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調皮的價值

漢客

把家裡能拆的東西都拆了,稍長又沉迷於電子遊戲,如此這般的孩子常常被認為是沒出息,甚至不可救藥的。王珂,卻因這樣的“調皮”,而成功進入著名高等院校。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他的母親、小學教師孫玲玲的慧眼和慧心,她發現了“調皮”的價值。

“調皮”,一直是個不太受歡迎的詞。調皮的學生在學校也很難得到老師的喜歡,在一些老師眼中,他們甚至是討人厭的事,是應該經常批評教育的對象。

家長對於調皮的孩子也常存著複雜的情感。既“恨”又愛。他們不聽話,愛搗亂,難管教,家長“恨”鐵不成鋼,但他們又常能做出些出人意料的舉動,有些舉動還很幽默,很逗笑。搗亂的點子,有時連大人也難想得出。

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儘管調皮學生不太受老師、家長的歡迎,他們卻往往得到同齡人的喜愛。他們特別活躍,在別人還沒有做出反應時他們的對策已經有了。他們想法奇異,解決問題方法獨特,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精神專注。他們似乎總是很快樂,能給別人帶來愉悅,因此常常成為同齡人的“中心”。

在大人與孩子之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是因為在指責“調皮”的時候我們常常忽視了它有價值的東西:逆向思維、創新求異、執拗堅毅,樂觀幽默,等等。孫玲玲就是在王珂調皮的背後看到了兒子的好奇、愛鑽研,爭強好勝、接受新事物快,講義氣、誠實,注意力集中等優點。她也正是從這些調皮背後的東西入手因勢利導,把兒子調教成了比同齡孩子優秀的好孩子。

思維,決定了對教育對象的認知。在孩子被定性為“調皮”的認知下,老師、家長對其的教育必將是對調皮“下藥”。其結果往往歸於“豎子不可教也”。若從調皮所包含的積極因素出發,擬定教育方法,施以愛心、細心、耐心,調皮鬼、搗蛋大王將不再是令人生厭的,甚至是那些所謂的可愛的、“聽話”的孩子所不能比擬的。

“調皮”,不是優點,但它也絕不是缺點。“調皮”含有和優秀同樣的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