對場景的開拓和深度融合,比如一些掃碼功能不僅關聯餐廳的支付環節,還關聯了前置的點餐環節,一些地點掃碼後還可以實現排隊功能,“支付機構可以幫助一些實體經濟更好地提高運營效率。”

程華認為,未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競爭點在於如何深度地切入不同的應用場景,“比如智慧校園、智慧醫療。”

支付大事記 | 移動支付的未來與生物識別相連

事實上,移動支付在我國的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央行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移動支付業務量增長較快,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481.51億筆,金額742.01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162.86億筆,金額622.68萬億元,筆數同比增長34.59%;移動支付業務196.9億筆,金額86.6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6%和22.32%。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1485.32億筆,金額5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8%和13.44%。

但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如何平衡創新與監管成為移動支付發展中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2017年,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明確要求非銀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至此,第三方支付開始進入“斷直聯”時代。

同時,央行還針對支付機構客服備付金的存管問題下發通知,要求支付機構客戶將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

監管措施的出臺加速了移動支付行業朝著規範的方向發展,但在程華看來,與傳統支付不同的是,移動支付已經發展為一個追求盈利的競爭性行業,對這個領域的監管雖然要加強,但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

支付大事記 | 移動支付的未來與生物識別相連

“移動支付已經發展成競爭性的盈利性行業,這個市場會出現一些混亂,這是任何產業發展中都會出現的,”程華認為,對於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並不適用於一刀切的政策,而且對於備付金的存管,銀行也應該考慮支付利息,同時,對於這個行業應該有容錯機制,給移動支付一個創新發展的空間。

在樊志剛看來,加強移動支付方面的風控要從技術層面去解決問題。同時,支付機構還要考慮支付模式的創新,提高自身風險防控的能力,“支付機構的競爭重點應該逐漸由場景建設轉向給客戶提供一個更安全、風險更低的服務方面。”此外,樊志剛認為,監管機構要發揮好引領作用,逐漸把監管的重點逐漸轉向支付領域的風險管控、支付體系的安全運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