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柳埡村:昔日貧困村 今朝美如畫

柳埡村:昔日貧困村 今朝美如畫

隴南日報記者 劉敏

近日,記者走進成縣城關鎮柳埡村陰坡社,放眼望去整齊劃一的新屋一字排開,村莊掩映在綠樹花香中,水泥硬化的鄉村小道整潔如新,寬敞的文化廣場上小朋友們正嬉戲玩耍。

城關鎮柳埡村,這個聽似近在城邊的村莊,卻與成縣最偏遠的宋坪鄉、雞峰鎮相接壤,位於縣城東南部,距離縣城16公里,曾是全縣3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2019年底,柳埡村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全村8個村民小組通村公路全部硬化,自來水入戶率100%,全村通動力電率100%。如今的柳埡村村容村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安居樂業,幸福指數直線攀升。

李和平家曾是柳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說:“以前我們村裡的房子非常破爛,現在建起了新房,水、電、路都通了,變化非常大,以前道路沒有硬化時,出行非常不方便,要是遇上下雨天,土雞、土雞蛋都沒法運出去賣。如今,不管天晴下雨,騎上摩托車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到縣城,農產品隨時就可以運出去,非常方便,相信我們今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曾幾何時,由於地處偏遠、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柳埡村是城關鎮最偏僻邊遠的一個村,以種植傳統農作物、零星養殖為主,產業結構單一。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以來,通過鎮村幹部、群眾和幫扶工作隊的共同努力,柳埡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退出的貧困人口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指標達到了真脫貧,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過去,全村沒有一條水泥路,房子都是土坯房,群眾生活非常困難,出行不方便,家裡養的豬和雞運不到城裡變不成錢,人均純收入才1000多元。經過這五六年的精準扶貧工作,柳埡村道路通暢了,房屋煥然一新,群眾農閒時間,還去縣城打零工,人均純收入達到了6000元以上。”談起柳埡村的變化,柳埡村村委會主任費小軍最有發言權,他見證了柳埡村的蛻變。

隨後,記者來到柳埡村燕山社,站在山樑放眼望去,滿目皆是金黃的油菜花海,盛開的油菜花與鑲嵌其間的房屋相互輝映,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17年以來,柳埡村圍繞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重點發展土蜂、土雞養殖和中藥材、花椒、核桃種植。同時,從2017年開始發展油菜產業,目前已種植油菜800多畝。

韋維是柳埡村駐村幫扶幹部,據他介紹,通過發展油菜產業,農戶切切實實提高了收入,油菜畝產一般能達到500斤左右,按去年市場價一斤3元計算,一畝收入可達1500多元,油菜在種植前,當年還可種植玉米,這樣每畝農田的年收益可達4000元。

採訪結束,記者驅車沿著乾淨整潔的鄉村水泥路返回,車窗外一座座古樸別緻的農家小院被油菜花海和青山環繞著,顯得分外靚麗,柳埡村實現華麗蛻變,昔日貧困村,今朝美如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