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恩路——陽江歷史的縮影

南恩路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陽江商貿發展的歷史,更是陽江文化昌盛的歷史。

南恩路的歷史

陽江在唐、宋、元代曾分別稱恩州、南恩州、南恩路總管府等,因南恩州治設在鼉城正街,故此街取名南恩路。南恩路從老城的東門至到西門,全長1067米,寬8.5米,是橫貫城內的一條主幹道。

1953年南恩路改為三合土路,1957年改建成水泥路,近年又鋪設大理石路面。這條馬路建成至今已80多年了,陽江城“正街”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

陽江老城的“九街十二巷”中,就有卜巷街、橫石街、書院街、永福街、錦繡街、榕樹巷、牛角巷、攀桂巷、甕垌巷、甜酒巷、吳屋巷、丁屋巷等連接上了南恩路。

南恩路——陽江歷史的縮影

南恩路的商業

南恩路建成後,進行了“洋式店面”裝修,結合本地民居習俗和南方多雨天氣特點,建立了一幢挨著一幢的騎樓。整條街是一條長廊,利於居家出行和商貿活動的開展。一大批具有商業、工藝、文化、飲食、服務功能的店鋪,雲集在此街上。

南恩路——陽江歷史的縮影

解放前後,陽江出現了很多工藝社,其中在南恩路上的工藝社有:漆器社、雕刻社、鏡畫社、毛筆社、眼鏡社、縫紉社、毛巾社、衡器社、白鐵社、木屐社、棉胎社、皮革社、理髮社等,還有鑲牙鋪、打金鋪等,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商業發達。

20世紀三四十年代,陽江城有四大紅極一時的酒店,即南強、醉月、江城、幸福,其中南強酒店開設在南恩路中段。民國22年(1933年)5月,南強酒店落成,有6間鋪面,樓高三層,有200多個餐位;旅業設50多個床鋪。開張之後,食客常臨,生意興隆。

南恩路——陽江歷史的縮影

除了南強酒店外,南恩路東門頭於上世紀60年代建起一棟四層高的東門酒店。這家酒店曾一度被陽江人喚作“第一餐廳”、“東風大酒店”,譽為陽江飲食行業的龍頭。

一代人的情懷——陽江百貨公司,更是見證了南恩路的繁華。它是當年最大的國營百貨商場,兼有華僑商品憑證供應。二樓也設有貨架,因陽江人不喜歡上樓購物,百貨公司在樓上的柱子上安裝著哈哈鏡,不買東西的人,也被吸引上樓來照照鏡子。百貨公司商品較多,人們辦喜事則喜歡到此採購。那時糖果、餅乾、日用品充當婚禮主角,賀喜的人來此買暖水瓶、臉盆、口盅、毛巾、鍋碗等實用東西,上了10元錢的貨物可都是重禮,要至親好友才捨得買來送出。

南恩路的文化

位於南恩路中段的陽江學宮,又稱孔廟、文廟、夫子廟,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建成,是古代官民建廟興學的場所。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陽江創辦了“官立兩等小學堂”(江城一小前身),從陽江考棚遷至學宮之後,學宮一直都是江城一小校址。陽江學宮是陽江學子成長的搖籃,2008年被定為省級古建築類文物保護單位。

南恩路——陽江歷史的縮影

建國後,政府在南恩路設立了文化館、書報閱覽室、電影院、大戲院、工人文化宮、中山公園等群眾文化娛樂場所,這些場所整合為當時陽江城的“文化活動中心”。

上世紀五十年代,民間藝人在南恩路組建了民歌社,中山公園外牆建起了民歌書法榜,定期有組織地開展群眾書法、民歌創作活動。群眾可以自由給民歌榜書法榜投稿,每當出榜之日,南恩路上擠滿了詩書愛好者和觀賞的群眾,這成了陽江文化的“奇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