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認為長城“不堪一擊”,美國教授直呼,中國長城把歐洲害慘了

去過北京八達嶺長城的朋友,一定會被它的雄姿所震撼,這座被譽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的偉大建築,凝聚了古代中國人的智慧,是中國古代王朝國力的象徵,而它修築的最初、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防禦。

康熙認為長城“不堪一擊”,美國教授直呼,中國長城把歐洲害慘了

因為自春秋戰國以來,中原地區就不斷遭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所以為了限制他們的快速機動能力,防止其閃電式的襲擊,中原王朝便開始修建長城,從當時的秦、趙、燕諸侯國一直持續到明朝,時間長達兩千多年。

然而清代康熙皇帝卻認為,“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實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士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康熙認為長城“不堪一擊”,美國教授直呼,中國長城把歐洲害慘了

對於康熙的言論,筆者不敢做過多的評價,畢竟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筆者只是一介草民。但我們不能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就是當年皇太極好幾次繞過山海關,攻破長城其他的關隘進入關內,那為何最後卻選擇掠奪一番之後就草草班師?

因為皇太極知道,雖然他能攻破一兩個關口闖入關內,但整段長城仍然控制在大明的手上,而且上面還駐守著大量的軍隊,自己一旦被阻擊,就會面臨被大明“關門打狗”的危險境地,尤其山海關這個重要節點沒有被攻破,自己的後勤根本無法做到源源不斷地為前方提供長時間所需的物質。

這也就是為什麼清兵直到吳三桂投降、打開山海關大門的那一刻,他們才能真正做到長驅直入的原因。由此可見,長城並不是康熙說的那樣不堪一擊,這只是他為了貶低前朝,抬高自朝的一種輿論宣傳手段罷了

康熙認為長城“不堪一擊”,美國教授直呼,中國長城把歐洲害慘了

康熙認為長城“不堪一擊”,美國教授直呼,中國長城把歐洲害慘了

筆者前段時間留意到一本名為《危險的邊疆:遊牧帝國與中國 》的書,該書寫自於美國波士頓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托馬斯·巴菲爾德,托馬斯·巴菲爾德對“長城無用說”作出了反駁,他稱中國長城對歐洲人乃至世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歐洲,被長城害慘了!

事實上,匈奴人最初有西遷的想法是發生在秦朝,當時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便派大軍驅逐匈奴,將他們從榆中打到陰山,並在那裡設郡立縣,又令蒙恬在高闕境內修築長城,以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匈奴人不能南下,自然就得西遷了(更北邊的西伯利亞因生存條件可以忽略)。

康熙認為長城“不堪一擊”,美國教授直呼,中國長城把歐洲害慘了

到了漢朝時期,匈奴經過“漠北之戰”後元氣大傷,他們已經無法與中原王朝對抗。公元91年這年,匈奴徹底被打散,分裂後的南匈奴歸附東漢,而北匈奴選擇了西遷,一遷就遷到了歐洲,接著把歐洲攪了個天翻地覆。

因為西遷的匈奴人在領袖阿提拉的率領下,滅掉了歐洲一個又一個國家,就連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都被其攻破,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被趕走。

為何歐洲各國,乃至強大的西羅馬帝國都無法抵擋匈奴人等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筆者認為長城是很大的關鍵點,因為歐洲各國沒有長城,他們沒有有效的方法阻止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閃電式的襲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