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关于“所”字本义为拟声词的说法

关于"所"字的解说一直都比较有争议,多数人认为"所"的本义是一个拟声词。《诗经·小雅·伐木》有"伐木丁丁……伐木许许(所所)……"诗句,由此不少学者便把"所"字的本义认定为拟声词"伐木声"。许慎的《说文解字》也以《诗经》为参照,许氏的解释是:"所,伐木声也。从斤,户声。《诗》曰'伐木所所。'"后来,也被多数人认可并采用。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砍树)

其实,《诗经》中的这句"伐木许许",写法有几种版本,分别是"伐木许许"、"伐木浒浒"和"伐木所所",其中的拟声词并不固定。上文还提到了"伐木丁丁",显然,这里的"丁""浒""许""所"皆为表示伐木声音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就此说"丁""浒""所"的本义就是拟声词。"丁""浒""所"分别就是一个表音的字,"丁丁"为砍木之声,"所所"、“许许”大概为锯木之声。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锯木)

另外,汉字初始形体为拟声词而后被假借为实词的例子并不多见。现在我们常见的语气词"啊""吧""呢""哇""啦"等,以及拟声词"咣""咚""啪""咕""叽""喳"皆是加义符而造出来的,未见似"所"字此种特殊的拟声词,而且后来还借用表示实词"处所"之义。

为了更能清晰地说明问题,我们选取了《诗经》中的其他拟声词来做比对,以类比说明该问题。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诗经拟声词汇总表1(参)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诗经拟声词汇总表2

看了《诗经》中的其他拟声词,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基本明晰的结论:表拟声的字基本都是假借的或者是添加义符"口"而再造出来的。通过我们的大致分析可知,在《诗经》中本义是描写声音的字后又被假借为实词的情况,除了被多数人认定的"所"字而外可以说少之又少。

如此说,我们基本可以断定"所"字的本义为拟声词的说法是难以站得住脚的。从“所”字古文字形体看,“所”本义为拟声词一说更不可取。

从古文字形体对“所”本义的猜测

以上是从《诗经》文献用例来佐证的,下面我们从"所"字早期形体来分析其构形并以此说解其原始意义。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金文“所”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篆文“所”

从金文和篆书字形可见,"所"字由"户""斤"组成,毋庸置疑,已是共识。"户"本义为一扇门,"斤"为斧头,这在“斧”“析”字中都有所体现。有人就根据构形推测其意义,一种说法认为,"所"是有人持斧头守护的地方,此处必定比较重要,所以后来重要的国家机关也称为"所",比如派出所、管理所等。这种说法在"所"字原形基础上添油加醋,形体并不见人之守护,另外,说"所"为重要之处也是非常勉强,"厕所"亦含有"所"字。

还有人把"所"字释为用斧子制作或者安装门,引申为建造房屋,进而引申为工作的地方,即现在的处所。这种说法同前一种说法一样迂回曲折,且在古文献中也不见"所"字作动词,用来表示建造房屋。因此,从形体两方面考虑,"所"字本义释为用斧子造门难以让人信服。

西周晚期的敔簋铭文有"所"字,铭文为:"夺俘人四百,廪于荣伯之所。在《诗经》中,"所"字出现并不只一次,但多为"处所"或其引申义,如《诗经·卫风·硕鼠》:"爰得我所。"

如何从形体上来分析"所"字的本义呢?

对于"所"字形体中的"户"和"斤",我们应该做比较客观地解释。"户"为古代一般人家的门,"户"不同于"门",是只有一扇的门。“户”“门”后来合流,“户”多用于窗户,但是在“塞向墐户”中依然可见其本义。《说文》:"半门曰户,象形。"

古文字形体中的"户"形体如下: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户”字形体

古时男女婚姻讲求"门当户对",就是说男女双方的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要相当,而一家的社会地位和富裕程度在大门上有着明显的体现。有一扇门即"户"的人家当然是不富裕的普通人家,所谓"千家万户"就是指的普通人家。而富裕人家的门则非常气派,有"朱门""豪门"之称。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户”字构形图(参1)

远古之时,普通人家必定都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田间劳作,而"斤"作为比较重要的劳动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的先民劳作归来之后一般都怎么存放农具呢?先民就是把劳作的工具比如斧子、锄头等放在门也就是"户"的后面,一则方面取用,二则有些长柄的农具放在门后的夹角处显得比较整齐干净。现在不少农村家庭仍然有把农具放置在门后墙角处的习惯。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斧头依靠在门后

通过对先民存放农具习惯的分析,再结合"所"字的金文篆书形体,我们已经弄清楚"所"字为一个会意字,就是把斧头存放在门后的情形。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所”字构形图(参1)

“所”字本义在方言中的用例验证

另外,我们通过方言词汇也可以证明"所"就是把工具放在固定的地方之义。在河南豫东不少地方有一个动词是"fo/shuo"(声调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二声),比如:

A:这把斧子搁哪个啊?

B:恁就fo/shuo到门后边吧!

这个“fo/shuo”就是我们说的“所”,以上B的回答就是说:你把斧子“所”在门户吧。在河南豫东方言中声母"f"与"sh"有时是不分的,比如说"shui(水)"为"fei","shuo(说)"为"fo"。因此,"所"在当地的发音就是"fo/shuo","派出所"就是"派出fo/shuo"。而"shuo"这一音正与"所"的中古音基本吻合。


古文字之谜(2):门后放置一把斧头,这是何字?

"所"中古音图

通过对方言词汇的音义求证,我们认为"所"的本义就是把农具放到门后。又因为农具被存放在这一固定的位置,就引申出了"处所"之义,后来逐渐引申出"地方"、"位置"等更多义项。但是,《诗经》里的"伐木所所"之"所"是一个假借字,来表示伐木之音,并非本义。

总结

"所"字,从户从斤,门后藏斤也,本义为"把农具放在门后",并由固定存放农具而引申出"处所"之义。这一本义源于对字形的分析,同时也符合远古之时先民的生活习惯。河南方言中又有"所"字的应用实例,这一点为坐实"所"字本义提供了又一证据。鉴于此,我们在分析某字的本义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该字在文献中的用例分析,还要考察该字的形体,并结合远古先民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所释字的本义。

另外再补充一点:事实上,从"正音"的角度看,“所”中古属庄组生母字,北京话“所”读suo不符合古今音变规律,是个特例。河北保定有些地区,“所”都读shuo,为上声,河南豫东有些地方也是读shuo,是符合古今音变规律的。河南豫东方言中“所”读为fo,正是从shuo音而来。


参考文献:1.图片编辑自《汉字字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