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研工作者的眼光解读义和团运动

最近,看见一些历史专业领域以外的人文学者,他们热衷于给义和团翻案。据他们说,给义和团翻案的人,都是“掌握了话语权的具有西方背景专家”,是这些专家不断的对光辉的义和团大师兄们进行污名化,号召网民警惕这些专家。

他们还给出了两条反驳的理由。

第一,有些恶行、恶事是打着义和团旗号的地痞干的,与真正的义和团大师兄无关。

第二,义和团运动本质是有正义目的的反抗西方压迫的起义。

他们一共就给出了以上两点反驳的理由。

用科研工作者的眼光解读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说实话,我倒是觉得,他们这些人之所以为义和团粉饰,其实本质上是一种排外心理在作祟。说凡是做坏事的都是“编外”“临时工”,这种说法特别无耻。主流学术界对义和团运动的批判由来已久,从民国开始就有,而且学者们未必就具有西方背景,什么事情都给对方扣上一个“西方背景”的帽子,有点“某革”遗风的味道,这种喜欢动辄给别人扣帽子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警惕。我觉得,他们很可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义和团运动呢?

从科技和生产力来判断

在这里,我想引进一个全新的角度,即用科研工作者的眼光,即科技和生产力的要素来判断义和团运动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

一个国家,只有科技的力量不断提高,才能提升生产力。没有了科技,就没有生产力。依靠传统的刀耕火种,自然没有任何科技,不会有生产力。义和团运动虽然打着正义的旗号,但是他们极端的排外,仇视近代一切科技文明成果,就是在抵制、摧残科技。

比如,史料记载,他们毁坏铁路、电线杆、自行车、电报设施、发电器材,甚至连“洋纸”“洋笔”都统统予以禁止。《义和团揭帖》也这样写道:“折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这些行为都是对科技文明成果的毁灭,和后世那个即使天气再炎热也拒绝使用“代表了西方科技”的空调、冰柜的沙特富商之子某登同属一脉。

用科研工作者的眼光解读义和团运动

这个人不允许家里使用空调和冰柜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地域,从吃的、穿的、用的,连桌椅都是从西域引进。我们看古装电视剧《汉武大帝》,那时候的汉人无论贵贱都是席地而坐,还没有“胡床”“胡凳”的引入。就说给我们提供照明的电灯,现在还有人叫它们“西灯”吗?

用科研工作者的眼光解读义和团运动

《汉武大帝》剧照

任何一种科技成果,都是没有民族特色的,它们通行于全球被普遍使用,从而造福着全人类。义和团的大师兄们,他们理应对抗的是不平等的压迫,而不是近代科技文明。这是他们找错了攻击对象。

平心而论,在中国近代涉外史上,确实有一段黑暗的历史。究其原因,是清政府无力对抗西方文明,所以“甩锅”给地方官员。

比如,清政府规定,如果地方官员无力弹压教案,则官员会被降一级。还规定,大主教、主教地位上等同总督巡抚。这些举措都提高了外国传教士的地位,而地方官员害怕教案扩大让自己降级,故偏袒教民。这样才导致中西方民间矛盾的扩大。

用科研工作者的眼光解读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贵族利益的代表:慈禧

从责任来看,真正应该被批判的,其实是清政府,是清政府的昏聩举措造成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本质上就是一个独裁的体制,文明法制原本就没有的,它们代表的是贵族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所以,清政府遇见了“惹麻烦”的教案,并没有从文明法制的角度去解决纠纷,对教民和非教民一视同仁,而是采取蛮不讲理的“甩锅”,一力造成地方官员不得不趋向于教民。造成不平等压迫的根源,是没有文明法制精神的清政府。

以上,才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本质原因。真正应该负责任的,必须是这个无耻、昏聩、自私的清政府,就是抨击,也应该抨击清政府。至于大师兄们攻击、消灭西方的科学技术,实在是炮火打错了方向。可惜,义和团的大师兄们,他们却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把本该抨击的清政府列为绝对保护名单,把本该批评的西方压迫转化为消灭一切西方科技。

用科研工作者的眼光解读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的拳民

义和团运动一旦确定消灭西方科技,则注定它们是非正义的。科技的作用就是提升生产力,提升了生产力,国家才能在世界上生存、发展下去。

什么才是正义的?

义和团运动当然算是一个反抗运动,但是历史上反抗运动很多,不是仅仅只有义和团运动一个。我们观察全球历史上无数的反抗运动,它们导致的效果却是不同的。有的反抗运动,比如解放黑奴,属于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而有的反抗运动,比如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则是消灭一切科技文明,直接摧毁了生产力,这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

用科研工作者的眼光解读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还吸纳儿童参加

且不论义和团反抗的起始原因是否正当,它确实对生产力发展极其不利。

忆1921年以来,一群热血人士在上海聚会,最终通过无数次流血牺牲,反抗一切黑暗势力,终于让中国在1949年站起来了,他们的行为,本质上也是解放生产力。只有这种解放生产力的反抗,才是有意义的反抗。而义和团运动无论被怎么样粉饰,都不能证明它们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