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貌美,大學畢業,可以要200萬彩禮嗎?”“我評估一下”

“年輕貌美,大學畢業,可以要200萬彩禮嗎?”“我評估一下”

彩禮原本是為了表示男方迎娶女方之前的誠意和心意,而在有的時候卻演變成男女雙方出現矛盾的導火索,比如當女方的要求禮金超出了男方的負荷、男方給出的禮金明顯少於女方之前的預期……

明明是抱著“百年好合”的初衷想要共度餘生,卻在邁出的第一步就談崩了。

01

有人在某網絡平臺上提出這樣的疑問:“我年輕貌美,大學畢業,人見人愛,婚前可以向男方要200萬彩禮嗎?”

200萬彩禮,對於任何一個普通家庭而言,都不是一個小數字,如果碰到個富裕的家庭,這個數字或許就是預算之內了。無權評判她要的多還是少,因為要看對方的家底。

其實,這樣的問題不需要問任何人的意見,自己明碼標價,別人又願意願意給,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切皆合理,萬一沒人願意給,就只能等著“滯銷”了。

“年輕貌美,大學畢業,可以要200萬彩禮嗎?”“我評估一下”

有一條回應內容雖然簡單粗俗,但是也有點意思。

可以啊完全沒問題,但是你能不能滿足男方的條件呢,如果要我出兩百萬彩禮,就必須滿足所有得條件:

第一,女方素顏不得低於7分,且不接受任何整容;

第二,至少國內985本科畢業,年紀不得超過24歲;

第三,身高不低於160cm,且不高於168 cm,體重不低於50kg且不超過55kg;

第四,要前凸後翹,還要有馬甲線、人魚線;

第五,至少會一門樂器,精通除母語以外兩種以上語言,是一名家務精通料理達人;

第六,溫柔賢惠,處事大方得體,通情達理,不亂髮脾氣;

第七,婚後至少生兩胎,且都是姓男方姓;

第八,直系三代無不良記錄,且沒有遺傳病……

剩下的還沒想到,待定,如果能滿足這些條件了,那你可以心安理得的要200萬彩禮了。”

當女方要求相對較多的彩禮時,男方便把這場婚事當成了一場交易,還必須要求“質價相符”。

當雙方把“感情”擺在一邊,圍繞“是否值這個價”去探討這段婚姻的時候,婚姻變成了一場生意人的買賣,利益當頭的婚姻,又能維繫多久呢?

“年輕貌美,大學畢業,可以要200萬彩禮嗎?”“我評估一下”

02

關於彩禮的要求還有另外一個熱門討論:“我今年39歲離異,帶了兩個孩子,保養得不錯,再婚為了保障,要30萬彩禮多不多?”

從她的表述裡,“39歲”、“離異”、“兩個孩子”都是重新走入一段婚姻裡的劣勢條件, “保養的不錯”是表面看來最有優勢的條件,然而“外表”應該是婚姻裡最不穩定的因素,在人老珠黃後,唯一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再婚為了保障”這樣的想法也不能指責她動機不純,作為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離異女人,想要為自己要一點保障也情有可原。

但與其想要用“30萬彩禮”求保障,還不如找一個真正愛自己同時也對兩個孩子好的男人共度餘生來的可靠。

“年輕貌美,大學畢業,可以要200萬彩禮嗎?”“我評估一下”

03

彩禮的多少並不能說明男方是否“真誠”、不能確定將來的生活有“有保障”、更不能保證兩個人的日子能“過好”。

小惠結婚的時候,男方買了新房,並給了女方80萬彩禮,女方全部給了女兒,並回了100萬嫁妝,最後180萬成為小兩口過日子的第一筆收入,雙方父母都希望他們可以過得幸福。

可是他們依然在結婚兩年後選擇了離婚,因為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日子,誰都不願意繼續將就了。

高中同學蘭君26歲的時候嫁給了24歲男友,男方家庭條件不太好,拼拼湊湊拿出了一萬八千塊的彩禮。

在當地彩禮水平十萬起步的情況下,這樣的彩禮數目蘭君的父母都不太好意思講出口,但是想著女兒這麼堅決地要嫁過去,他們也沒反對。

如今結婚八年,夫妻感情依然甜蜜,兒女雙全,老公也事業小成,婚姻生活被他們過成了彩色。


對於不同的地方,面臨不同的家庭,200萬也許不多,10萬也並不少,禮金究竟給多少合適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符合當地習俗】

有的地方彩禮風氣比較盛行,就喜歡攀比“彩禮的多少”判定自己的“女兒是不是嫁的好”,而有的地方彩禮只是結婚前的一種簡單的形式,給個一萬、兩萬都是心意。要按照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風俗去考慮。

【“門當戶對”很重要】

門當戶對指的並不是單純的經濟狀況,更主要的是思想上的高度,如果要求100萬的禮金,而自己連1萬都拿不出來,自身條件也一般,而且並不是真心實意愛著對方,只想湊活過日子,這樣的100萬,別人出的也不會心甘情願。

【對方家庭條件】

明知道對方家裡條件一般,最多隻能拿出5萬的彩禮,卻非要求20萬的彩禮,逼著他去到借錢娶你,結婚後很有可能還是你自己掙錢還,而且負債的壓力也會影響你們正常的生活水平。

【對方肯為你出價】

不管是200萬還是30萬的禮金,是多了還是少了,對方心裡也是有一把標尺的,不僅包括女方自身的條件,還包括兩個人的感情,如果他覺得值,200萬也不多,如果認為不值,2萬也嫌多。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本是人之常情。如果因為討要彩禮引發悲歡離合的鬧劇,就失去“彩禮”原本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