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客》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約客》是一首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七言絕句。本節課以讀為引領,以讀為線索,一線貫穿,循著“讀懂詩意——讀出詩心——品讀詩情——擴展閱讀”的思路組織教學。為了讓學生“動起來”,突出對課堂活動的設計,以朗讀、書面表達、口頭表達、小組討論等語文活動形式,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努力以詩歌語言的揣摩、品味為核心,以提高詩歌鑑賞能力為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讀,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通過品讀詩歌語句,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詩歌中的意境美。

3、通過鑑賞以動襯靜、以靜寫動、細節表現的的手法,感受詩情和詩美。

教學重點:學會欣賞詩歌中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細節所傳達的詩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境現要點

小學時,我們學過楊萬里的“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我們腦海裡總是一群頑童快樂地追逐蝴蝶的情景。人物的一個眼神、一聲嘆息、一個動作,都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質。細節描寫在散文、小說裡常見,在詩歌中也時常用來表現詩情。今天我們來學習南宋詩人趙師秀的《約客》,品讀它的意境美和細節描寫的表現力。

二、初讀,整體把握明詩意

活動一:齊讀這首詩,對照課後註釋,發揮想象,用一百字以內的語言寫出這首詩的詩意。

教師評改:兩位同學黑板上寫,其餘同學紙上寫,然後教師和同學一起評點。在評點中解決詞語和翻譯問題。

三、再讀,改動詩句觸詩心

活動二:有人把這首七言絕句改為五言詩,改動時應遵循(1)把不重要的刪去(2)符合詩的語言習慣(3)保持原意。請學生默讀後改詩。

黃梅時節雨,青草池塘蛙。候客過夜半,敲棋落燈花。

教師點撥:“侯客”處的改寫,學生的答案可能呈現多樣性,有道理即可。儘量保持後兩句主語的一致。

四、悟讀,品味語言悟詩情

活動三: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原詩和改動的詩,然後分三個小組討論分別下列三個問題

1、改動的詩少了“家家”兩字,表達效果有什麼不一樣?

2、少了“處處”又有什麼不一樣?

3、第四句去掉一個“閒”字,表達的情感變化了嗎?效果有什麼不一樣?

師生共同評點:每組選一位代表展示討論成果。

明確1:用“家家雨”三個字寫出了“黃梅時節”的特別之處。(1)表現梅雨季節雨的連綿不斷、持久不歇;(2)每一家每一戶都籠罩在濛濛的細雨之中;(3)雨落在人的心頭。

明確2:“處處蛙”雖是處所的詞,但我們分明聽到群蛙此起彼伏的叫聲,此處以似寫鬧而實言靜,別有情致,生趣盎然。“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聲寫靜。

一、二句寫景,寫出了江南梅雨時節的夏夜之景,雨一片,蛙一片,對仗工整,極具音韻美,讀此句,彷彿雨就在身邊飄,蛙就在窗外叫。多麼美好的景色!

明確3:詩人等客久等不來,自然“閒散”無聊。表現在(1)孤獨一人,下不成棋,於是“閒敲棋子”(2)棋子本不是敲的,但詩人用來敲打,震動得燈花落下,這一細節體現了等待中的煩悶;(3)“閒”字似“閒”非“閒”,這個“閒”字的背後,極為細膩的刻畫了主人等友的期待心情和閒悶無聊的神態,很好的表達了詩人雨夜孤獨寂寞的情懷。

前兩句寫景之靜謐,後兩句寫人的焦躁,以景之靜襯心之動,實乃神筆。

五、展讀,比較閱讀賞細節

活動四:元代散曲家徐再思一首曲子化用了南宋詩人趙師秀的“閒敲棋子落燈花”,比較一下,他們所表達的情感有什麼不同?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六、總結,佈置作業再鞏固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此詩寫了生活中那個“尋常”細節?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約客》教學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