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练琴1小时比3小时泛泛的弹更有效果!


在陪练过程中,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强制孩子在短期内花时间去练,孩子就能更早成才。事实上,比起每天逼着孩子练n个小时,不如引导孩子认真练琴1小时,练琴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每天集中注意力练琴1小时坚持10年比每天3小时泛泛的学3年更有效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刚接触钢琴的孩子们来说,高强度的练琴很容易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耗光,而循序渐进的练法则更适合他们,在劳逸结合的同时可以让他们保持对兴趣的热爱。


高效练琴1小时比3小时泛泛的弹更有效果!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条件,想要让孩子自觉地坚持练琴,家长需要正确的方法,毕竟,长期的坚持比短期的努力更重要。具体应该怎么做,不妨看看以下几点。


1

高效练琴1小时比3小时泛泛的弹更有效果!


家长需要合理规定孩子每天的练琴时间


首先,对于年龄较小的琴童来说,练琴的时间不是只要多多益善就一定能发生奇迹,家长需要认识到这个事实。正如前文提及,学琴的孩子们由于年龄尚小,其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太长时间。因此家长想让孩子保持学习的连续性,每天的练琴时间一定要科学合理。


家长可以把孩子的练琴时间分散安排,如每次20-30分钟,之后逐步增加次数,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易集中,也有助于巩固练习。


青年钢琴家韩珊珊,3岁半开始学琴,11岁拿到了钢琴十级,之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期间又去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


高效练琴1小时比3小时泛泛的弹更有效果!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个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女学霸”,她认为:初学钢琴的孩子不适宜花费过多时间练琴,每天坚持高效练习20-30分钟左右,等基础扎实后,再慢慢增加练琴次数即可。相对于大量的练习时间,效率显得更为重要,这样的时间安排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时间一长兴趣就被慢慢培养出来了


因此,对于初学者,家长可以考虑“少时、多次”的练琴方法。


2

高效练琴1小时比3小时泛泛的弹更有效果!


不提倡家长通过单纯的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练琴


孩子练琴不用心,是很多琴童父母的困扰,为了让孩子“心甘情愿”的练琴,有些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作为条件,鼓励孩子练琴。事实上,这样的做法短期内可能很有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很可能效果会变差,甚至产生反效果。


心理学家雷珀,曾经通过实验测试“奖励效果”是否对孩子真正有效。实验中,他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第一组的孩子们说:“如果你们画得好,老师就给你们奖品”,然后对第二组的孩子们说:“很想看看你们的画,我喜欢你们画画。”


高效练琴1小时比3小时泛泛的弹更有效果!


结果自然不同,第一组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奖品,而第二组的孩子得到了老师认真的点评。三个星期以后,雷珀发现,第一组的孩子绘画兴趣明显降低,而第二组的孩子仍和以前一样喜欢绘画。


通过这则直观的实验结果,琴童家长可以发现:想让孩子长期坚持练琴,家长可以考虑耐心的激发他们内部力量,比起单纯的物质奖励,孩子更需要的家长语言上、行动上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把被动练琴变成主动练琴


3

高效练琴1小时比3小时泛泛的弹更有效果!


家长在陪练期间切莫半途而废


练琴之路对于孩子而言比较辛苦,但对于家长而言同样不易。俗话说,“每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背后都有一位耐心的家长。”


的确,家长在陪练琴的过程中,不仅要监督孩子的练琴效果,还要时刻讲究方法对策,在孩子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予及时的疏导……种种现象表明,家长陪练之路同样辛苦,而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一样勇于坚持。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主任赵洪曾在节目中表示:“要想让孩子坚持下来,学到一门技艺,首先家长要坚持。如果一旦学些什么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他将来一生可能什么都可以放弃。”


高效练琴1小时比3小时泛泛的弹更有效果!


所以,家长在陪练期间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家长放弃了,孩子就意味着失去了背后的支撑,要想坚持常年的练习就更难了。反而,家长的长期坚持,终会让孩子有所收获,也终将得到孩子的理解与感恩。


摇滚歌手汪峰,也是一个从小每天坚持练琴四小时的乖孩子,小的时候他觉得父母剥夺了他的童年乐趣,但长大以后他懂得,正是因为父母当年的坚持,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摇滚歌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样,素有“别人家的孩子”之称的徐逸言,在妈妈的陪伴下,她变成了别人眼里的天赋少女。事实上,徐逸言小时候也不爱练琴,有时候连20分钟都坐不住,但是她的妈妈一直陪伴着她,陪着她一起学,一起坚持。最终她在六年级时,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录取了。对于她来说,妈妈坚持不懈的陪伴是她成功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关于练琴这件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目标。故此,长期的坚持比短期的努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