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年级现象(16) 中年级是厌学情绪高发期

关注三年级现象(16) 中年级是厌学情绪高发期

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到了三年级,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会突然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表现出明显的讨厌学习的情绪——他们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要好好学习"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可以说,三、四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

一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对所有事物都朦胧的阶段,到了三年级会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这个时候他们会对自己和世界开始有认知,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首先,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老师让他们好好学习,他们就会努力地去学;家长要求他们力争取得好成绩,他们就会通过努力去取得好成绩。这个阶段的孩子,从不会去过多地想"为什么",他们认为老师和家长的话就是真理。

但是,到了三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

另外,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父母的叨唠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而且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当然,如果父母了解这一阶段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能够采取措施让孩子明白,他在为自己而学习,并引导他找到学习的乐趣,那孩子就会动力十足地去学习。学习的动力明确了,他的学习成绩将进入一个定型期。

其次,这与父母不了解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发展规律有关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中的游戏成分减少,更加严谨、带有体系性的学习开始,学生要接触一些带有抽象性的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习惯都提出了高要求。

随着三年级难度的增加,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很多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在学习态度上就有有所倦怠。听课时开小差;写作业时一拖再拖,偷工减料;背书时懒懒散散磨洋工等

在小学一到二年级期间,由于知识比较简单,只要孩子努力,一般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到了三年级,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然而,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很多父母不但不理解,反而常常用语言来刺激孩子:

"在小学一到二年级,你的成绩一直都不错,为什么到了三年级,成绩会下降这么多呢?真是越大越没出息!"

"说,你最近是不是总贪玩了?"

"一提到学习你就皱眉头,你是不是跟学习有'仇'呀?"

……

到了三年级,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孩子本来就对日益吃力的学习状况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厌恶学习,从而产生很强烈的厌学情绪。

如果父母了解三、四年级孩子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点,肯定会提前向孩子灌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观念。这样,对于思维正在高速发展的三、四年级孩子来说,这将会促使他们的成绩稳步前进,而不是厌学。

如果父母了解三、四年级学生知识的特点,从而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表扬,少些批评,那孩子得到的也一定是成绩的节节攀升,甚至从此爱上学习。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研究表明,孩子越小,外部因素对孩子学业的影响越大。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才会慢慢从内寻找动因和推力。如对于低、中年级孩子来说,父母的及时反馈、合理的奖赏、老师的夸奖、同伴之间适当的竞争等都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到中高年级,孩子才可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直至五六年级,孩子才可能形成长远的寻求自我发展的内部动机、能自动自发地学习。

家长对三年级孩子的重点在于帮助孩子克服转变阶段所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包括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也包括个性社会化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和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学习倾听和理解,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注意力。

1、父母通过陪伴,向孩子传递积极关注的态度。有的家长美其名曰盯着孩子做作业,闷着头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字迹工整、态度端正,相信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对父母手中手机的兴趣会比对课本、学习的兴趣大得多。

2、鼓励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如按时、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使自己的活动服从这一个目的,有助于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意志,这对孩子个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孩子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寻找方式解决,激发孩子挑战勇于困难、不惧难题。一位家长抱怨说,孩子一二年级的东西自己还能给他辅导辅导,三四年级就已经看不懂了。孩子有问题,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帮他。其实父母的作用不是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孩子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如孩子遇到难题了,父母不妨让孩子讲一下自己的思路,并翻阅一下课本,回想一下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可能在阐述自己思路的过程中,孩子就突然茅塞顿开了。

4、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乐趣、获得成就感。很多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大都是觉得所学东西没有多大用处,或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父母不妨帮孩子找到他的兴趣点,如一开始学拼音,孩子觉得没有意思,父母不妨给孩子买一些简单的注音故事,让孩子通过拼读拼音自己完成读故事的过程,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

5、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与老师沟通,有助于有效解决孩子问题。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会更加尊重和依恋,也更愿意遵从老师的引导,好好学习。老师对孩子好坏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6、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家长不要老拿成绩好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只要孩子稍有进步,就应该明确表示赞赏,这样孩子才不会对学习感到厌恶和恐惧,殊不知正是家长的这种行为导致孩子厌恶学习。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修养、学识都对孩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7、经常换位思考。要多鼓励孩子进步,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尽快从厌学情绪中走出来。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家长可以从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千万不要说他笨,让他自暴自弃。

总之,父母关注的重点不应是孩子的成绩,而应放在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学习的意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等方面,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孩子的学业水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