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梵高的耳朵》(四)‖ 折翼的天使,向死而活

古往今来,一些艺术家和诗人不约而同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一生。

我们熟知的海子,《罗生门》的作者芥川龙之介,举世闻名的画家梵•高、英国女作家伍尔芙……

这些人,他们常常活的比较敏感,对人性洞察的比较彻底,然而对爱的需求又比较纯粹;他们时常思考自己的使命,不停地拷问自己,直至伤痕累累。当陷入无法解脱的境地时,便以身殉道,用生命去追寻真理。

读书《梵高的耳朵》(四)‖ 折翼的天使,向死而活

现代人眼中的梵高

读书《梵高的耳朵》(四)‖ 折翼的天使,向死而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梵高回到他的黄房子里继续作画,这对他而言是件天大的好事,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大不如从前。他饱受失眠的痛苦,经常被噩梦侵袭。长此以往,他感到身心俱疲。

他精神恍惚,时常觉着被人下了毒,到处都是要毒他或中了毒的人。他奇怪的眼神和呆滞的行为,吓到了身边的人,虽然他没有做出伤害他人的事,但他奇怪的眼神和举止吓到了身边的人。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他行为怪异的消息,成了左邻右舍茶余饭后的谈资,流言蜚语很快给梵高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他再次入院,被送入了隔离病房。

报喜不报忧,当梵高精神状态稍微好转,他赶紧给弟弟提奥写信,告知自己很好,又可以回家作画了。

梵高离世前的两年,几乎是在和病魔抗争中度过的。他精神时好时坏,活动范围很有限,当状态稍有好转,即刻拿起手中的画笔,去画目之所及的景物:座椅、盆景、花园、果树,病房、医院,有什么画什么。绘画燃起他的激情,他想快点好起来,他对未来仍充满希望。

读书《梵高的耳朵》(四)‖ 折翼的天使,向死而活

梵高在精神病院的画作:鸢尾花

读书《梵高的耳朵》(四)‖ 折翼的天使,向死而活

1889年6月,梵高的精神第二次崩溃,再次被送进了当地的圣雷米疗养院。住院期间,他的精神世界犹如翻腾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在面对不可遏制的疾病的焦灼中,他也开始质疑:绘画到底有没有用处,这实在令人怀疑。但怎么办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却仍然热爱着自然与生活,因为他是画家!

放弃?那不属于梵高。

这年6月中旬,阿尔勒上空又刮起了曾让梵高亢奋的密史脱拉风,失眠导致无法入睡的梵高起身,用手中的画笔,将从窗外看到的星星在月空中穿梭的图景绘出了《星月夜》。

对艺术不断追求的梵高,并不满意自己的这个作品,后来又重画了好几遍《星月夜》,很久后才定稿。

画面中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旋转的漩涡。事实上,画面中的教堂并不存在,只是梵高的幻象,也许象征了人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读书《梵高的耳朵》(四)‖ 折翼的天使,向死而活

梵高在精神病院的画作:星月夜

读书《梵高的耳朵》(四)‖ 折翼的天使,向死而活

梵高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普通事物中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的创作手法更多倾向于通过眼中物折射心中的情感诉求。

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最后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的作品是冒着生命危险画的,我的理智已经垮掉了一大半。但我始终相信,一个尽其所能勤勤恳恳努力干的人,总会成功的。衷心地握住你的双手。”

梵高热爱生活、真诚善良,当他感觉到周围世界里的真诚与友爱都将不再,他的希望也随之破灭。1890年7月27日,梵高对着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离开了这个世界。以自杀的方式离开,是梵高清醒时经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

文章读到最后,尘埃落定,迷雾昭然若揭。那些被误读和隐藏起来的关键点,也随着作者墨菲的视线一目了然。

首先,梵高走极端与他的家族精神病史是有关联的,梵高6个兄弟姐妹,两个自杀,两个死于精神病院。

少年时梵高偏执的性格及精神状态让父母不待见,而缺失母爱的孩子性格更容易走极端。成年的职场生涯屡屡失败以及备受打击的爱情,都曾令梵高的精神遭受创伤。

第二,在艺术道路上他想与同仁高更结伴同行,但是短暂的交往与磨合后的极度不适令两人分道扬镳。高更并非大家眼中的懦夫,只是感觉到两人在一起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不得不离开梵高奔赴他乡。

第三,阿尔勒的黄房子是梵高精心打造的世外桃源,是容他创作的安身之所。而那封逼迫他离开的请愿书,却欲将他拒之门外。请愿书的假象不仅迷惑了世人的眼睛,也伤透了梵高的心。

事实真相是:房东为获取更大利益,勾结朋友去鼓动30人签名撰写的请愿书,它代表不了阿尔勒全城民众的心声。

第四,梵高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弟弟提奥,他的精神支柱是弟弟,当提奥成家并有了孩子,梵高去看望小侄子时,从弟弟与弟媳的谈话中,感觉到自己已成为弟弟一家的负担,他选择了成全和逃避。

读书《梵高的耳朵》(四)‖ 折翼的天使,向死而活

梵高在精神病院的画作:麦田与收割者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折翼的天使,向死而活

宁静而疯狂的文森特,炙热而忧伤的梵高,在经历人生的折磨后,以另类的方式告别了那个世界,他的心灵终于得到了安息。

梵高死了,却留下一只著名的耳朵。梵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

梵高放弃了人世间的信仰,因为天国有更神圣的信仰等着他。梵高的作品值得欣赏,他的人格更值得欣赏,他教会我们如何去执着,如何去追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每个热爱生命的人,都能努力活好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