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不好真的会被坑惨!谁说咱留德华不差钱…


前言:有身边的小伙伴抱怨自己德语不好,经常吃哑巴亏。明明结账时账单有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开口跟对方理论;而遇到打折时,店员按原价给自己算了,却也不敢吭声;

刚来德国的时候,小编的德语学得还可以,但说得不溜,在国内学的都是书本里的德语,只重视听和写。口语表达上,还是很欠缺。


德语不好真的会被坑惨!谁说咱留德华不差钱…



有个事情仍历历在目:有次在超市买蜂蜜,一瓶明明价格标注是5欧多的蜂蜜付钱的时候是8欧。当时不好意思问店员,后面还有一大堆顾客,更重要的是——德语的不自信,怕自己说不明白情况,就默默地付钱了。回到蜂蜜的柜台一看,大概是理货的店员把蜂蜜的位置放错了吧。但是到最后也没有吱声。当然这除了语言,和性格也有很大关系。经过2年的摸爬滚打,可以说现在生活说德语自信多了,如果重回2年前,肯定会和工作人员沟通,不是3欧的事儿,但是了解清楚情况,也不至于心里头有点别扭。

前两天,小编在德法边境的一个法国小镇旅行,在超市看到一款沐浴露打特价,虽然不完全懂法语,但是认真看一下意思还是懂的:买一送一,2瓶一共3.99欧。付钱的时候店员收款7.98欧,我一看愣了——但是心里一下子明白,她是按两瓶算的。或者我真的没弄清楚那法语的意思吧?心里没底,但我下意识用德语(小镇大多人都会说德语)问:请问这款不是两瓶3.99欧吗?

店员漫不经心地改用德语说,这是特价,至少要买两瓶,每瓶3.99欧。


德语不好真的会被坑惨!谁说咱留德华不差钱…


面对答非所问的店员,虽然心里已经做好了付8欧的准备,小编还是跟店员说清楚了自己心里的想法:“这样,我不懂法语。但我看到它上面写的内容,我理解的是两瓶按一瓶算,一共3.99欧,而不是捆绑式地必须买两瓶才有“特价”。如果我理解错了,那就这样呗,我只买一瓶。”

店员瞄了我一眼,说:啊,我给忘了,是3.99欧,买两个算一个的钱……然后她在电脑上把其中一个价钱取消了。


德语不好真的会被坑惨!谁说咱留德华不差钱…


小编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德语的进步也帮助小编更好地消费维权或者遇到不公的时候主动理论。店员的行为故意与否无法确定,但总体态度就是不太友好。小编生活的城市也是旅游城市,大学就在旅游区里。有次买外卖,老板娘一下子是忘找钱,一下子是一欧当两欧找的,理论一下就不耐烦,搞得小编一肚子气。在德国,生活、读书、工作,长着一副“外国游客”的面孔在人家的地盘生活本来就没有太多优势,但是小编觉得维权意识还是很重要的。虽然有时候有怕麻烦,息事宁人的心理也很正常,但是遇到明显权益被侵犯了,不能不吭声,至少也该把事情了解清楚,避免出现误会。

德语不好真的会被坑惨!谁说咱留德华不差钱…


旅行的时候根据经济情况放开点消费的情况能理解。但是中国游客在境外旅行时的“豪迈”也是被欧美媒体大肆报导的,媒体的报导方式有偏颇,这就给当地民众造成了一个咱们“不差钱”的印象。去年双十一的时候就有相关消息出现在某德媒的首页。但是,谁说我们留德华不!差!钱!这和消费者维权也完全是两码事。


德语不好真的会被坑惨!谁说咱留德华不差钱…


--买完东西尽量保留小票,或看完了确定没问题再扔。

--超市打特价的时候注意是不是每一款都包括在内。有次看见喜欢的意大利面品牌特价,买了3盒蝴蝶面最后发现都是按原价的,店员说只有最基础的那款面条特价(明明整个货柜都写着50% Rabatte)。这也许是超市的小伎俩吧,消费时眼睛需要放亮点儿。

--学好德语,学好德语,学好德语!

大家在德国日常生活遇到过被“忽悠”的情况吗?欢迎留言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