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倩女幽魂人间情》于5月全网首播。这个60年港影IP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新生。

而所引发的对比和讨论,更让《倩女幽魂》成为了网络热度话题。比起33年前的徐克版,《倩女幽魂》早已经在华语电影史上,撑过了一个甲子60年。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东方古典美学

1958年邵逸夫于香港改组电影公司,邵氏电影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之后,邵氏逐渐成为了香港电影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黄梅调电影风靡之时,邵氏公司启用了大导演李翰祥,且电影制作以彩色宽屏为输出媒介。在保证了画面的美感之余,电影故事所蕴藏的中国古典情怀,也与黄梅调曲调中充分展现。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1959年由巨星林黛主演的李翰祥名作《江山美人》大获成功后,《倩女幽魂》再下一城,与《江山美人》同辉映,成为了邵氏的门面之作。

这部根据聊斋短篇《聂小倩》改编的电影,由60年代红星乐蒂和赵雷主演。李翰祥极大还原了东方古典美学的应用,此外李翰祥套用了蒲松龄原作的人鬼恋套路。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君子淑女的郎情妾意、儒生和才女间的阴阳恋,无疑动人心扉。而电影对男女心事的细腻揣测和精准拿捏,完全抓住了东方人的审美趣味。

在黄梅调和文艺片兴盛的那个年代,这样一部大制作,显然十分符合香港知识分子的审美趣味。而李翰祥则把一个古典传奇做到了雅俗共赏,足见大师的功底。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老怪天马行空

邵氏滋养了一批导演,更滋养了一批影迷,其中包括从小成长于邵氏影棚的程小东;以及于老港台电影中滋养浸泡的徐克。至香港电影新浪潮末期,二人联手横空出世,皆新版《倩女幽魂》一鸣惊人。

或许徐克通过前作《新蜀山剑侠》,已然积累了掌控东方玄幻电影的丰富经验。上天入地的特效、精细的东方构图以及玄奇的神魔世界观,无不在于《倩女幽魂》中受用。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至4年后《倩女幽魂》上映,电影则极尽徐老怪天马行空想象力。所谓不破不立,徐程二人用强烈的自我表达,推翻了原有的古典诉求。并于兰若寺时空内,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观。

80年代香港新浪潮电影,多以外放和极端为重要特色。尤其于情爱的展现上,新《倩女幽魂》早已不遵从发乎情止乎礼的东方美学,浓烈极致的情感表达,反而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87版《倩女幽魂》让角色欲望诉求得以夸张呈现外,东方元素和神秘感的混搭,儒释道皆占一席之地,更让电影幽怨玄奇、瑰丽个性,多少渗透了还珠楼主的影子。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对于乱世图景的展现、世道不公妖魔横行的刻画,则进一步提升了电影的深度。魔道间的法术比拼,更如给观众打开了一扇异空间的网,大大增强了观众对电影元素的猎奇感。

果不其然《倩女幽魂》大获成功,突破了2400万港币,王祖贤和张国荣居功至伟。尤其二人对聂小倩和宁采臣的完美演绎,进一步提升了电影的格调。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在随后的系列中,《倩女幽魂》共产出4部;而八九十年代之间,这个系列和香港电影一起,见证了繁荣和辉煌。

包括徐克的动画版《小倩》以及2011年叶伟信拍摄的《倩女幽魂》,翻拍层出不穷可见这个IP给华语电影持续的造血能力。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派系价值

《倩女幽魂》之所以长久不衰,还在于现实之外人鬼恋情所共建的异空间。如果说李翰祥版完美诠释了东方鬼狐世界,那么徐克继《蜀山》之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东方神魔世界。

就内涵来说《倩女幽魂》远不止人鬼恋那么简单。在整个《倩女幽魂》体系中,其实可以分为儒释道妖4派,而这四类更象征着不同人格和社会属性。

  • 儒家

首先,儒家代表宁采臣,以进京赶考的书生身份登场。在古代只有中举之后,才有进京赶考的资格,可见他的志向则远非做一地方父母官。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而通过后续的谈话,我们可察觉到宁采臣的执念和善意,宁采臣正是《倩女幽魂》系列的真正良心。

此外,他所秉持的理学观于只言片语中体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乱世乱象,真实宁采臣一直坚守的信念。

在第二部《人间道》开头,宁采臣感受到朝堂黑暗,却依然匡扶正义,这无不与他心中的信仰息息相关。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以至于后段他坚定帮助贤良臣子、站在锄奸扫恶的一方,正因为多年儒家处事理念的教化,天下兴亡的责任感。无奈奸臣当道,个人力量无法改变大局,致使儒道联合却成为了必然。

  • 道家

其次,由燕赤霞和知秋一叶所代表的道家,于《倩女幽魂》中所扮演了正面的角色,而降妖除魔匡扶人间正义之事上,他们的存在与妖的势力构成了力量对比的均衡化。

相比知秋一叶的障眼法,燕赤霞法力更见深厚,尤其御剑和元神出窍等绝技,更如蜀山剑仙一般。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但从降妖除魔的性质上来看,道家二人组算是治标不治本。他们在有妖的时候出洞,天下大乱道家于除妖背后,更显出无力感和挫败感。

最终知秋一叶的牺牲,多少代表了乱世平民的命运,即便清静无为、乐观豁达,却依然逃不了乱世铁骑的践踏。

  • 佛家

第三,《倩女幽魂》对佛家带有讽刺意味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徐克把民众信仰和佛家信用等同。或许政治求佛的人多了,才导致了恶念和不甘心的产生。

最终对佛的过度崇拜,导致了恶佛降世,生灵涂炭。而表面上是恶佛,背后更如人世间种种不甘心和困难的结合。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而到了第三部《道道道》中,佛家才得以在电影中正名。比起《人间道》怂恿民众去信仰的邪教,《道道道》最终以佛法金身无边法力,度化了所有妖魔。

最终,普度世人的不是盲从信奉,而是让回归平静祥和的大乘佛法。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 内涵

纵观《倩女幽魂》通篇,如果说道家于除妖上重“术”,儒道则于“道”上解决问题。儒家则重常规之“道”、佛家则遵从超常规之“道”。而从妖的设定来看,无不是世间怨念的组合和具象化。

包括千年树精以生人欲望为食粮、黑山老妖则由10万只冤魂幻化组合而成。从根源上除妖,除了有燕赤霞这样的大英雄之外,对乱世民众的教化,无疑是消除世间妖魔的根本。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盛世需要读书人,乱世则更需要读书人。

或许在强盗横行的乱世中,有人愿意听一个书呆子讲道理,就说明百姓有救、国家有希望,这也是宁采臣愿意终身读书的最根本原因。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若正气凌然于天地,妖魔则无处躲藏。

再度创新

而在两代电影人的共同构建下,从乐蒂至刘亦菲,三代电影人也因此IP获益。期间张学友、梁朝伟和古天乐等巨星的加盟,给宁采臣和聂小倩之外更多的人格变数。

通过《倩女幽魂》这个IP,华语电影圈更构建了蜀山之外又一个神魔体系。前人裁树后人乘凉,借助于徐老怪这个经典设定,网大版《人间情》再度让这个玄幻世界发挥余热。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比起老怪看破不说破的做派,《倩女幽魂:人间情》则以宁采臣直接点题,道出了书生于乱世的真正价值。

在保留了经典版儒教匡扶正义的核心价值外,普通人宁采臣于神魔体系的反差感,赋予了观众强烈的代入感。

与经典版不同的是,新版关于妖怪群族的刻画,更为丰富生动。包括阴气森森的黑山老妖仪仗队尽显东方美学功底;与燕赤霞破庙大战的金刚妖童二人,则汲取了丰富的民间传统元素。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或许黑山老妖在造型上,我们看到了被西方特效影响的影子;燕赤霞攻破内部刺穿元神的那一刻,更如对《人间道》结尾大战的致敬。

其实《倩女幽魂:人间情》避免了佛家元素的窜入。比如原版的《金刚经》被改成了《伏妖咒》。燕赤霞则不需要咒语便可发动阵法,而飞剑的改良,则让剑成为了大侠的最重要凭借。

红了60年的《倩女幽魂》,到底藏了多少干货?


或许最难得的是,在网大粗制滥造的当下,《人间情》多少保留了原著的精髓。

在群魔乱舞的乱世,以正驱邪,才是每个匹夫应做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