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食色性也?尝试过饥饿的感觉,就能体会很多

食色性也是出自告子的话,在孟子和告子的谈话里明显能感觉到告子要略胜一筹,但是告子却名不见经传,因此很多人的才华是会被无情的埋没的,就如同石钟山记里面写的,知道的人说不出来,有话语权的人却不知道,世界就是这样的,虽然没有话语权,可依然会影响一部分人,最后影响到人类的认知。

为啥说食色性也?尝试过饥饿的感觉,就能体会很多


孔子也在《礼记》中写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我们在这里提孔子和告子,并不是要说他们的故事,更不是借助两者的话语证明什么,只不过是提出来,与大家讨论我们如何去感知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呢?

对于美食,有号称老饕的人,非常热衷于尝试各种各样的美食;然而还有很多人也会如实表达,他们就不怎么喜欢美食,也不挑食物,似乎进食对他们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也并没有多大渴望,对事物的追求哪有孔子和告子说的那么重要。

为啥说食色性也?尝试过饥饿的感觉,就能体会很多


今年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爆发,近期有很多国家直接限制粮食出口,加上非洲蝗灾的再一次肆掠,人们开始有点紧张,担心发生全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这样的未雨绸缪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民以食为天,不能保证吃饭,那别的事情就不用谈了。

当然目前来说大饥荒并不一定再发生,毕竟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很多转基因物种以及农药、化肥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我们的食物是如此的充足,所以我们就很难求饥饿。

为啥说食色性也?尝试过饥饿的感觉,就能体会很多


记得上上周去平潭仙人井,早上吃了一点早饭,到了下午两三点,人就感到非常饥饿,心里一直惦记的是赶紧在哪里找个饭店,美美的吃一顿,根本顾不上什么美味不美味,饥饿一旦发生,那我们大脑里始终在想的就是食物,想的食物是多么的美味。

对于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肯定感受到过饥饿的滋味,能深刻的明白饥饿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饥饿的时候会去想一些什么,做一些什么,因为饥饿的滋味的确是很难受,一天不吃饭还好,如果两天、三天不要吃饭,或者十天半个月,每天只给你一点点食物,那你久才能真正了解食物的重要,明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道理。

为啥说食色性也?尝试过饥饿的感觉,就能体会很多


据说弘一法师曾经饿了自己七天,感觉自己的身体好极了,这也许就是一种体会和感悟,体会了才能够去体会人之欲望的更深层次,因此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将自己饿上个一两天,感受一下食色性也,人的这两种基本与往里面的食是什么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