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医不一样的中医,如何定义伤寒和治疗

人生的马拉松中,拼的是健康,本文是中医伤寒论里伤寒和麻黄汤的学习解读。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中医是把任何一种病都要区分出不同的情况的,是温热寒凉,是虚实表里等等,所以中医不会像西医一样,一种病,都用一个药。


和西医不一样的中医,如何定义伤寒和治疗

伤寒的症状

伤寒论原文描述伤寒的症状:“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身体受寒,体表肌肤受到寒气侵袭,身体就会做出自然反应,汗孔收紧关闭,同时调动体内阳气去体表对抗、驱除寒气。当寒气比体内正气多时,单凭人体正气无法达到驱除寒气的目的,使的寒气滞留在体表。

头疼,头是全身阳脉汇聚的地方,当阳气抗邪时,阳气性升,会往上冲,所以导致头疼。

寒为阴邪,他的属性是凝滞收引,寒气滞留体表,首先会损伤卫阳,卫阳是太阳膀胱气化的水气,通过三焦水道和肺的宣发输布到体表的带有温度的水气,寒伤卫阳,护卫温煦体表的水气会凝滞为冷水,卫阳与寒邪抗争,产生热量本应从营阴出去的汗水,也会凝滞为冷水,因寒邪束表,毛孔闭塞,这些冷水留滞在肌肤腠理,肌肤失去温养,所以无汗,并感觉冷,恶风。

同时,由于多余的冷水留滞在肌肤腠理,即增加了肌肤腠理的压力,也阻碍了气血的运行,使得肌肤筋骨失去滋养,而产生筋脉拘挛,导致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肺司气,主表主皮毛。肺是人体与外界大气交流的脏器,口鼻与周身毛孔是人体与外界大气交流的通道,当太阳肌表受寒时,毛窍闭塞,影响到肺气的宣发肃降,气只能上逆从口鼻出,所以会喘。

寒邪袭表,身体调动阳气抗邪,人身体的温度就会升高,然而寒邪束表,毛孔闭塞,汗发不出去,就会发热。

麻黄汤的作用

在学习时,个人认为张仲景是要通过让病人流汗的方式,把寒邪排出去体外。

麻黄性辛温,能够开腠理,散风寒,截标发汗,宣肺平喘。

麻黄汤中,桂枝的作用是帮助麻黄发汗,,桂枝有解肌祛风的作用,作用在肌肉腠理,再往外桂枝就没有力量了。用桂枝把麻黄先推到皮肤表面上,然后用麻黄来解表发汗。

杏仁和麻黄是表里,如果只用麻黄、桂枝、甘草发汗,发完汗后会大渴,肺的津液会受伤,所以加杏仁,杏仁润肺,即能够把肺的津液补足,也能宣肺降气,助麻黄平喘。

为什么不像桂枝汤一样用生姜、红枣?

因为麻黄汤用来解表解肺的,桂枝汤是解肌的,桂枝汤发汗是把肠胃的津液输送到表面去,而甘草、生姜、红枣是生肠胃的津液,并不能补充费的津液。如果麻黄用生姜、红枣不用杏仁,结果肠的津液很足,肺干掉了。

所以麻黄汤的作用是发汗解表,滋润宣降肺气。


和西医不一样的中医,如何定义伤寒和治疗

注意事项

  • 麻黄汤发汗力强,不可久服,如一服出汗,则不用再服,如果出汗后没有好,也不能再服用,因为毛孔已经打开,可以使用桂枝汤调解。
  • 阴津虚损的人不宜使用麻黄汤。

汇诸家之言,学以归真

以中医经书为依据,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传播中医文化。本文由杂家归真原创,转载请注明。欢迎指正交流,喜欢请关注。

和西医不一样的中医,如何定义伤寒和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