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樂園”還是“牢籠”?在《少年的你》中是否也有你的影子?

起初,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以為是部偶像題材的作品,但當朋友圈裡被這部電影所刷爆後,我便也帶著這麼好奇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

135分鐘,劇情不冗雜,內容不拖沓。開頭以數遍英文誦讀的“這曾是我們的樂園”“這曾是我們的樂園”“這是我們的樂園”,以倒敘的手法將我們帶進了曾經的承載著我們夢想的“樂園”。

背景以高考倒計時為主線,這種緊張的氣氛是完全可以將一個孩子壓的喘不過氣來,更何況又遇到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到底是我們的教育缺失,還是關注力度不夠?當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巨大,遺忘事情的速度極快,當一個焦點事件被大眾所關注到遺忘也不過是短短的幾周罷了。

“群毆”“掌摑”“拍裸照”“喝馬桶水”,這些刺眼的詞彙能夠相信是一群還未步入社會的學生的所做作為麼?吸菸,喝酒,夜店,乃至於吸毒,豈會和“學生”這個祖國未來希望的詞彙產生關聯?衚衕、廁所、廢棄教室這些便是校園霸凌最常見的“作案地點”。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在故事中當鄭警官被上司問道:“你上學的時候難道沒被欺負過嗎?”鄭警官的短暫思考停頓代表著什麼?一個老警察的提問是否在間接的體現出三代人所經歷過的校園皆為故事中所講的這樣。“起碼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嚴重”,鄭警官的一句回答又代表了什麼?答案是有的,校園霸凌在他的學生時代也是存在的!

胡小蝶,一個女孩為何會被列為被欺凌的對象?在高考的重壓之下,並且自己被孤立,被欺凌,而周圍的同學卻是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班主任的知情不管,想交朋友卻遭遇拒絕,這種絕望感是否會成為壓垮一個花季少女的最後一根稻草?跳樓也許是這個女孩最後的釋放吧!

家境殷實、成績優越、長相甜美,誰又會想到這樣女孩會貼上帶頭欺辱他人“大姐”的標籤。雖說魏萊這個角色可能有些藝術色彩,但是這確實當今校園欺凌的縮影。父母創業從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與教育,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的思想在腦海中根深蒂固,對待法律意識的淡薄更是讓孩子走上歧途的催化劑。這與曾經人人懼怕的校園外小混混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社會在飛速的發展,但對於孩子的關愛與教育卻是在這當中出現了斷檔。貧富歧視、地域歧視、家庭歧視,當今孩子的口中吐露的更多是關於性愛與暴力的關聯詞。在不久前發生13歲男孩殘忍殺害同樓10歲女孩的新聞讓國人大跌眼鏡,一個還未發育成熟的男孩,竟然會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並且該案不僅僅是個案,在我國這類新聞時有發生,到底是我們教壞了孩子,還是孩子“教壞”了自己。

小北,沒有完整的家庭,沒有父母的關愛,“輟學生”“小混混”“打架鬥毆”等刺眼的詞彙在這個青澀的男孩身上掛滿了負面的標籤。陳念,雖與小北在家庭結構方面有些相似,同樣是缺失關愛,但更多的卻是“優等生”“懂事聽話”“奮發進取”。在外界看來這兩者根本就是兩條軌跡上的人,而他們的人生也終將不會有交集。

但是,這部影片卻告訴我們,“小混混”並非內心汙濁,而“富家女”也並非心靈純淨。父母的關愛缺失與過度的保護都是造成孩子走向歧途的根本因素。

學校,這個培育祖國花朵的地方,對待學生跳樓自殺的情況卻是想消除影響,對具體原因的追查也只是敷於表面。並沒有進行任何有效的詢問以及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關注的焦點都是即將到來的高考。“他們馬上要高考了,時間耽誤不起”,在學校看來,高考確實是比一個學生跳樓要重要的多。當陳唸的吐露實情“造成”了班主任的替換,同學對待她的態度又是何等的冷漠,而他們顯然已經忘了,就在幾天前,曾與他們一起準備迎接人生命運轉折點的同學,因不堪凌辱而選擇輕生,況且,這些同學還是知情人。難道人性已經冷漠到極點了嗎?

鐵柵欄,這是學校在防止學生跳樓做出的“最有效”措施,而這也僅僅是學校對待該事件的根本態度,如鐵柵欄一樣,冰冷。當校園欺凌事件被曝光,作為教育部門更多的選擇是寬容、忍讓。撤職,應該是最為“有力”的懲罰罷了。“你做的對”,當班主任對陳念說出的這句話中到底包含了多少意思,怕是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吧。

如今,對未成年人的關愛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但是,空喊口號怎麼能行。校園霸凌如今已然成為社會現象,不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誰又能確定優等生就是品行兼優,而差生就是不學無術。是否能回想起,當好學生與差等生犯了同樣的錯誤,處理的結果真的會做到一視同仁嗎?想必您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吧!

古語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本善,但是又是什麼造就今日的惡呢?圍毆致死、拍照強姦、搶劫打架,這些還未成年的學生是如何從善走向惡的,在做的過程中,心中的善又是被如何泯滅的。電影中的雖有藝術色彩的添加,但更多的卻是社會的縮影。被欺負不敢和家人說,老師知而不管,同學漸漸疏遠,這樣在心理上的創傷又是如何能夠被抹去。小北對陳唸的情誼是純潔的,但在法律面前,一切的情誼都是要給正義讓路。兩個只想走出去的孩子卻因為被欺負改變了他們終身的命運。

“只想忍到高考,有錯嗎?”是啊,的確沒錯。但是你遇到的人卻逼著你犯錯,有時候人的路其實不在你的腳下。當兩輛警車在人生的岔路口分開的時候,也正是這些年輕人最初夢想破滅的時候。努力了這麼多年的成果,在不停忍讓的情況下付諸一炬,實屬讓人辛酸落淚。那長達一分多鐘的無言相對,又是何等的扎心。是啊,還能說些什麼呢!

結尾便將觀眾拉回了開頭的一幕,“這曾是我們的樂園”“這曾是我們的樂園”“這是我們的樂園”。陳念因有過服刑記錄,必然要與最初的夢想背道而馳,但慶幸的是她的才華會幫助她從曲線走向成功,也正有了那幾個一閃而過的“英語培訓班”的標註了。小北和魏萊就是這個社會的縮影,都是應當在象牙塔裡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人生,卻因為自己內心的惡將自己送到了最不願被人看到的彼岸。

是“樂園”還是“牢籠”,這個問題還是交給你們來回答吧!但是,請希望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走大路、走正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