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春聯(散文)

記憶中的小時候,大概是七、八十年代。那時,農村物質上並不富裕,但年味很濃。春聯是家家戶戶必貼的,大門、偏門、廂房門、內房門,甚至豬欄、廁所的門上都貼滿了紅紅火火的春聯

寫春聯(散文)

當時,春聯不是買現成的,一般都是自已寫。從供銷社買來紅紙、筆、墨,紙是整張的大度紙,回來自已剪裁。先裁大門聯,聯幅較大,以與大門匹配。偏門、房門聯裁得較小一些,剩下的邊角紙也不浪費,寫橫幅或寫小一號的豬欄、廁所聯。

寫春聯(散文)

村裡有個老學究,姓吳,平時人稱老吳,聽說舊社會教過私塾,寫得一手好字,加之他有一方端硯和一枝狼毫筆,每年春節,老吳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除夕一大早,老吳先將狼毫筆放清水裡發軟,然後,磨好濃墨,用一個大海碗裝好。這時,早起的人們三三二二的拿著紅紙,來求寫春聯。早飯之後,來的人越來越多,這時就要排隊等候了。

寫春聯(散文)

吳老寫春聯從不收錢,但樂此不彼,因為,人們在今天都是把平時的"老吳”喊成"吳老“,更有客氣者還加上"先生"二字。他裁紙、摺紙、鋪紙,一絲不苟,最後飽蘸濃墨,提筆,頓筆,轉鋒,一副娟秀的行楷對聯寫就,放一旁涼幹墨跡,就可以拿回家張貼了。

吳老寫對聯不喜重複,他拿著一本《春聯集粹》讓人們選,早來者選擇餘地大,諸如“國泰民安"、"人壽年豐"、“福祿財旺",或與生肖有關的“金雞"、“銀蛇“等應景的內容被人選盡,貪睡的後來者只好選一些純寫景聯,如:“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類的,好在人們對內容也不大介意,就圖個喜慶。

寫春聯(散文)

那時,鄉親們真是喜慶不留死角,在豬欄、廁所上也要貼上春聯。一般都是用裁紙時剩下的邊角料,條幅較小,內容也單調,如廁所大都是寫“一乾二淨,五講四美“之類;豬欄大多是寫“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或“姜太公在此“之類。

寫春聯(散文)

有一年春節,吳老中風,手顫抖地厲害,再也不能提筆為大家寫春聯了。父親和鄉鄰們買來了大紅紙,可是無人能寫。我對父親說:"讓我試試吧。",父親似乎有點懷疑:“你行嗎?"我說:“反正孔夫子不嫌字醜。“

好在那時有大字課,就是練寫毛筆字,所以,我在運筆方面有點基本功,字也寫得湊合。徐夕那天,我幫鄉鄰們一直寫到中午,父親高興得手舞足蹈,好象我為他長了好大的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